《变形记》在变形中,挖出了孩子内心的欲望难道不是一种罪恶?

【本文共1500字,阅读需时8分钟】

人都是有欲望的,古人总结说“欲壑难填”。往好的方面说,这欲望正确的疏导利用时,能使人激发斗志;往坏的地方说,这欲望被强行压制下去的,又能使人堕落。而人呢,在骨子里隐藏着一种习性,叫“惰”,好逸恶劳,当欲望得不到满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强行压制下去,自卑甚至自怨自艾,容易结出恶果。

鱼君生于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一年,童年的记忆里,日子过得虽算不上多么艰难,吃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玉米面窝窝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吃到白面馒头;穿的,也都是哥哥替换下来的衣服,总会有一些补丁。只是那时候村子里的小伙伴都是一样的,没有对比,幼小的心灵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变形记》在变形中,挖出了孩子内心的欲望难道不是一种罪恶?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等到升初中、高中以后,离开了自己的小村庄,生活的圈子就像一个充着气的气球,一天天变大,接触到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让自己感觉到,村子以外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城里的同学的生活条件是我们那些农村里来的孩子们渴望而不可及的,内心的自卑油然而生,很多时候会想:我为什么会生在农村,我的父母为什么不是城里人,我的假期为什么要去干活,为什么会因为一百块钱的生活费而遭受自己亲戚的白眼,等等……总感觉老天是如此不公平!

《变形记》在变形中,挖出了孩子内心的欲望难道不是一种罪恶?

幸运的是,在欲望的沟壑里,没有迷失掉自己,一点点的努力、成长,消化心理落差。虽然当下的日子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总还能过得去。

在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某电视台播出的一档子节目——《变形记》。就看了一集,再没看过。可能这档节目,其初心是好的,通过把两个世界里的孩子对调身份,感受世界的不同,从而使他们珍惜当下,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未来。

《变形记》在变形中,挖出了孩子内心的欲望难道不是一种罪恶?

鱼君,作为一个从苦难日子里走过来的人,感觉这档子节目,对于那些条件优渥而叛逆性较强的孩子去体验下艰苦的环境是有利的;而对于那些生活环境、条件还很恶劣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情的摧残!理由如下:

其一,那些参加节目的穷苦的小孩,原本应该像鱼君的童年一样,随着年龄、心智的成长,像一个被慢慢吹大的气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接触外面的世界,一点点消化吸收自己的一些心理落差。但突如其来的、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一样的机会,带他们走出自己熟悉的一切,感受外面世界的巨大不同,过了几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是何种的震撼——我想这种震撼无异于“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而他们又会不会惊叹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 !而这天上掉下的馅饼,是不是根本就是一个陷阱?!

其二,对于那些参加节目的穷苦小孩来说,“幸福”来的是那么的突然,而又是那么的短暂,节目结束了,他们又被打回了原形,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曾经以为的幸福和快乐,只是他们还是原来的他们吗?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曾经拥有的这一切,是幸福、快乐的吗?他们幼小的心灵能够承受这两极世界的快速穿梭吗?瞬间就被吹大的气球,会不会因为这两极世界间的巨大落差就突然爆裂了呢?

其三,既然是做这么一档节目,曾经在着手准备时,有没有充分考量可能会对那些穷苦环境下的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难道那些孩子的苦难也可以拿来娱乐嘛?可以拿那些穷苦环境下的小孩看到从没见到过的繁华世界的吃惊,来博取观众的眼球吗?成长,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从低处爬到高处,再从高处跌落,别说是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也未见的能够完全承受!某电视台不妨来一个成年人版的《变形记》,让一个成年人过几天土豪的日子,看看他们会受到如何的影响?

鱼君,在网络上看到过许多参加节目的城里的小孩凭借节目混的风声水起,但很少看到有文章介绍那些曾经上过节目的穷苦小孩的成长,这么多年过去了,相信有些小孩已经长大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收集下,看看这些孩子现在是什么样子?看看这档子节目对于那些小孩子的成长有没有益处?貌似没什么人会关心他们!也许这个节目本就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

同时,也恳请某电视台在制作了这么多季节目之后,再回过头来去看看那些孩子,你们到底给那些穷苦环境下的孩子带去了什么,别总是把眼睛盯在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上!若不能带给他们实质性的改变,请停下你们毁人的罪恶的双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