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把人集中起来不是更有效率么?

上一篇讲到:

人类的基础共识是适者生存,再往上一层是国富民强。

要想国富民强,还要讲道理的经济学。

经济学没有流派,只有讲道理的和不讲道理的,奥派就是那个讲道理的。

奥派的几条最基本的公理,第一条就是交易产生财富。

第二条是:有限理性。

“把所有人集中起来,干一件事,会不会更有效率”?

虽然奥派经济学对此进行了无数的批判,可我仍不敢说“以上全错”。

也就是99%的错误。

眼界有限

大概在我刚上高中的时候,趁着暑假,到大连去旅游。

刚到大连,还没到海边,我妈就不停地念叨:上了高中好好学习,将来好考大学。

我那时候哪里听得进去,嘴上一边答应,一边想赶快下海游泳。

我妈看出来我不耐烦,就差要扭我耳朵了。

到了海边,因为是暑假,有不少小孩子在海边玩,年龄小的也就刚上小学,不会游泳,只能在沙滩上玩沙子。

为什么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把人集中起来不是更有效率么?

我换好衣服准备游泳,看到几个也就刚上小学的孩子在一起堆沙堡。

等我游完泳回来,那几个小孩子,还在来来回回地拎塑料桶,想堆成一个“城堡”。

小孩子们造的“城堡”,不仅形状不正,而且稍微高一点就塌了。

我当然知道,要建成牢固的沙堡,首先要在沙子里掺水,提高黏度,然后要拍实,压紧以后的沙堆才不会崩塌。

我那时都上高中了,自然没办法和小学生一起玩。游泳累了,就在旁边看着。

身为高中生,如果我参与的话,这几个小学生只要听话,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建起一座沙堡。

可是如果仅仅靠这几个孩子的“自由协商”。再给他们一个下午,城堡也建不起来。

我再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计划经济是不是可行的?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基于:

  • 市场可以创造一切,除了市场存在的基础。

就像道教所说的“清静无为”。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 人心是无法量化的。

再好的AI,也算不出女人到底想买哪双鞋。所以要把买鞋的权力,留给女人自己。

  • 当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工作时,效率是最高的。
  • 一个人受到损害,不可以用二个人的受益抵消。这属于不可累加。

你只要按照交易产生财富去做。很快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只要能做到100%的交易,那么国家最富。

就可以达到产出最大化。就可以富国强民。

但是,奥派无法说服凯恩斯。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

因为奥派还缺少一根关键性基础公理:

任何人的眼界都是有限的。即:有限理性。

文明

我们在玩《文明》系列,游戏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科技。

为什么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把人集中起来不是更有效率么?

科技树

坦克对骑兵。飞机大炮对长枪大刀。只要我比你高一阶,武器和文明的竞争就是代差。

好了,现在我问你,“文明”这个游戏,应该怎么玩。

《文明》的科技树是现成的,你只需要点下一步就行了。但是如果不显示科技树呢?

中国历史上,西岐曾经花了非常多的科技点,点在“战车”上。

包括车轴的打磨,在当时是绝对的黑科技。

木材做成圆轮,还不能散架。

当时没有润滑油,也没有橡胶,没有轴承,轮子能够转起来,想想都觉得是奇迹。

好不容易西周把“战车”点到满级。结果一看,战车都快被淘汰了。骑兵才是未来。

那你怎么办,只能重来。

从满级战车转到初级骑兵,类似一个“删号”重练的过程。

幸好那时候科技相差不远,可以重新练骑兵。

中国从秦代到晚清,封建王朝2000年。

中国人的特色兵种,是“弩兵”。

为什么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把人集中起来不是更有效率么?

关于弩的科技一升再升,从竹弓筋箭,到复合弓,最后甚至搞出了“床弩”这种逆天武器。

再之后呢?到顶了。

因为“弓”这种武器,在冷兵器时代,人力是有限的。弓的射程和杀伤力,已到了尽头。

人力有时而穷,但火药的力量就无穷无尽了。

诺贝尔火药,却是另一条科技树。

牵涉到化学,冶炼,弹道学,数学,微积分,材料形变………

如果你想要学习火药科技,就得放弃弓弩,从新学起。

之前的“弓马骑射”统统扔到垃圾堆里。

好了,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为什么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

奥派讲:自由交易,交易产生财富。

问题是,有人不信!

“市场经济”保证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市场经济”的协调下,各项效率最优化,物资生产达到最佳。

可是Marx他不信邪,在他看来,“你的格局太小”。

框架重于勤奋,战略高于战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马克思心想,我可不可以走捷径呢?

捷径

为什么会有人信奉计划经济?

集体农庄惨不忍睹,乌克兰大饥荒。 隔壁朝鲜,但是并没有妨碍“计划经济”成为显学。哪怕饿死了这么多人,但1950年之后,计划经济反而风靡全球,亚非拉国家独立首选。

包括在美国,美国也有许多人信任“计划经济”。

为什么?

计划经济的真正魅力,还是在一句话:走捷径,弯道超车。

人们信奉的并不是苏联。人们信奉的其实是力量,绝对强大的力量。

为了力量,可以拿出3000万人来实验。而且对此绝对不会眨一下眼睛。

计划经济承诺了更快的增长速度。

马克思预言了一条路,虽然计划经济“效率”比较低,可是如果我“路径短”,我不还是可以超车么。

如果奥派不能回答:“框架比效率更重要”这个问题。则奥派注定是不得人心的。市场经济无法击败计划经济。

有限理性

任何一个人智慧都是有限的,都只能看清眼前的三寸之地,眼光长一点,看见三尺就不错了。

不要说让你估算100年之后的走势,哪怕让你估算20年,你算得准么?

算准早去买腾讯股票了,还不早就发财了?

每一个人智慧都是有限的。拿着弓箭,最远只能看到弩。根本不知道远方还有一个火枪。

姜子牙再厉害,也算不出3000年以后“火枪”最厉害。

因为“有限理性”,所以才有“计划经济”。

Marx说:

还在用弓弩?赶快生产飞机、航母去。

为什么市场经济无法说服计划经济,把人集中起来不是更有效率么?

他认为存在一个伟人,拿着弓箭就能看到航母,其他人最多看到弩。

身为奥派,如果你想和Marx讲道理,市场经济说服计划经济,你就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十分简单:伟人拿着弓箭可能连弩都看不见,伟人和众人,没有距离。

虽然常有天降伟人的传说。但是在现实中,历史数千年的运作结果表示,伟大领袖并不比普通人眼光更长远。

《资本论》大约成书于1860年代。当时,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扩散。而德国鲁尔区煤矿大显身手的年代。

对于那个年代来说,最高科技的就是“煤铁复合体”。燃煤来炼钢,炼钢再挖更多的煤。整个国家的钢产量就不断上涨。

而在19世纪,“钢产量”就等同于国家强弱的标准。

遗憾的是,《资本论》刚刚成书,“煤铁复合体”就落伍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能为主,化学染料工业为辅,德国因此成了强国。

再下一轮,以石油工业为主。

1890年时,美国的石油开采量占全世界90%以上(部分归功于洛克菲勒),是绝对的石油国。

因为廉价的能源成本,美国才飞速GDP,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计划经济时代下,是否会允许石油业优先发展?你我都看不清楚。

再往后,是汽车、高速公路、电子和精确制导产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从历史上看,我从未看见任何G20元首预言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崛起。

领袖无法拿着弓箭,看到航母。

眼界

高中暑假,我在大连海滩上。看着小学生们搭沙堡。我妈则要扭我的耳朵,逼着我考大学。

高中生的眼界远超小学生,父母的眼光远超身为高中生的孩子。

大学毕业后的某一天,当我再回想起这件事时候,

“如果领导人的智慧,远远超过民众,则计划经济效率高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优劣之分在于:

领袖的眼光是否远远超过民众?

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精英人才辈出。

因此,我们可以自己搭出沙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