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扶贫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觉醒

前不久,福布斯公布2018中国慈善榜,共有100位企业家上榜,现金捐赠总额达到173.1亿元,捐赠总额较去年上涨66%。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家族、瑞华控股董事长张建斌的现金捐赠总额分别名列前三甲。

某种程度上,中国慈善捐赠总额的较大涨幅,意味着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觉醒。

投入扶贫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觉醒

“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概念,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

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是一个专业名字,英文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因为企业在其商业活动中,对社会、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力,所以,企业对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企业在决策时,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社会和自然方面的考量。

这种责任,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一种道德要求,实际上,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其目的反而是使得企业的商业活动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效应早就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商业史中。1908年,是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福特T型车诞生了,并且,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走入了寻常百姓家。T型车的成功,源于亨利•福特的几个创举,比如,用流水装配线取代传统个体手工,而另一项意义深远的革新就是,支付员工较高薪酬来拉动市场需求等措施。某种程度上,亨利•福特对员工的慈善行动,维持了福特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善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逻辑链虽然很长,但时至今日,却仍然有效。

中国经济早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规模,但是,整个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虽然数量很大,但比例却不高,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8.8%、59.5%。所以,“扩中”的任务仍很艰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中等收入群体,其财富能力和消费意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市场经济的维护者。所以,从长远来看,贫困不但会影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规模,也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扶贫则可以有效拉动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促成中国中等阶层人群的扩大,从而促进企业面对的市场规模更大。

这个良性循环,正如专门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美国学者戴维斯所说:因为整个社会条件正的改善和进步,最终会给社会每一位成员(包括作为法人的企业)带来好处。

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深刻认识,一些企业开始大力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前面提到的许家印的恒大集团为例,恒大集团从2015年12月开始,恒大帮扶毕节市,无偿投入110亿元,并选拔2018人,派驻到当地县乡村,出思路、出管理、出技术,和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发挥企业自身对市场、产业、乃至房地产的优势,进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目前,已经帮扶当地30.67万人稳定脱贫,2020年,还要再帮扶72.46万人稳定脱贫。

投入扶贫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觉醒

恒大的行为,是出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不过,另一方面,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往往与企业的掌舵者的个人经历、格局、心态息息相关。恒大的老板许家印也是贫困家庭出身,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大学,靠着国家每月14块的助学金读完大学。如今的许家印,已经是福布斯上榜的富豪,此时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就在许家印身上体现出来了。目前,许家印已连续八次获得中华慈善奖,并且成为全国慈善业内捐赠现金金额最多的一位,其捐赠已达100多亿元。创始人的这种特质,自然也就体现为恒大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在扶贫上的大力投入。

作者 :刘远举,《财经名人堂》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