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讓生命活出意義

在知識經濟社會,人們的終身職業就是學習。學習,不僅是生命的一種歷程,更是自我超越的一種手段。人的天性需要學習,人的生存需要學習,人的發展更需要學習。學習成就未來,知識改變命運。學習的真諦,就是讓生命活出意義!

學習,是一種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作為《論語》首章,具有深意。學習知識技能而實踐之,是一種有所收穫的成長快樂。學習的原意表示個人自我完善的過程,意味著對原有知識的不滿足和不滿意。只有如此認識,學習才會成為快樂。快樂是一種動力,一種目標,一種境界,讓學習成為習慣,學習並快樂著,那麼你的生活將更加精彩。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

學習,讓生命活出意義

學習,是一種能力。學習能力是一個國家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是國家一切“硬力量”和“軟力量”的終極基礎,國家的學習能力包括個人和組織兩個方面。一個組織中能夠主動學習新知識的個體越多,組織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過去的組織是“機械”,今天的組織是“系統”,未來的組織是“頭腦”。因此,組織要從工作的組織發展到學習的組織,作為學習型組織中的我們必須提高學習力。

學習,是一種反思。在我們每個人的頭腦中都有許多錯誤知識的積澱,於是積澱成了觀念,成了經驗。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一隻杯子滿滿地盛著水,就很難再往裡面注入別的東西,人亦如此。若不承認自己還有許多錯誤觀念,真正意義的學習便不可能開始。如果一個人總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就很難再接受更多有價值的知識。越感到自身的缺陷,越要不斷地學習。

學習,讓生命活出意義

學習,是一種態度。心態決定命運,態度決定高度。知識有時是枯燥無味的,你把學習當享受,複雜也會變得簡單。吳敬璉從50歲開始學習英語,60歲學習電腦,他在不斷進取中學習,在享受中學習,達觀、快樂的精神凝結於學習中,天道酬勤,終成經濟界泰斗。只要學習,永遠不晚,學習應該貫穿一生。

學習,是一種習慣。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我們要把學習變成同吃飯、睡覺一樣的生活方式,讓讀書學習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如果每天堅持讀1萬字,一年即讀完365萬字,兀兀窮年,收穫頗豐。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人有如此深厚的積澱,自然會博古通今,神采飛揚,遊刃有餘,左右逢源,不難創出生命之神奇。

有位作家說:“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只有肯於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我們才能由“更加勤奮地工作”變為“更加聰明地工作”,這既是學習的宗旨,也是我們的使命。

學習,讓生命活出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