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過度餵養危害大,判斷寶寶饑飽,巧用這些辦法

照顧新生兒應該是最麻煩的事了。很多媽媽總是怕寶寶餓著,不斷餵奶給寶寶。寶寶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吃飽了還是餓了,都只會通過哭鬧的方式表達。如果媽媽不能夠正確及時的判斷新生兒的表達方式,寶寶將多受好多罪。那麼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呢?

新生兒過度餵養危害大,判斷寶寶飢飽,巧用這些辦法

1.觀察寶寶吸吮及吞嚥的次數

正常嬰兒在吮奶多次後吞嚥一下,平均吸2~4次咽一口。如果嬰兒吸吮的次數比較多而很少有吞嚥聲,那麼就說明媽媽的奶量分泌不足,寶寶沒有吃飽。

2.聽哭聲

餵奶時寶寶長時間不離開奶頭,一旦離開,就開始就開始啼哭,這就是寶寶吃飽的表現,準媽媽則可以不用繼續餵奶了。

新生兒過度餵養危害大,判斷寶寶飢飽,巧用這些辦法

3.體重是否正常增長

如果新生兒每月體重能增加500~600克,並且面色紅潤,哭聲響亮,那麼就意味著媽媽的奶量可以滿足寶寶生長髮育的需求。如果每月體重增加緩慢,那麼就極有可能是寶寶每次都沒有吃飽的緣故了。

4.看吃奶方式

寶寶吃過奶後能安靜地睡覺,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鬧。或有時猛吸一陣,就把奶頭吐出來哭鬧,體重不增加,這是寶寶吃不飽的表現。如果吃奶時很費勁兒,吮吸不久便睡著了,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或有時猛吸奶,這也是寶寶吃不飽的表現。

新生兒過度餵養危害大,判斷寶寶飢飽,巧用這些辦法

5.注意大小便狀況

在正常情況下,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小便每天6~8次,量中等,大便每天3~4次,為黃色稀軟便。如果母乳不足,寶寶吃不飽,那麼寶寶的糞便顏色就會稍深一些,為綠色稀便或者大便量少。當然了,上述情況也可能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其他因素所致。

新生兒過度餵養危害大,判斷寶寶飢飽,巧用這些辦法

有許多新手媽媽在哺育新生兒存在這樣的誤區:小寶寶一哭鬧就等於餓了。因為寶寶剛剛來到這個世界,語言中樞還沒有發育完全,在很多情況下,它們只會通過哭鬧錶達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情緒有可能是餓了,也有可能是尿布溼了,或是身體不適。媽媽們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判斷,不要寶寶一哭就一味餵奶。

希望以上介紹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我是秋秋育兒經,歡迎寶爸寶媽們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