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空降」樹苗讓荒山「美顏」

新華社蘭州10月17日電(記者劉能靜)在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北面,矗立著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風”。這其實是一座遍植著蔥鬱樹木的大山,它為平涼城區阻擋著風沙和塵土。

但在2010年前,山上還是滿目荒涼。崆峒區林業局副局長李國錦還記得這座山曾經光禿禿的模樣:“由於土質是紅膠土,雨水難滲入地表,太陽一曬土就幹,山上連草都長不了幾根,更是見不到什麼樹木。”

平涼市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乾旱缺水、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崆峒區是平涼的中心城區。李國錦介紹,當時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十分常見,“人們穿不了乾淨衣服,也穿不了乾淨鞋。”

為了改變這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況,崆峒區從2010年起開始實施北山綠化工程,計劃讓平涼城區北部長約11.6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的山體全部披上綠色“外衣”。

但植樹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難。崆峒區北山的很多區域山體破碎,部分山體坡度甚至超過75度。崆峒區北山森林公園管理處護林員劉柏玲說:“站在山上往這些陡坡下看甚至會頭暈。”

在近乎與地面垂直的山坡上植樹成了困擾人們的最大難題。建築工人蓋高樓的工作方式啟發了李國錦等人。他們想出了“懸空植樹”的法子,在植樹工人身上繫牢安全繩,在陡坡上挖出一個個樹坑,再揹著樹苗,貼在陡坡上將樹苗植入坑中。

解決了“怎麼種”,還要考慮“如何活”。李國錦說,2012年開始栽植之初,這些“空降”樹苗的成活率只有20%。但隨著不斷完善種植技術,在種植現場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這些樹苗的成活率提升到了90%以上。

崆峒區如今已對平涼城區北山約6萬畝的山體進行了綠化治理,遠遠超過當年的預期。未來5年內還要讓綠化面積達到約13萬畝。城區南山也在逐步進行退耕還林,“我們打算將坡度超過25度的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恢復生態。”李國錦說。

多年的持續治理終於有了成效,植被的增多對減少當地水土流失、提升區域水源涵養能力起到了巨大作用。“平涼的年降雨量從2012年之前的460毫米左右,上升到了現在的約540毫米。”李國錦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