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最近从“画卷柳州”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介绍柳州30年市树市花变迁的推文,深有感触。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现在国内外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市树市花评选,这既是宣传当地生态状况的最好载体,同时也是增强市民城市归属感的重要手段,甚至已经成为地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一个城市的市树市花,会相对固定,但也会有所改变。一定程度上,市树市花的变迁,更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生活精致度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点在柳州市花的变迁上就尤其明显。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今年7月、8月,柳州展开新一轮的市树、市花评选活动,最后小叶榕、洋紫荆成为得票最多。

这已经是柳州第三次评选市树市花,其中小叶榕是市树常胜将军,但洋紫荆之前,市花已换两茬了。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据介绍,柳州市第一次评选市树市花是30年前的1988年。小叶榕、月季成为当年柳州的第一任市树、市花。

那时的柳州,因为工业发展陷入了酸雨困境,石山变成灰白色,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月季,用其妖娆的身姿给市区绿化带来了一抹斑斓而靓丽的色彩。

从1988年评选市树市花开始,柳州掀起了绿化植树美化城市的热潮。“百万人种百万株树”“家园绿美”“绿满龙城”……在全体市民年复一年的植树改造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的环境整治下,酸雨消失无踪,石山上铺满绿色,城市渐渐变成了绿色。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这时候,作为市花的月季也遇到了尴尬——柳州市区的小气候对月季来说,太热了,容易产生病害,并逐渐退化。而且月季较长时间在同一地种植生长,受土壤、废气的影响,会变生变异,由原来的花鲜而变淡、花朵由大变小。

因此,2009年4月,柳州重新评选市树市花时,月季无奈退出了柳州人的视野。

当时第二次评选市花确定了几个评选原则。首要条件是生态功能,要做到“适地适树”,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栽培容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注重景观效果,有观赏价值。市树要常绿、树姿优美、枝繁叶茂;市花要花大色艳、繁花似锦、观赏期长。三是注重人文内涵。

2010年初,评出了柳州新市树市花,分别是兄弟树(柳树和小叶榕)和姐妹花(杜鹃和三角梅)。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今年,第三次评选市树市花,洋紫荆成为呼声最高的市花候选。

为什么市花再次发生变化?这恐怕与柳州数十年的城市绿化成果有关,这是人工与自然的共同选择。

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已经满足人们期望之后,丰富、精致的精神生活需求就会开始向更高的生态愉悦度转移。

三十年前,柳州人想的是多种树,改善生态环境;三十年后,人们想的是怎么种树才能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这三十年来,柳州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空地都被绿色填满。不断新建的街头公园、街头绿地点缀了市区;不断扩大的公园面积给市民带来更多新奇的休闲娱乐体验;石山复绿,碧水与蓝天常伴左右。柳州,已经变得不一样。

特别是2012年柳州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以后,城市风貌、绿化取得了极大发展,园林植物新种类不断引进,品种不断丰富,其中不乏生长特性优良,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好品种,这些植物品种中最令人惊喜的,就是洋紫荆。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事实上,洋紫荆早就生活在柳州热土上,在1988年的柳州市花推荐中,洋紫荆也在名单中。但当时洋紫荆并没有大规模种植,不成规模。所以仅进了“第一轮”推荐,在“第二轮”评选中就落败了。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2009年底开始的市花改选投票,洋紫荆也排第五。随后的专家投票,杜鹃得12票,洋紫荆与三角梅各3票。对比洋紫荆,杜鹃和三角梅因为是灌木、能盆栽等优点胜出。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2018年,“花园城市”进入收官之年,柳州全市洋紫荆(宫粉羊蹄甲)的保有量达到27万株,在我国这么多城市里也是“独一份”。巨大的保有量、震撼的开花效果、独特的景观、越来越热的关注度,洋紫荆已然成为柳州的“城市名片”,更成为三十年来柳州人绿化植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名片”。


柳州为何30年间3变市树市花?


现在不仅本地市民每天享受着洋紫荆的美,连外地游客来到柳州,也都在流连柳州的山水美景之余,将街道两旁的绿树、花园占满相机内存,传播于朋友圈。

花在城中,城在花里,满城怒放的紫荆花,让中国记住了这座粉红色的城市——柳州。(图片及部分文字摘自“画卷柳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