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荐广州模式解决“三点半”难题!校内托管不能只是看孩子

相同的政策,不同的结果。校内托管的“民办公助”的“广州模式”才是政策的初衷,全部交由体制内的学校管理,只能解决表面问题。

教育部推荐广州模式解决“三点半”难题!校内托管不能只是看孩子


2018年9月开学后,各地教委为了解决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俗称“三点半”难题),要求校方开设校内课后托管班。

新举措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学生家长接送困难着想,也是民生工程的实事。

不过,托管形式确实有待完善。在北京,一些学校的托管班就是放学后老师让大家在教室里待着,操场都不能去,一直等到家长来接。

不知道托管班老师的工作外职责有没有酬劳,估计就算有也不会很诱人。

政策不让利用托管时间讲课,学生在教室外自由活动万一磕了碰了,谁付得起责任?

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视线范围内,老老实实地呆着吧。

教育部推荐广州模式解决“三点半”难题!校内托管不能只是看孩子

这样的校内托管班实在有些过于“政策导向”,过于照本宣科,有些家长退班、找校外培训机构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8年10月16日教育部官网刊登《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构建校内课后托管新模式》的文章,显然是在推荐广州的灵活机制——“民办公助”。

很明显,托管班这类的市场化产品如果全部交由体制内的学校管理,就面临着僵化、死板的困境。

“广州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由公立学校免费提供场地,降低了托管成本,同时由民营培训机构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校内托管,家长放心,由机构提供活动内容,学生满意,家庭付出的成本比其他形式降低不少,两全其美。

“广州模式”的新意其实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这才是教育部和地方教委的政策导向。


教育部推荐广州模式解决“三点半”难题!校内托管不能只是看孩子

国际教育知名专家,尚德在线教育海外合作高级总监,资深自媒体人,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