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餘名太行盲藝人山西長治「向天而歌」 唱響傳統曲藝

60余名太行盲艺人山西长治“向天而歌” 唱响传统曲艺

16日晚,來自山西長治縣、沁縣、左權等太行山脈沿線多個縣區的60餘名盲藝人在長治縣進行交流演出。 李庭耀 攝

中新網長治10月17日電 (李庭耀 楊傑英)“太行山你就開花,走也走不到頭,下輩子好歹要睜開眼,來看看這圪梁和溝。”16日晚,來自山西長治縣、沁縣、左權等太行山脈沿線多個縣區的60餘名盲藝人在長治縣進行交流演出,他們吹起嗩吶、拉起二胡、敲起竹板鑼鼓,唱響極具山西特色的太行小調、三絃書、民歌、鼓書等傳統曲藝,給觀眾帶來震撼心靈的演出。

在太行山的溝壑裡,常年行走著一群“沒眼人”,他們的表演被稱為“向天而歌”。太行盲藝人的演出已持續80年,他們沿村賣唱為生,遇到崎嶇的山路,往往一人搭著另一人的肩膀排成一字蹣跚而行,也逐漸從抗戰宣傳隊變為了傳統文化傳播者。

60余名太行盲艺人山西长治“向天而歌” 唱响传统曲艺

太行盲藝人的演出已持續80年,他們沿村賣唱為生,遇到崎嶇的山路,往往一人搭著另一人的肩膀排成一字蹣跚而行。 劉紅慶 供圖 攝

60余名太行盲艺人山西长治“向天而歌” 唱响传统曲艺

左權盲人宣傳隊目前有10人活躍於當地農村,每年演出200餘場。 劉紅慶 供圖 攝

當晚演出的盲藝人中年齡最大的73歲,演出持續兩個多小時,由於行動不便,大部分盲藝人從演出開始到結束都端坐於舞臺上。《左權將軍》《穀子好》《誰說桃花紅誰說杏花白》……盲藝人們的表演或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或令觀眾潸然淚下。

“太陽開花是甚模樣,這輩子難思量。”左權盲人宣傳隊隊長劉紅權唱出了盲人心聲。他所在的左權盲人宣傳隊成立於1938年,這支由盲藝人組成的宣傳隊有著光榮的歷史,“盲人利用民歌小調,一方面宣傳抗日,一方面探聽情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劉紅權說。

“80年來,很多曲目都是一代代口口相傳的原生態音樂。”劉紅權告訴記者,左權盲人宣傳隊目前有10人活躍於當地農村,每年演出200餘場,“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後繼無人,說實話這也很矛盾,要想有人,就得是盲人,咱又不想讓誰家的孩子是盲人”。

劉紅慶是劉紅權的哥哥,發起成立了“太行盲藝人聯誼會”,旨在加強溝通、協同保護傳統民間藝術,目前,太行盲藝人聯誼會已發展到山西、河南、安徽三省數百名盲藝人。“盲人們可以在一起互相幫助,更應該將自己的行動融入到中華民族的抗戰和建設洪流中。”劉紅慶說。

“太行盲藝人80年來用古老悠揚的曲調、樸實無華的唱詞、熱烈深厚的情感,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舞臺上唱響抗戰旋律,弘揚民族大義,傳遞愛國情懷,這種堅守,這份責任,傳遞了一種強大的正能量。”長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延節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