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厲害的皇帝,並非李世民,而是這個裝瘋賣傻36年的皇帝

唐朝皇帝很多,但是要論誰最有能力,大家肯定公認唐太宗李世民,但是今天要說的是唐宣宗李忱。他登基當皇帝的過程充滿傳奇色彩,開創了唐朝最後一個盛世——大中之治。究竟唐宣宗是如何充滿傳奇色彩的呢?

唐朝厲害的皇帝,並非李世民,而是這個裝瘋賣傻36年的皇帝

唐宣宗在年輕的時候常常夢到自己乘龍飛天,他將這個夢告訴母親,母親則告誡他千萬不要將這個夢告訴其他人,以免招來禍端。從此以後唐宣宗就開始變得寡言沉默了。

唐武宗李炎非常不喜歡自己這個沉默寡言的叔叔,於是在宴請群臣的時候經常拿這個叔叔開玩笑,逼他講話,甚至有時候以逗他講話為樂。在李炎病危時,宦官馬元贄等人認為李忱呆傻,比較容易控制,於是就擁立他為皇太叔,唐武宗李炎去世之後,李忱正式登基稱帝。

直到他登基,李忱前後共當傻子當了36年,任人擺佈,忍氣吞聲。宦官馬元贄還以為他好控制,自己可以繼續為所欲為,但是沒有想到唐宣宗是一個隱忍不發的人,他一登基之後,第一個除掉的人就是宦官馬元贄,之後他開始了向群臣展示自己的帝王之才。

在他登基後,非常重視唐朝的各種弊端,在內,他打擊李德裕,結束牛李之爭,同時還注意控制宦官和皇親國戚的勢力,打擊權貴,注重民生,大力發展生產。在對外戰爭中,唐朝擊敗了吐蕃,党項等,這是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第一次擊敗吐蕃收復失地,使得唐朝逐漸恢復了生機。

唐宣宗非常重視科舉取士,他將權臣李德裕貶低就是為了方便重用科舉出身的牛黨人。在選用宰相時,他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是等到他下詔書時,白居易已經去世了,於是他寫了一篇文章《吊白居易》,表達自己對白居易的懷念之情,同時也透露出自己對人才的重視。

唐宣宗還是一位善於納諫的皇帝。當初他想去唐玄宗修建的清華宮休息時,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紛紛上書勸諫,於是他只好取消了行程。他不僅像唐太宗那樣能夠尊重並且聽取大臣的意見,而且他還在閱讀奏摺之前洗手焚香以示尊敬,深得群臣愛戴。唐太宗有諫臣魏徵,唐宣宗有諫臣魏謨。

唐宣宗在位期間,唐朝有了好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對外戰爭頻頻勝利,保證了大唐的威嚴,於是後人稱其為“小太宗”,即使是唐朝滅亡後,百姓還是時常緬懷這位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