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最重要的是灵感?不,90%的初学者都误解了

大家好,这是一个新开的固定栏目【24堂写作必修课】,我将每周为大家讲一堂课,课程结束时,我会给大家布置课堂作业,并将作业展示在下一堂课里。

很多热爱写作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

“我是个一文不名的小作家,就是想要通过写作养活自己,为什么我离畅销还是那么远?

我一直有写作的梦想,可刚写几行,灵感女神就离我而去,难道我活该写不出好故事?

我其实不想成为作家,我只是想让作文的分数好看一点;

我甚至也不喜欢写作,我只是希望自己的文案拿得出手;

……”

其实你需要的就是创作能力,那么跟我一起学习写作吧!

【适合谁看】

√ 想通过写作全面激发灵感的创意人士

√ 对写作行当充满好奇的“门外汉”

√ 苦于灵感蒸发的写作菜鸟

√ 悬疑小说狂热爱好者

√ 悬疑影视作品重度食用者

√ 蔡骏老师“脑残粉”

【你将获得】

真的技巧:是联想不是胡思乱想,是结构不是套用模板,从开头到结局,炼词句、控节奏,写作从此有了章法。

好的经验:阅读也有讲究,敏感大有裨益,听蔡骏如何处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不仅是写作课,更是无所不包的生活箴言。

妙的见识:一条丝巾也能写成一本小说,一首流行歌引发巨大创作冲动,从此一起做天马行空、旁征博引的文艺青年。

已更新

第1堂课 第2堂课 第3堂课 第4堂课

第5堂课 第6堂课 第7堂课 第8堂课

第9堂课 第10堂课 第11堂课 第12堂课

第13堂

第十四堂课

勤练习:写作,你唯有不断的练习

写作最重要的是灵感?不,90%的初学者都误解了

大家好,我是蔡骏。

这是我们的第14节课,写作背后其实有大量的习作,写作就是不断的练习。

一个创意、一个构思,只有写出来了,才有可能实现它的价值。比如说,可以出书、可以拍成影视等。可能有人会说,我写出来的东西跟我构思的故事并不一样。

其实,这很正常。大多数的情况之下,构思只是一个故事框架。等到真正落笔的时候,不管是多么有经验的作者,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都会跟大纲、构思有不一致的地方。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完善自己心中故事的过程。

在前面十二节课之中,我讲到了许多写作和阅读上的小技巧。光知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人实现最终的目标。关于写作的一切,最初还是会回归到原点:就是打开电脑,不断地写。

在成为作家之前,我在巨鹿路的一家邮局工作。每天除了按部就班地工作,我做的最多事情就是阅读和写作。我会在单位的电脑里写诗。不上班的时候,我就呆在家里,每周至少写上三首诗。跟小说不一样,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凝练的艺术。贾岛有句诗叫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讲究锻炼句子、讲究意境,一周写三首,也算是很高产。

当然,除了写诗之外,我还在写小说,在笔记本里记录着许多灵光一闪的想法。这些都是小说写作的最初积累。

没有人天生是作家。一个人在成为作家之前,背后肯定经历过无数的磨炼。我们可以先从模仿名家的练习入手,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模仿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在不断修改中打磨写作技巧。也许,在许多人眼中,写作是一件非常神秘的工作。但我在看来,写作也是一门日常手艺活,需要匠人的精神,需要不断去打磨。

从某种角度来说,提升写作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写。通过大量写作,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水平。在写作初期,作者的文章可能会带有模仿名家的痕迹。比如说,有人读了马克尔斯、福克纳的小说后,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满眼都是他们俩的影子;有人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之后,自己尝试着写故事,发现语言风格跟它们有些相像。然后,作者就会感到不安,觉得模仿很不好,觉得找不到自己的写作风格。

其实,模仿是写作的一个必经阶段,更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经历过这个阶段后,作者才会走向成熟,文字才会稳定。

所以,如果你喜欢写作,恰好刚刚起步,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去模仿名家的笔法。当他们的句式、故事,你都烂熟于心了,那么你的写作也会有较大的提升。

另外,在读者看来,作家可能非常依赖灵感。其实,除了靠灵感之外,最重要的是靠自律与勤奋。村上春树曾经就说过,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写作八小时。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也说过:“如果你喜欢文学,想一生致力于文学事业,就全身心去做它。大部分作家写作不是靠灵感,而是靠勤奋。”

另外有一点,有些人担心灵感的问题,觉得今天写完故事,明天就写不出来。海明威有一个写作小技巧,就是每天写特定的字数。不管今天的写作状态有多好,字数到了,立刻放下手中的笔,下一部分留着明天写。这个小技巧,也许能帮助大家缓解一下灵感枯竭的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