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越来越大,专家:扩大规模不如新建大学

2018年10月12 日,澎湃新闻发布《数说校区》,根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大学产权校舍建筑面积,在近20年中翻了四倍。近十年全国每年正在施工的校舍面积也不断增长,大学扩建势头愈演愈烈。为何近年大学开工面积会越来越大?大学扩招仍然是主要原因。


中国大学越来越大,专家:扩大规模不如新建大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臧敦建研究历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00年,全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909.73万人,2017年达到3779万人,近20年也翻了四倍多。也即是说,校舍面积的扩建与高等教育扩招成正比,20年来,人均校舍面积并没有明显增加。而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共1813所,2017年共有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大专院校数量仅增加了45.12%。如此折算下来,大学的校舍面积平均翻了近三倍(2.82倍),与之相对应,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为5289人,2017年为10430人,而2009年仅为3815人,近20年间学校在校生规模也翻了近三倍(2.73 倍)。也即是说高等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学校数量的增长速度远没有跟上学校规模增加的速度。

澎湃新闻在统计中还发现,中国最顶级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大学变大的手段,不外乎是两种:新建校区或者将其他学校并为新校区。

通过合并和新建校区,中国产生了一批超级大学。根据2017年官方公开的信息,吉林大学在校生人数首次在2017年突破7万,增涨到7.19万,而郑州大学在校生人数则减少至7.18万人,较于吉林大学仅以100人的微小的差距,位居中国大学在校生人数排行榜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山东大学在校生有6.22万人。超级大学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学校规模超级巨大,违背教育规律;校区割裂,资源分散;综合性大学的良好氛围以及文化传统无法惠及每一位学生;教师在校区之间疲于奔命;带来管理上的巨大挑战等等。而有的学校仍在扩张,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建立了无数学院和研究院,被教育界传为笑谈。


中国大学越来越大,专家:扩大规模不如新建大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臧敦建认为,很多大学的校区其实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大学,比如中山大学的珠海校区、深圳校区科系完整,超过三个学科门类,完全可以独立成为一所新大学。山东大学的威海校区、青岛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深圳校区,甚至北大的深圳研究生院也是如此,不一定非要在一个法人之下。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全球顶尖的大学大多都是私立小规模的学校,如闻名全球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只有六个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在八百人左右,整个学校保持的学生总数仅为两千多人。最近由中国一批著名科学家筹建的西湖大学,就是以加州理工为样板,要建设成为小规模、高精尖的大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臧敦建表示,国外也有较大规模的大学,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校生规模在3.8万人左右,大规模的学校多是公立学校,以保障入学机会,但小规模、高精尖仍然是高质量大学的主流配置。

虽然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扩招较快,但根据统计,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7年,中国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共9279万,仅占总人口的6.68%,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另据统计,美国大约有各类大学5762所,日本有大学1226所,印度有8410所,我国有2631所,明显偏少。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高等教育继续扩招在所难免。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臧敦建希望,高等教育的扩张采取新增大学的方式而不是继续扩大学校规模的方式,一来合适的规模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二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甚至积重难返。新建的大学可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轻装上阵、弯道超车,有效的增加优质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多元化。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湖大学等一大批新型大学等建设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大学越来越大,专家:扩大规模不如新建大学

创意配图: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西湖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