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明末有个书画收藏家名叫吴洪裕,临终前再三给家人交代,他死后一定要烧掉最心爱的一幅画陪葬,否则死不瞑目。烧掉的那幅画,家人纵使有万般不舍,可后来还一狠心就将其扔入了火盆,还好后来侄子吴静庵赶到,将画从火中夺出,可画卷已经被烧成两半。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此后这两半残画各自流落一方,但无论谁得到它都将其视若珍宝,堪称史上最让人着迷的画卷,两卷残画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富春山居图》,画卷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序”。画它的人叫做黄公望,若说这画传奇,其实画家本人的经历更加传奇。

黄公望出生在元代,江苏常熟人,从小熟读圣贤书,可惜45岁才当了一名小小的书吏。然而,任职没几天,却因为上司贪污受到牵连,引发了一场牢狱之灾,蹲了5年的大狱,重获自由时已两鬓斑白。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有朋友对他说:“再回来当官吧,书吏的位置给你留着。” ,黄公望却断然拒绝了,他说:“当官,我不去了,你快回去吧,我也要走了”。朋友好奇地问你去哪,他答:浪迹天涯。50岁?浪迹天涯?开什么玩笑!在古代,这个年龄的正常人对生活已经没有了什么期许,你黄公望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

之后,他门也不锁,拂袖而去。

黄公望要学画画,他来到当时的大画家王蒙的门下,王见他已是垂暮老翁,一口拒绝了他的请求,“你都五十岁了,还学什么画画呢,快回去吧”。可是,王蒙却低估了黄公望的决心,拜师不成那也阻止不了他学画。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黄公望学习画画的方法很特别,常常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神情专注,纹丝不动,活像是一座雕塑。就这样,几个月后,黄公望的画技果然大有进步。而后,他拜师赵孟頫,游历大江南北,身随缘动,笔随心动,沿途的风景变幻成笔下的世界。元朝至正七年,黄公望79岁,和师弟无用游历到了浙江富阳。富阳湖上水面如练,渔歌晚唱,黄公望突然对无用说:“我要留下来画画”。无用虽然熟知黄公望的做事风格,但一再劝诫无果,便独自一人继续云游去了。黄公望一人在湖边住下,他每天都会到江边走走停停好几个小时,终于有一天,来到一块礁石边上展开了纸墨。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这之后又有一天,待他刚坐下,背后却突然出现了一人将其推入江中,老头儿差点就性命不保,后来幸亏有一个好心的樵夫路过,从水中将其救起。原来企图要杀他的人名叫汪其达,正是曾经上司的侄子,因为黄公望入狱时曾交代了上司的罪行,因此此人便一直在寻找黄公望的下落伺机报复。这次若不是樵夫相救,黄公望恐怕早已一命呜呼。樵夫救起他后,见老人家可怜,便热心肠地邀请他在自家住下。黄公望没有拒绝,两人一路随江前行,走了十余里左右,来到了一个叫做庙山坞的地方,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站在高处,江水如练,重山叠嶂,几户人家点缀其中,景色美不胜收。黄公望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他对樵夫说要在这里住下来画画。

樵夫帮他盖了一处住所,黄公望在这一住就是4年。每天,他都会头戴斗笠,脚穿芒鞋沿着湖边走上数十里,走走看看,恰到兴致处就展开纸笔,闲散又匆忙,似乎走不完,看不完也画不完。画完或自己存留,或赠予村民,当地人因为卖他的画赚了钱,日子也过得富裕起来。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时已经80岁,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背着纸笔画卷踏遍富春江的两岸,用灵魂和这里的一山一木一涛江水对话,在对话中,他们彼此交流又心意相通。这幅画花了4年时间,84岁那年他终于完成了画作,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的参悟。他将笔重重地摔进了江水里,那不是顿悟,而是超脱。一年后,黄公望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人生一定是充实而不留遗憾的。他死后,这幅《富春山居图》的经历也颇为传奇,先是在黄公望的师弟无用手里,明朝年间又被才子沈周收藏。可后来,据说在一个深夜,它突然不翼而飞,再怎么都找不到,直到一百五十年后,重现在收藏家吴洪裕手上,吴把它看得比命都重要,死前的遗愿就是要带走它。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多亏后来吴的侄子吴静庵及时赶到,从火盆中夺出,但画已被烧成两半,前半截称之为《剩山图》,后半截称为《无用师卷》。再后来,它们辗转多位藏家手中,岁月沉浮,在民间若隐若现。直到1938年,《剩山图》被收藏于浙江博物馆,10年后,《无用师卷》现身于台湾。

史上最让人着迷的一幅画,收藏家死前都想烧掉带走它,今价值更高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段后的361年后,《无用师卷》和《剩山图》正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新遇见。两岸的文化人说这叫:“山水合璧”画的价值更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