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自身價值的不對稱性,才能不那麼擔心失業!

善用自身價值的不對稱性,才能不那麼擔心失業!

我們都知道“信息不對稱”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所有提供中介服務的人,都在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比如二手車交易,房地產買賣,以及各種金融類服務。他們對交易雙方進行撮合,從中賺取服務費或差價。

在職場上同樣存在各種“不對稱”的情況。

比如技能的不對稱。

做產品研發的人,往往專注於技術和數據,很少會去了解市場競爭,消費者趨勢,社會文化等;

而做市場營銷的人,也很少會知道什麼叫開發可行性,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再比如資源的不對稱。

有的人手握銷售渠道,但沒有商品;而有的人擁有商品,卻沒有經銷渠道。

再舉個例子,許多O2O服務公司手上掌握著用戶和流量,但他們沒有搭建物流配送的實力,所以這些公司都在和順豐、菜鳥物流們合作。這都是彼此資源的不對稱。

善用自身價值的不對稱性,才能不那麼擔心失業!


不對稱性,是天然存在於商業世界中的現象。任何一個成熟的行業,單獨的個體都很難做到上下游通吃,所以勢必要和其他個體之間合作互補,共同協作。

對此,現代管理學上有個名詞來描述,叫“精細化分工”。

無論是產品開發,生產管理,還是市場銷售,每一個商業環節,都需要極大的精力去進行縱深管理,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這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

那就是要學會尋找自身價值的“不對稱性”。用自己擁有的技能或資源,去匹配整個行業中急需它的角色們。

這個角色,能夠和你一起協作產生更大的價值,並且和你共享價值分成。它沒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是一家公司,也可以是一個手握巨大資源的人,可以是一個線下的精英社群,也可以是一個線上的網絡組織。

在未來,

越是擁有多重能力的人,越不會拘泥於一個公司或崗位,而是能夠把自己匹配到行業價值鏈中的任何位置,通過不斷的實踐案例來逐漸建立自己的名聲。

善用自身價值的不對稱性,才能不那麼擔心失業!


這才叫個人品牌。

比如,我認識一位擅長做營銷策劃的朋友,他就專門去找那些初創的技術型公司,去幫他們做公關營銷。

通常技術型公司都是不會去做營銷的,但他卻覺得這是個商機,並逐漸幫一些公司在業內打出了名聲。後來,他的一位長期合作客戶將他招致麾下,他也從一個服務的乙方變成了客戶公司的合夥人。

再比如,我身邊有許多業餘時間做自媒體的朋友。他們除了本職工作之外,也在運營自己的讀者粉絲群。

他們通過社交網絡連接來自不同行業的專業精英,例如互聯網運營,廣告營銷,用戶增長,產品渠道等,許多“不對稱”的機會就隱藏在這一來二去的溝通裡。

要把自己當作不同技能和資源的連接器,而不是出賣時間的打工者。

當你想問題的角度不再是“我離開了這個公司,以後該去哪裡?”,而是“我掌握的技能和資源,對行業裡的什麼人更有吸引力?”,這樣是不是就更有啟發性了呢?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感謝各位耐心看到這裡。

最後總結一下,那些從不擔心失業的人,他們有3個特徵:

☉ 時刻更新知識,技能水平位於行業前列

☉ 擅長審時度勢,既可當能臣,也能做梟雄

☉ 善用不對稱性,做資源和技能的連接器

善用自身價值的不對稱性,才能不那麼擔心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