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秋季養生正當時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扁舟西去氣凌雲,坐看魚龍躍浪紋。風起白蘋初日晚,霜雕紅葉欲秋分。

2018年9月23日09:54:01,迎來秋分節氣

陰陽相半,晝夜均長

寒暑平分,故名“秋分”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所謂秋分,一分為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一是氣候由熱轉涼。

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誌性景色。秋分過後,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幅度高於10℃以上,且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寒冬季節。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分後小心六大疾病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1. 呼吸疾病

秋分後天氣轉涼,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問題。

2. 皮膚乾燥

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此時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瘙癢、乾裂、流鼻血等症狀。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3. 腸胃疾病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後,天氣變冷,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4. 過敏鼻炎

秋季風大,花粉、塵埃都彌散在空氣中,易引起過敏。另外,秋季溫度溼度適宜蟎蟲的繁殖,易引起過敏。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5. 心血管病

早晚溫差越來越大。對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來說,太冷太熱都是誘發因素。因此,在秋分之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

6. 抑鬱煩躁

秋分開始陽光照射少,人體的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很容易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不穩定。“傷春悲秋”也就是這個道理。

立秋

秋分養生記住這六點

1.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

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2.胃部保暖,防止寒涼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3.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4.進補有度,切勿過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進補才能補益身體。

5.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健走、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登山等。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6.調養情志,放鬆心情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

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早晚氣溫變化較大,紅娃提醒大家白天外出時要注意防寒保暖,隨時增減衣服,晚間睡覺時不要貪涼,要蓋好被褥,注意腹部、臍部、肩膀、脖子、腿等部位的保暖,以免受涼感冒哦。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季养生正当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