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干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清單人生》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最近有篇十萬➕的爆文說,90後的中年危機從27歲開始的。

“想買個房,發現只能買得起老家的。

要不買個車,上外牌也行啊。

可是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

最後,買了個包。用來裝你的悲傷。”

或許是戳中了大多數人身上揹負的焦慮感,大家紛紛對照文章裡的“症狀”對號入座。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焦慮似乎是這個時代的常態。“販賣焦慮”幾乎成為了新媒體人制造傳播度的殺手鐧,因為切中了大眾的痛點。

我們熬著最狠的夜,用著霸王防脫髮洗髮水,拿著幾千的薪水,看著早已沒有一字打頭的房價。

就連週末,想輕鬆地看場電影,電影散場後卻腳步沉重地走出,腦海裡始終揮之不去一句臺詞: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對抗焦慮,坐以待斃不行,要主動反擊。那麼,好好工作能得到滿意的生活嘛?

事實證明高精尖的公司屈指可數,能進入的人少之又少。百分之八十的人只能進入自己心目中退而求其次的公司,並且對自己的薪資待遇不滿:

今年人社部發布的數據和對2018的展望,已經明確提出,上班族的收入結構在不久將會有明顯的改變,不再是單一的上班制,收入更多的可能來自於上班族憑藉自己的技能獲得的臨時工作或者任務。

工作時間的八小時外,才是個人利益的戰場,才是越過同崗位人收入的跳水板,好好利用才能突破基礎工資限定的天花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副業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小艾是一個勤勤懇懇寫代碼的工科女,但她在微博上的身份卻是個活躍的日更美食博主。

週六日她帶著相機走街串巷,尋覓城市旮旯深處的小吃,種草網紅日料店的刺身,測評奶茶店的隱藏配方併發布到網絡。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本職拿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資,副業作為本地吃貨眼裡的KOL,小艾接一條餐飲廣告的價格在幾百到一千不等。

在節日比較多的月份,她當月的收到的廣告酬勞甚至是基本工資的兩倍。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這就是小艾幸福的平行人生,格子間碼代碼的她,擁有數萬粉絲的她。副業能給予她不僅是一份額外的收入,還有更為豐富的人生體驗。

所有的業餘時間,她都充分利用,學攝影、學ps、精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努力給粉絲們帶去更加有趣、有料的閱讀體驗,收穫粉絲的肯定是她最開心的事情。

焦慮什麼的,小艾從來都不會有。時間對她來說,每一分鐘都充滿熱情和希望。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小k是一名做校對的文員,每天埋在密密麻麻的字裡行間掙一份薪水。還常常要忍受主編的暴脾氣。

工作的八個小時裡,她有九次想開口提辭職,但是沒膽量。焦慮讓她大把地掉頭髮,失眠時腦海裡還是塗著厚厚口紅的主編,揪著一些小錯誤在訓斥人的場面。

偶然間她加入了一個兼職寫作群,稿費從幾十到上百不等,有幾十字的微博帶話題評論、影評、網文寫作,難度不一,價格有差。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人和錢的緣分,還是得自己先主動些。

小k沒有瞧不上幾十元的稿費,而是潛下心來寫,增加閱讀量,擴大詞彙量,她好像是重新選擇了一次職業一般。越是努力越是得到正面的回饋和肯定。

副業給小k帶來成就感,並在八小時以外結識到本行業內更多的資源和人脈。為以後的職業規劃,埋下機會的種子。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工作時間內,小k再也沒時間矯情焦慮了,提高效率,好好做事,爭取工作時間外自己有充足的時間練習寫作。上班時的心態和抗壓能力也更強。本職、副業形成了良性循環,相輔相成。

有次臨時多出的寫作任務,小k主動向主編請纓,並且完成得很好。漸漸從主編那裡,拿到了一些編輯寫作的“活兒”。能者多勞,工資的上調,只是時間的問題。

同事“幹私活”的收入,是我工資的三倍

興趣愛好變現,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長久的堅持努力的結果。

再者,不僅要有堅持,還要有提升,起碼在領域內能達到60分及格分以上,再細細琢磨經營,才能使興趣變成副業,副業變成收入的重要支柱,甚至超過本職工作,帶來更為廣闊的職業選擇空間。

想開展一段副業前要想清楚以下幾點:

1、你擅長的部分是什麼

2、最好是與主業相關,同樣領域的工作

3、研究提升技能的方法

4、願意犧牲掉朋友聚會、打遊戲、追劇的休息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