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01

在電影《有完沒完》中,範偉飾演了一個單親爸爸。

他是一個普通的快遞員,4月1日這一天,他以為是他生命中無比平凡的一天,可這一天卻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這一天,他送快遞給要跳樓的失戀者,在路上看到黑社會開著車撞倒了老太太,還遇見無人問津自嗨的外國人主播。

晚上回家時發現,兒子給他準備了生日蛋糕。

兒子告訴他,自己要去日本參加比賽,需要五千元的費用,而公司因為他弄丟了快遞,也要他賠償五千元作為處罰。

而他的存款總數只有5004元。

真是五千元難倒英雄漢,在錢面前,他只是個潦倒的中年人罷了。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第二天醒來時,他發現時間跟他開了個玩笑,他的生活永遠停留在了四月一日這一天。

他鬱悶過、懷疑過,但也漸漸接受了這樣的生活。

他不再擔心自己只有五千元存款會怎樣,他每天都把錢花完,反正第二天又會一切重來。

劇中人物的生活看起來荒誕,但其實我們誰不是這樣?

你是否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每一天都是在無限循環昨天,你會怎樣?

你是會獲得永遠的安逸還是永遠的煎熬?

這樣無限循環的狀態,其實是很多人的一生。

我們都掙扎在最底層的繁華里,永無出頭之日,過著又窮又忙的生活。

每一天都足夠豐富,也足夠無聊,重複著忙碌的生活,其實只是陷入了無邊無際的死循環。

上班,下班,消遣,熬夜,睡覺。公司與家,兩點一線。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為了省錢,一直用著低檔的手機,因為低檔,所以一直很卡,影響心情,因為心情不好,所以影響工作,於是錢更少了,然後你就更努力地省錢……

因為想要過精緻的生活,所以拼命加班工作,可因為加班工作,根本沒時間讓自己精緻起來,可不工作,又離自己想要的小資太遠,你只能一邊妄想著詩和遠方,一邊繼續生活的苟且……

我們窮,所以更加努力,我們更加努力,然後更加窮下去。

02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在《我在底層生活》這本書中,作者為了體驗窮人的生活,隱藏了自己的身份,化身為一個真正的窮人,想知道自己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人生。

可她發現:

因為沒錢,她只能選擇住在偏遠的地方;

因為住的偏遠,所以大量時間花在了路上;

因為在路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她沒有太多時間去提升自己,於是只能做原來沒有前途的工作。

她的生活陷入了又窮又忙的怪圈,無法自拔。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窮人僅僅是為了生存就已經花光了全部力氣,哪有時間和精力去改變這一切呢?

除非你一開始就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階層。

BBC曾經用了四十九年的時間,記錄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每隔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現狀。

得到的結果是,父母出身於醫生、律師的中產階級,大部分孩子後來也還是中產階級,而父母是窮人的孩子,後來也依然是窮人。

有人通過自己跨越了階層,但大部分人還是延續著上一代的傳統。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世界的公平就在於,它會讓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越來越窮。

這個社會給你的,從來都不是按個分配,而是幾何倍數的增長或者失去。

你出生於一個好家庭,於是理所當然考入了一個好大學,因為進入一個好大學,更加理所當然進了好單位,因為進了好單位,所以你一直很富有,因為你一直很富有,你的後代也不會差。

03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做

“25歲的你,過得怎麼樣?”

引來一大波網友熱評。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你是否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想要出頭,可偏偏被現狀禁錮。

似乎有錢人才能選擇生活,而窮人只能被生活選擇。

之前有個段子很火,說王思聰爸爸給了他四億,王思聰用這四億投資,掙回來八億,翻了一倍。

而網友爸爸一分錢沒給他,他每個月掙回工資四千,翻了四千倍。

但你的四千努力一輩子,也趕不上他初出茅廬就能有四億。

這個世界,每個人的起跑線真的是不同。

我們每天瘋狂地忙碌加班,沒時間旅行、沒時間戀愛、沒時間回家、沒時間生活,不就是為了多一點錢,有朝一日能跳出這個圈子嗎?

可每個月的錢包好像還是空空如也,掙錢的速度永遠比不上花錢的速度。

每天回家後,累得筋疲力盡,想要做得事情也放到了以後,明日復明日,就這樣不知不覺繼續過了很多年。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別人的每一天千姿百態,我們好像把同一天過了365遍。

所以,我們真的沒出路了嗎?

也不盡然。

04

比起錢,更重要的是要有時間。

有了時間,我們才能去規劃和思考以後的人生。

有了時間,才能有機會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在文章開頭的電影《有完沒完》中,範偉在這無限循環的枯燥中,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價值:

▷ 只要改變一點點,就能讓兒子感到溫暖;

▷ 改變一點點,就能重新獲得新的愛情;

▷ 只要送快遞時,對絕望的跳樓者多一些關心,他可能就不會放棄生命;

▷ 只要在路過直播的外國人時,多一份心,就能幫助他讓直播火起來;

▷ 只要成為一個熱心人,就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喚醒社會大眾的正能量,一起來對抗蠻橫無理的黑社會……

當他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所在,也就發現了熱氣騰騰的生活本身。

四月一日這一天,終於順利過去了。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人啊,永遠別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被現實不知不覺抹去了目標。

窮,並不可怕,只要你學會利用自己的空閒,去沉澱和提升。

留點空閒,能夠讓自己去反思、覆盤過去的生活,能去規劃以後的路途。

這可比抓緊時間打遊戲、追劇有意義多了。

忙,會讓你生活的路越走越窄,而在有空時擴寬自己的能力,卻能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多樣。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那些成功的人,無論多忙,都要每年抽出一些時間來休息,他們看起來在休息,但實際上,也許是在計劃著下一步的宏偉藍圖。

如果你的時間太滿,那就試著減少每天的安排,如果你的時間太亂,那就重塑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05

慣性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改變,就會一直沿著從前的軌跡走下去。

要實現階層的跨越,必須有把過去的自己連根拔起的勇氣和滴水穿石的毅力。

電影《貓的報恩》中,小春為了逃出貓王國,必須經過一片十分複雜的迷宮,她不知道該怎麼走,身邊的貓男爵告訴她:

只要向著終點的方向,怎麼走都不會錯的。

也許我們的起跑線落後於人,也許我們被貧窮拖累,但我們自己必須清醒。

越是清醒,越知道想要什麼的人,就能越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從一點一滴的改變開始:

▷ 想要減肥,就每天少吃一口,多走幾步;

▷ 想要學英語,就每天背一個單詞;

▷ 想要掙錢,就試著從最小的投資開始做;

▷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去改變,用足夠的耐心去等待。

時間其實一直都在,是我們忙得忘了抓住它。

也許在物質上,你現在算貧窮,但其實時間就是你最大的財富。

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去提升自己,去積累資本。

笨人才會一直瞎忙,聰明人總是忙之前先思量。

南川大叔,心理學者、情感導師及撰稿人。只做你的私人讀物,治癒所有不開心。文章首發在個人公眾號:南川大叔(ID: nanCSS),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獲得授權。

比窮更可怕的,是又窮又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