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解锁农场主属性 索瑞米员工的中国胃全靠他呵护


钳工解锁农场主属性 索瑞米员工的中国胃全靠他呵护

生活在21世纪,你能想象没有蔬菜的生活吗?

刚来到非洲刚果(布)的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索瑞米项目工作人员就经历了这样一段岁月。“当时索瑞米员工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菜盘子里面一片绿色菜叶没有。”

而这段艰苦的日子,在2015年年初见到了希望,现任索瑞米项目农场场长韦子峰就在一个春光灿烂的日子走马上任,开始了他在非洲种菜养猪的人生。


钳工解锁农场主属性 索瑞米员工的中国胃全靠他呵护

▲放眼望去,现在的索瑞米再也不复当初的“捉襟见肘”模样。

放眼望去,现在的索瑞米再也不复当初的“捉襟见肘”模样,而是在韦子峰等人的努力下,拥有一个生态农场。蓝天白云下,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猪圈里面胖乎乎的猪仔、鱼塘内活蹦乱跳的“舌尖美味”,都是索瑞米员工的“心头好”。

我种出了第一垄菜

回首往昔,那时索瑞米项目还处于基建阶段。“当时,集团公司发出号召,说刚果(布)索瑞米项目需要一名钳工,我就斗志昂扬地报名了,想要走出国门锻炼锻炼自己。”没想到,机缘巧合下,韦子峰走上了另一条“锻炼之路”。


钳工解锁农场主属性 索瑞米员工的中国胃全靠他呵护

▲韦子峰(右)与当地员工在他们的农场里。

2014年,索瑞米项目从当地政府手里批下来一块地,打算建设一个农业公司,但当时的员工都不了解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也都有自己手头的工作亟需完成。顶着压力、担着风险的情况下,2015年年初,韦子峰种出来索瑞米第一垄蔬菜。“我记得当时种的是黄瓜,而且长势很好,大家都高兴坏了。”

一垄接着一垄,就这样,索瑞米生态农场开辟出种植蔬菜的土地20余公顷,白菜、芹菜等在国内常见蔬菜“精神抖擞”地立在菜地里。

有了绿色菜蔬,农场还养殖了409头猪,挖掘出3个小鱼塘和1个大鱼塘,为异国他乡的中国员工送上了一道道“乡愁”。

放眼望去,现在农场里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没有利用起来,韦子峰打算养养牛羊等牲畜,为索瑞米的员工提供更加丰富的餐桌食材。

种菜养猪并不容易

目前,索瑞米生态农场共有66公顷土地,蔬菜和猪仔、鱼苗都长势喜人,但生活并不是只有美好,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跋山涉水”。

刚果(布)地处非洲热带地区,农作物的自然生长条件较为苛刻,每到雨季,当地人民都要经历一段缺粮少菜的困难时期。这也成了韦子峰遇到的一个大坎儿。

在雨季,刚果(布)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要么太阳毒辣,晒死绿叶菜,要么下暴雨,瞬间将土壤里面的肥料冲刷走,还将蔬菜打趴在地上,几乎造成绝产。

韦子峰回忆当初的窘况,还是满脸的无奈。“比方说白菜,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出产70公斤~80公斤,但雨季10公斤也出不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不眠不休之夜的摸索,韦子峰等人搭建起蔬菜大棚,目前平均每月能提供4000公斤的蔬菜,保障员工吃菜问题。

不专业是韦子峰遇到的另外一道坎儿。为丰富餐桌品种,农场从附近的黑角市引进500只小鸡仔,韦子峰和另外一个员工晚上在鸡场里轮流值班看守。但由于药品等养殖必需品都跟不上,鸡最终也没养起来。

“当时心里很难受,没办法,还是得继续养下去。”韦子峰等人听说黑角市有一家技术成熟的农场,他们就马不停蹄赶过去学习专业经验。“他们很热情地帮助我们,隔多少天打一次疫苗,药品怎么配置等问题都给我们列出来了。”

一个“80后”扎根非洲热土

虽然韦子峰转行当农场主并没有走当初设计好的路线,而是一路磕磕绊绊,但这个1980年生人的中国汉子已然在非洲这片热土扎下根。


钳工解锁农场主属性 索瑞米员工的中国胃全靠他呵护

▲一垄接着一垄,就这样,索瑞米生态农场开辟出种植蔬菜的土地20余公顷,白菜、芹菜等在国内常见蔬菜“精

刚到非洲的时候,一位中国同事得了疟疾,这件事给韦子峰很大的震撼。“我印象很深啊,当时对疟疾不太了解,看到他得了疟疾之后的身体变化,我吓了一大跳,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后来慢慢看多了,并且了解到只要治疗及时,以现代医疗的发达水准,治疗疟疾完全不是问题,韦子峰的心理接受能力就变强了,“疟疾也不过如此,我肯定能扛过去的,最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笑着说这句话时,他已经在5年内得过2次疟疾。

现在,韦子峰基本上习惯了刚果(布)的环境和气候,与当地人的交流也比较顺畅。对农场的管理更是驾轻就熟,“每种蔬菜的生长习性、施肥节点等,养殖猪仔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改良品种等,我心里都有一杆秤。”

袅袅炊烟升起,农场迎来新的一天,33个当地工人和3个中方员工,围绕着一片菜地,400多头猪和4片鱼塘,开始了新一轮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