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行業「攪局者」:低價流量是「攪」出來的

回顧2017年,對於每一位手機用戶來講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雖然某些運營商的行動依舊遲緩、拖沓,可是在“提速降費”、“老用戶辦理互聯網套餐”和“攜號轉網”的推進上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電信行業“攪局者”:低價流量是“攪”出來的

聯通:“攪局行動”初見成效

在2017年5月份的時候,騰訊王卡的用戶數量是2000萬,而到了12月份,這個數字就變成了5000萬,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騰訊王卡用戶數量大增3000多萬。而這除了王卡背後所依託的騰訊的大力推廣以及其豐富的免流量應用對於用戶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其真正的將流量費用降了下來,雖然用戶每個月的話費依舊能平均到50元左右,但是相比於以前“摳摳縮縮”用流量,月底肯定會“超支”的狀態,用戶在使用體驗上爽快了許多。

但是也有一大部分“業內人士”對此並不看好,他們紛紛表示,聯通的行為不僅極大的增加了自身的網絡承載壓力,同時拉低了全行業的流量價格,“王卡用戶5000萬到底是聯通之福亦或是運營商之禍”的討論持續不斷,“聯通短視”說、“破壞規則”說時有出現。

但是,這些“業內人生”對“王卡”批評的越狠,也就能從側面說明“王卡”對現有運營商的流量價格體系的衝擊力度之大。其實真正從一名用戶的角度出發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上述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提速降費”已經兩年多了,用戶完全有資格用上價格合理的手機流量,這才是運營商真正需要“運營”的東西。

至於所謂的“網絡壓力增大,可能會導致用戶上網體驗下降”的說法,從“騰訊王卡”剛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起,可是直到現在王卡已經發展到了5000萬用戶的規模,所謂的“網絡壓力”不可謂不大,但是預測中的“網絡崩潰”卻遲遲未見發生。

電信行業“攪局者”:低價流量是“攪”出來的

不過就目前來講,雖然“騰訊王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並未有預想中那麼大,同時相較於移動和電信,中國聯通在4G網絡建設上也依舊存在著不小的問題。“騰訊王卡”接下來的“命運”究竟如何?是聯通被龐大的用戶流量壓垮網絡,亦或是聯通利用王卡帶來的營收緩解資金短缺、建設網絡,從而實現良性發展,端看聯通今年的舉動。

老用戶轉換新套餐!然後呢?

2017年除了火爆異常的“互聯網卡”之外,就要數“運營商不得限制老用戶辦理互聯網套餐”了。在最初的時候,為了增加新入網人數,聯通、電信推出的一系列的價格實惠的“互聯網套餐”只接受新入網用戶,是不允許老用戶進行套餐轉換的。

直到2017年10月28號,事情才出現轉機,在有關部門約談了三大運營商,要求其採取措施,不得限制用戶的資費選擇權之後,聯通、電信、移動才陸續開展行動,取消了互聯網套餐條款中關於“老用戶與狗不得辦理”的奇葩規定。眾多“手機黨”在面對運營商的“霸王條款”時,終於依靠法律武器取得了勝利。

電信行業“攪局者”:低價流量是“攪”出來的

不過,後來的事情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移動下架了“飛享8元套餐”!不得不說移動此次的做法確實比較“聰明”,既然眾多用戶都不可能完全放棄使用多年的移動號碼,而是選擇一款月租很低的套餐做“保號”處理,那麼直接下架最便宜的“8元套餐”,確實不失為保證營收與利潤的“上上策”!雖然後來網上出現了相當多的“移動‘8元保號套餐’辦理教程”,但可惜5Giii實驗了數次卻沒有一次成功。

願萬眾期待的“攜號轉網”暢行無礙

5Giii身邊有不少朋友都在講,等到2020年攜號轉網全面開放之後,我一定要轉投到XX運營商旗下,再也不用現在的了。

在以前監管較為缺乏的時候,三大運營商的行為都傷透了一大批老用戶的心,於是大家都寄希望於“攜號轉網”,希望自己早日脫離苦海,使用傳說中的“別人家的運營商”所提供的服務。所以,在攜號轉網的試驗階段,三家運營商都有不同數量的人員轉出。

即使是現在口碑較好的中國聯通,依舊是轉出人數多於轉入人數,畢竟在開放老用戶自由辦理互聯網套餐之前,聯通的“老用戶歧視”政策傷害了太多用戶的心。而做錯了事情,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電信行業“攪局者”:低價流量是“攪”出來的

其實,所謂的攜號轉網,正是有關部門為了充分保障用戶的選擇權,促進三家運營商之間比拼服務質量、進行良性競爭的政策。而現在距離2020年全面開放攜號轉網還有足足兩年的時間,足夠運營商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來重新挽回老用戶的信任。畢竟,人都是講感情的。

但是如果某些運營商在攜號轉網面前不僅不提升自身服務,反而妄圖採取限制性小動作,就如在開放老用戶辦理新套餐之後有人取消了“低價位套餐”一樣。那麼,估計再有耐心的消費者都很難原諒這種行為了。

寫在最後

就像“互聯網套餐”的推出跟允許老用戶進行辦理一樣,只有在運營商進行良性競爭的時候,用戶才會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願將來的電信業出現更多能夠促進競爭的“攪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