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三国时期,乱世、英雄、战争、谋略构成历史长卷主题。其中,各式各样的投降成为贯穿三国始终的重头戏。

而这一次的投降,被演绎成了一个传奇故事,堪称三国史上最心服口服的投降。那就是——

七擒七纵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诸葛亮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无双的智谋获得天下人的敬仰。在他的比比战绩中,七擒七纵孟获,让后世感叹他的胸襟气度以及无双心智。

刘备因夷陵之战大败而病亡,诸葛亮奉“托孤”遗命,总揽蜀汉军政。一时间军心涣散,且天下未定。北方有曹操,西边有孙权。

此时,南中(指蜀国西南的永昌、益州、越嵩、四郡)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和落籍南中的汉族豪强雍闿,趁蜀元气大伤之机,勾结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越嵩夷王高定、郡丞朱褒起兵叛蜀。诸葛亮不得不先安定内政,平息叛乱才能抵御外敌。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公元225年,诸葛亮在经过两年“闭关息民”把内政外交都处理好之后,决定亲自率军大军南征,平息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

事实上蜀国的国力经过大战已经损耗严重,也不宜在此时大动干戈,只是叛乱又不得不平,事急从权必须出兵。

孟获,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他在民间的威望较高,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

而当时叛乱的领军人物雍闿不得人心,部落间的酋长都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不支持他叛乱。所以他就收买孟获,希望他去游说各部落,都听他号令,支持他抗蜀。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孟获像

孟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只能骗他们说蜀汉有意刁难他们,要他们进贡那些三百只胸前全黑的黑狗,和珍贵的木头。各部落的酋长信以为真,便对蜀汉心生怨气,继而支持雍闿。

诸葛亮深深明白孟获的重要性,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孟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

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

“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就这样,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那么为何诸葛亮不直接杀了孟获以除后患,却要七擒七纵呢?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南蛮地处南疆,地形复杂,山川众多,蜀军进剿困难。同时,南蛮部族众多,又非常分散。他诱惑孟获出来决战,每次打败孟获就把他放回去,孟获重新招募兵马来战,诸葛亮在用计削弱南蛮势力。

二,南蛮不服教化,桀骜不驯,所以要以攻心为上,诸葛亮七擒七纵收了孟获之心,得以重新在南中设立行政机构,还得到了一支精锐的山地部队,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诸葛亮知道无法彻底降服南蛮诸部,因此只能采取怀柔。孟获是南蛮的王,是势力最大的蛮族势力,诸葛亮真不敢杀了孟获,因为他的目的是收服南蛮,安定大后方。

「古建中国」“七擒七纵”——乱世三国,攻心为上!

“七擒七纵”故事的真假虽存在争议,但诸葛亮高超的智谋,在群雄混战的年代,无疑是非常厉害的,“七擒七纵孟获”是南征胜利的关键战役。

“攻心为上”的战略比硬打硬碰、简单粗暴的军事行动收效明显,更容易达至“兵不钝而利可全”的目的。只有让别人心悦诚服,才是真正战胜别人。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融合建筑、文化、文创三大行业,汇集“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