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爲何被宋太祖推崇備至?

吳冠秀


歷史上的周世宗柴榮有一系列響亮的稱謂,“小英主”、“五代第一名君”,更有史學家斷言:“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秦皇漢武”,甚至足見其雄才偉略。宋太祖趙匡胤與唐太宗李世民並稱“唐宗宋祖”可謂一代明君,而趙匡胤在柴榮身邊多年,對柴榮的政治軍事才能耳濡目染,受其影響極大,其統軍治國方略也都都能看到柴榮的影子,因此趙匡胤對周世宗的推崇倍至也就不難理解了。

柴榮自幼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年輕時曾販茶於江陵,對於五代十國時征伐不斷、民生凋敝耳濡目染,再加上他素有文韜武略,胸懷大志,生逢亂世自然不會庸庸碌碌。後來柴榮協助養父郭威建立周朝,並被加封晉王,統領內外兵馬,並在郭威駕崩後,繼承皇位,是為周世宗。

柴榮登基之後,他曾向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王樸自然是撿好聽的說:“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躬行節儉,勵精圖治。在經濟上均定田賦,限制佛教,勸課農桑,恢復漕運,興修水利,極大的促進了後周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併為後期南征北戰,結束分裂甚至是宋朝的統一都奠定了經濟基礎。軍事上,他整頓軍紀,身先士卒,北御遼國,西敗後蜀,三徵南唐,一時間讓人看到了柴榮結束多年的戰亂割據,實現大一統的曙光。然而諫議大夫王樸的話僅僅是溜鬚拍馬的說辭。上蒼沒有給柴榮三十年的時間,而僅僅給了他五年時間,顯德六年(959年)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壯志未酬,含恨而終。

柴榮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儘管在位僅有短短的五年時間,但是柴榮卻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躬行節儉,堪為一代明君。然而在他死後,後周大將趙匡胤趁其子年幼,“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竊取了後周的基業,建立了宋朝,並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哪怕趙匡胤本人也不得不承認大宋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年結束多個政權割據,建立大一統的正朔王朝,柴榮打下的基礎和制定方略功不可沒。因而趙匡胤對周世宗的推崇備至就不足為奇了。

設想若不是柴榮英年早逝,哪裡會有趙匡胤和他的宋朝,中國五代以後的歷史也將會被徹底改寫。


環球網


首先,當然是因為周世宗柴榮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少見的英明之主,國史君(國史通論)讀《資治通鑑》讀到周太祖郭威以及周世宗柴榮兩位皇帝出世之時,真有“一旦雲開復見天”的感覺——五代之所以混亂,就是因為缺少一個能夠一統江湖的英雄啊,而郭威和柴榮,都是這樣的英雄,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們全都英年早逝。

柴榮在位期間,減少百姓賦稅並且招附流亡,讓千瘡百孔的中原地區逐漸開始復甦。他最讓後世稱道的成就,莫過於他南征北戰,先後擊敗後蜀、南唐甚至契丹,他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表現,讓人們相信,柴榮不但有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也有這樣的能力。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在這樣一位雄武之君的麾下成長起來的,他能不對自己曾經的君王推崇備至嗎?

其次,趙匡胤被周世宗一手提拔,有知遇之恩。

周世宗生命的最後幾年,曾經對身邊的大臣們有很重的猜疑心,甚至“方面大耳者皆殺之”,但是對趙匡胤卻出奇的信任。甚至在周世宗臨終之時,他為了避免權臣篡位而將大將張永德調任澶淵,並以資歷尚淺的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來制衡李重進。可以說,沒有柴榮的提拔,是輪不到趙匡胤開創大宋的。

第三,趙匡胤受禪於周世宗之子周恭帝柴宗訓。通過禪位得了別人的國家,即便周世宗是暴君、昏君,趙匡胤也不可能將他貶低的一無是處,否則自己的皇位就來路不正了啊。況且以趙匡胤之仁厚,他也幹不出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事。


國史通論


宋太祖重情義,周世宗也算英主,從戎與周世宗也是趙匡胤的大幸運,同世宗感情還是有的,況且從世宗兒子手中奪得江山,愧疚感更甚。

個人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