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食用調和油”是近年來許多家庭追捧的調料,她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用油調製成,憑藉其特有的營養搭配理念,已經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首選。

然而還是那句,有交易的地方,就會有欺騙。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今年4月初,就有媒體報道了他們經過長達半年的深入調查,結果發現,市面有不少商家正是打著“食用調和油”的標籤,在市面上渾水摸魚。

不得不說,這些調和油的亂象值得大家重視。

包裝指示含糊


從包裝上來說,市面上的這些橄欖調和油大多包裝與實際配方含量不相符。

以橄欖調和油為例,儘管這些橄欖調和油來自不同廠家,但是大多產品的包裝都採用了統一的“戰略”。

它們採用了大字號的“特級初榨橄欖”和“橄欖原香”字樣標籤,而作為產品屬性的“食用調和油”的字號卻很小,並且顏色較淺,大家如果不細心分辨,一不小心就會以為這是純正的橄欖油。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不僅如此,很多所謂的橄欖調和油在配料表中只標註了配料名稱,卻沒有標明具體添加量或者含量,這種含糊的說法很容易就會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還有一些標稱山茶調和油、核桃調和油等其他所謂的高端調和油都存在類似問題。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產品偷工減料

故意突出橄欖油、山茶油等高端油種,但是卻不標明具體含量,很明顯已經超出了營銷手段的範疇。

據一家食用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介紹,他們廠主要加工食用調和油,全國各地都有銷售,一年差不多能賣一個多億。

那麼大家一起來算個數,如果以新包裝的福工坊牌初榨橄欖調和油當配方中,95%玉米油含量和5%橄欖油含量去計算。

再參照當時橄欖油每噸售價4萬多元的國際標準油價,那麼每罐5L的橄欖油成本會在10元左右。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而玉米油每噸售價約7000元,每桶油標稱添加95%,那麼玉米油成本會在30元左右。

這個時候即使不算包裝和加工費用,整桶調和油僅原料成本就已經達到了40元,但這家企業出廠價只賣到了32元左右。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商家當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所以這位公司負責人也坦然,他們會在配料上動了一些手腳,添加了大量價格低廉的大豆油。

實際上來講,這種大豆油的含量會佔到50%。

配料以次充好


市面上調和油的亂象並非個例,據透露,一款淨含量5L裝的橄欖調和油,配料表裡標稱含有6%橄欖油,94%菜籽油,真是的橄欖油含量只有3%左右。

並且,不管是之前看到配料含量不明的所謂高端調和油,還是標註了配料含量的食用調和油,其實都是同一種油。

這種油出廠價基本一致,配料表大同小異,對外打著所謂高端調和油的旗號,實際上在生產者眼裡,不過都是大量採用普通植物油勾兌出來的低端油。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接下來還有一段關於調和油內部人員的採訪,相信大家看完後對市面上的調和油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敲黑板 劃重點


福建省西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透露:說白了吧,現在我們這些低端油啊,它萬變不離其宗。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就是,我們裡面的總配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

無非就是寫了山茶油,我們一定要放一點山茶油進去,一個是對得起良心,還有一個要經得起檢查。

最起碼工商檢查不會查出問題,吃不死人,不是地溝油,這是最基本的。

小魚碎碎念

市場上食用油的亂象,作為消費者我們也許沒有辦法完全避免,但如果懂得科學地識別,那麼大概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問題。

市場上的食用油分哪幾種,哪一種又比較健康,我們先來科普一下吧!


揭秘食用調和油內幕,底線是吃不死人


配方上區分,可以分為調和油與純植物油

調和油,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

但是,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

純植物油,是指從單一植物的果實、種子、胚芽中提取的油脂,種類很多,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按照質量和純度共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共4個等級,而一級就是當中最好的了。

製造工藝區分,則可以分為壓榨和浸出

“浸出”通俗來說,就是利用一種名為“溶劑油”的添加劑從原料中提取食用油。但儘管達到了國家標準,油中始終含有反式脂肪酸。

從營養角度來說,對於殘留量的要求會更高於國家標準,越少越好,最好能不殘留。

相比於浸出法,壓榨的生產方式比較傳統也比較天然,無需添加劑,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所以,建議還是選購帶“壓榨”字樣的純植物油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