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克星了!


本年度最後一個法定假期過去,不知道大家心情收拾得如何?

小魚覺得,這個國慶最大的事件除了咱們的吃喝玩樂,就是科學界盛事——2018年度諾貝爾獎的頒出。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10月1日-3日,本年度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逐一揭曉,為人類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壘上耀眼的一層。

讓我們一起為這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科學工作者獻上最真誠的敬意!

諾貝爾物理獎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獲獎者為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55年來首次有女性獲得該獎項。

獲獎理由是表彰3人在激光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諾貝爾化學獎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的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id)、美國的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的格雷戈裡·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

弗朗西絲·阿諾德因研究酶的定向進化而獲得此項殊榮。定向進化產生的酶能被用於製造從生物燃料到藥品等各種事物,還對轉移性癌症的治癒有積極意義。

而化學獎的另一半由喬治·史密斯和格雷戈裡·溫特爵士共同分享,他們共同研究了研究縮氨酸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今年度最受矚目的獎項莫過於『生理學或醫學獎』,這兩位獲獎的科學家同樣對癌症療法作出了巨大貢獻。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本庶佑(Tasuku Honjo)

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分別是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長久以來,癌症都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有上百萬人因為癌症死亡。而今年獲獎的兩位科學家發現了治療癌症的全新策略——通過刺激人類免疫系統的內在能力攻擊腫瘤細胞。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檢查點療法原理

兩位科學家展示瞭如何將不同的抑制免疫系統制動策略用於癌症治療,他們開發性的發現被認為是『人類抗擊癌症的里程碑』。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想過

治療癌症,其實已經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最後手段

退一步來說,如果可以防範於未然,

採取有效降低患癌的風險,

那我們的健康是不是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呢?

根據醫學著作《癌症生物學》,

我們知道了癌症有以下這些誘因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可以看到,癌細胞的發病主要來源於自身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習慣三大類型。

如果說自身因素、生活習慣都屬於內在因素,屬於不可抗逆或者可控因素,那麼環境因素,也就是我們日常接觸消費品,將會成為患病重要的因素。

為了幫助消費者作出明智的選擇

小魚一直運用領先世界的魚胚胎毒性檢測技術

為大家的生活保駕護航

具體是怎樣的技術呢?小魚為你一一揭秘

↓↓↓

轉基因鯖鱂魚胚胎-慢性毒物測試

我們獨家首創的專利技術——轉基因鯖鱂魚胚胎生物毒性測試技術。這項技術是將獲得2008年諾貝爾獎的“綠色熒光蛋白”轉入鯖鱂魚胚胎中,用於類雌激素的檢測。當鯖鱂魚胚胎接觸類雌激素時,肝臟會發出綠色螢光。熒光強度越強,表明類雌激素含量越高。

而類雌激素這類化學物質可以擾亂雌激素內分泌系統,已證實與癌症、不育、兒童性早熟、智商降低,神經系統紊亂、糖尿病有關。 這項技術的出現能大大減少類雌激素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可能性。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測試

斑馬魚胚胎測試技術是榮登世界頂級科學雜誌(Nature)封面文章的榮譽技術。維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研究結果指出,斑馬魚具有和人類功能相同的器官組織(如心臟,血管,肝臟,腎臟,胰臟及神經系統等),以及和人類高度一致的生理反應。

不僅如此,斑馬魚和人類致病相關基因擁有高達84%的相似率,因此,對斑馬魚有害的物質,對人體也極有可能有害。當遇到有害物質時,魚胚胎會出現異常,如頭部或尾部出現腫瘤,心臟水腫或者直接死亡。

這種檢測手段能夠篩選超過1000種有毒化學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藥品的安全性評價與功效評估。

2018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癌症終於遇到剋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