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患重疾生活难自理,中美家庭抗风险能力差距竟是因为保险


68岁老人患重疾生活难自理,中美家庭抗风险能力差距竟是因为保险

六旬老人患重疾,双腿无力难自理

顾友宝今年68岁,老伴顾菊娣身患尿毒症八年,靠定期透析维持生命,两年前顾大爷被诊断出非霍奇金淋巴瘤,先后进行了八次化疗,丧失劳动能力,卧床在家,反过来还要靠老伴帮助,重病的老两口生活堪忧。

最近一次化疗时,顾大爷又得了脑梗,双腿失去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了。

顾菊娣说,两个人的病拖累了儿子,儿子35岁还未婚,非常孝顺,每个月的收入都用来给父母治病了。之前40多万的化疗费用已经把这个家庭的积蓄都掏空了,儿子还辞职一年照顾父母,最近才开始工作。60多岁本该享受生活的,然而被重疾折磨的老两口只能艰难度日,一家三口生活十分困难。一向不愿麻烦人的顾大妈苦苦支撑,不得已只好向社会寻求帮助。

当地媒体呼吁社会为顾大爷一家献爱心,为他们带去希望。

平时保险观念差,患了重疾把脸打

其实,像顾大爷家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个小康之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疾,而债台高筑,陷入贫困。反映出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家庭抗风险能力弱。

能得到媒体关注,已算是幸运的了。不少重疾贫困家庭只能自己设法筹钱。看的多的是朋友圈里的各种重疾筹款链接、《为救子街头扮马让人骑》一类新闻也屡见不鲜。为了家人能活下去,放下尊严,再狼狈也要筹钱治病,让人在同情之余,不免一声叹息。

然而,少有看到患了重疾找保险公司理赔的。一人重疾,往往就是全家受累,家庭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重疾险一年交几千元,保额却有几十万,足以应对很多重疾!为什么不买重疾险呢?还是保险意识的不足、面对风险的侥幸心理造成的!很多人都不懂的尽早买保险来抵御风险,更有甚者对保险嗤之以鼻“保险公司都是骗子”。

事实上,有很多人患了重疾才想起保险,然而为时晚矣,买不了了!

68岁老人患重疾生活难自理,中美家庭抗风险能力差距竟是因为保险

老美保险意识强,风险不用独自抗

和我国不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人们习惯于尽早投保抵御各种风险,出了事就找保险公司理赔。有保险的家庭,患了重疾考虑的也是治疗方式,而不是愁钱,家庭抗风险能力更强。

为什么中美普通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差距大?保险是一个重要因素。据相关统计,美国平均每人有近4.2份保单;日本平均每人有6.5份保单。而中国平均每人仅有0.6份保单。

其实从美剧中就能感受到到到美国人强烈的保险意识。在《绝望的主妇》中,面临破产的苏珊担心的是儿子的保险要到缴费期了。在《生活大爆炸》中,伯纳戴特在和佩妮的对话中,把为刚出生的女儿挑选人寿保险列入必备的日常生活规划中。

68岁老人患重疾生活难自理,中美家庭抗风险能力差距竟是因为保险

尽早买份重疾险,保障更久还划算

世事无常,重疾风险的到来难以预料。你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间患上什么重疾,一旦患上重疾,若没有保险,我国很多的家庭都难以承受后果。而四处借钱,放弃尊严筹钱的狼狈局面也没人希望面对。因此,很有必要尽早为自己规划一份长期的重疾险。

保障多种重疾:全世界死亡人数中,66%的人死于重大疾病,30-45岁患上重疾的机率超过50%。而重疾险覆盖多种重疾风险,我国的重疾险至少保障银保监会规定的6种重疾和19种轻疾,实际中,保障的疾病种类还要更多。

治疗、生活费用不犯愁:重疾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除了治疗费用,还间接产生护理费,康复费等,花费巨大。因病不能工作,收入也受损失。一人重疾,往往一家人都陷入困境!重疾险不仅能让你有钱治病,更能弥补家庭损失。

弥补社保不足:社保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社保有封顶线,一些费用还要自费,保障比较有限,重疾险的理赔金正好可以弥补社保不足。

更划算:重疾险投保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核保更宽松,更容易投保成功,保障也能享受更久,是非常划算的。而年龄大了保费更贵,核保更严格。

幼年时,重疾险是健康成长的保护;

青年时,重疾险是拼搏奋斗的保障;

中年时,重疾险是承担责任的保证;

老年时,重疾险是享受生活的庇护。

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后应该享受生活才是。一患重病哪也不能去,啥也干不了,积蓄全花光,家庭也受累,身心都难受。年轻时买了重疾险,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一般个人和家庭,非常有必要尽早就规划好重疾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