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没造大飞机?

焚寂雷鸣


日本可能不是天生没有能力造,而是一系列外部环境+自身原因,让日本失去了自造大飞机的最好时代。


要知道,做任何事,除了考虑能不能做外,还要考虑是不是在最合适的时间点做。很可惜,日本已经过了那个时间点。



据了解,在二战的时候,日本三菱公司就制造出了运输机。然后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量产了200架60座的支线飞机(虽然是小型飞机)。但是由于日本是美国的“小弟”这种尴尬地位,美国不会允许日本去制造大飞机,去和自己国家的波音抢生意。美国想方设法的,是把大飞机卖给小跟班。


发展到如今,在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两强相争情况下,唯一具备技术与市场双优势的几乎只剩下中国了。据媒体报道,中国在大飞机外形的气动设计,材料应用设计,大型机体结构设计,集成总装,零部件表面处理上已经掌握了优势。虽然一些零部件仍然需要从外部采购,但需要了解的一个事实是,在大飞机的零部件产业上,零部件公司往往话语权比大型整机生产企业差很多,价格也便宜。考虑到大型整机生产企业的“压榨”,所以零部件企业其实比较愿意把货卖给中国。毕竟多了一个客户,多了一笔收入,这就为中国制造大飞机创造了环境上的优势。


与中国逐渐掌握一些核心竞争力相比,日本的大飞机制造,虽然在一些零部件领域拥有优势,但日本也拥有三大劣势。


一是日本不具备研制大型客机外形设计的能力。基本的外形风洞吹风设计,日本就没有这样的大型风洞设施,而必须依赖美国。而美国是否会心甘情愿帮助日本呢?日本自己知道。


二是大型客机的机体锻造和制造技术,而世界上大型客机机体结构构件都是由大型锻压机碾压而成。而世界上拥有大型锻压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如前所述,你觉得美国会去帮日本吗?


三是第三,日本对工业的整合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对于非常复杂的系统的设计,存在一些天然的短板。生产大飞机需要组装成千上万个零件,虽然日本在部分零部件领域拥有优势,但在组装上并不是那么强。


如今,日本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心去研发大飞机。毕竟研发成本到最后上市,可能并不符合日本现实所需及未来发展。毕竟日本不是飞航大国。而中国却是。



北京不冷东京热


首先,我想对大飞机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即军用和民用两方面。综合日本航空业如今水平和相关划分标准,暂取军用大飞机为载重30吨以上的军用运输机,民用大飞机为100座以上的支线客机。 众所周知,日本航空工业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创造出了诸多享誉世界的战斗机,诸如97舰轰、零式战机等等,可谓实力雄厚。但也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在该时期的优势机型主要是各型战斗机,而有些战斗机更是有些强行提升性能的问题(比如零战通过强行减轻重量提升性能因而抗毁性能较差),同时日本在大型飞机的制造上远不如德国,更是和英美等强国差了一大截,不管是轰炸机还是运输机总是无法令人满意,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飞行器基础设计和各种理论及实验研究上的差距,当然还有资源方面的劣势。


二战后日本的航空工业受到极大冲击,再加上这一时期航空业的迅速发展,喷气式发动机及喷气式飞机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日本失去了航空工业的技术优势,因而从战后到现在也鲜见日本有什么突出的飞机出现。但要说日本有没有优势,其实还是有的,一来是日本的电子领域的强大实力可在飞行器各种电子系统的开发上插上一脚,二来是美国大力的扶持使得日本在飞机设计和制造方面大都能得到美国的技术甚至资金支持,再之就是日本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等还都保有极强的军工产品生产实力,具备相关技术、设备及人员支撑。所以日本现如今还是拿出了几款称得上是大飞机的飞机。 在军用机领域,日本川崎重工研制生产的C-2运输机一直日本吹捧的重点,其最大140吨的起飞重量和37吨的载重还是基本能称作一款大飞机,其主要用于替换显得较为鸡肋的C-1运输机和C-130运输机,总的来说还是一款不错的中型运输机。与C-2同时研发的P-1海上巡逻机则也勉勉强强称得上一款大飞机,其最大起飞重量接近80吨,已经接近737和A320飞机的量级,而且其还配置了4台发动机,这在该量级的飞机中实属罕见,而且其作为一款海上巡逻机也确实算得上优秀。 在民用机领域,日本三菱重工的MRJ系列属于日本近些年在民用客机领域的一大探索,其主要面对的是庞巴迪CRJ系列和巴西航空ERJ系列的中小型支线客机市场,现在仅研发出70座级别的MRJ-70,100座级别的MRJ-100还尚在规划中。

总的来说,日本大飞机的设计和生产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日本航空工业的整体制造水平且不说与欧美航空发达国家,与中俄都尚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因为军队使用量和和平宪法禁止出口的限制,日本制造的军用飞机生产数量实在有限,生产一架所谓的军用大飞机实在得不偿失。而在民用级领域,因为实力的差距也只能从中小型支线客机入手,但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在该领域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而俄罗斯苏霍伊的SSJ-100和中国的ARJ-21也加入战局使得日本原本看好的民用航空市场也竞争十分激烈,国内航空公司需求又没有多大,因而难以获得较大成功以促进更大型客机的研制生产。


李三万的三万里


不是没造,而是造不好。日本不用说大飞机,即使和中国支线客机ARJ21相似的MRJ70,也经历了种种曲折。在ARJ21已经于2015年交付使用的情况下,一向以工作严谨、计划缜密著称的日本人,从2004年立项,到2008年“三菱”正式成立MRJ飞机公司,研究经费成倍增加,交付日期一再推迟,以至于把交付日期,从2015年推迟到2022年,到时候能不能交付,恐怕只有鬼知道。

那么为什么在一般人眼里,日本的工业科技是世界顶尖水平之列,有着最好的材料、精加工、零部件,以及“工匠精神”,就是整不出一架令人满意一点的飞机呢?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日本在二战结束以前,确实是航空工业大国,他们制造的零式飞机,和欧美国家的战斗机相比,毫不逊色,让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吃尽了苦头。那时候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不是几乎就是零,确确实实就是零。
二战以后,由于美国对日本航空工业的限制,在以后长达七年的时间内,日本的航空工业,变成了确确实实的零。56年中国已经在苏联帮助下,制造成功喷气式飞机的情况下,日本在6年后,才在美国帮助下,造出了螺旋桨飞机YS11。可以说当时,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方面,中国的起步是比日本要早的。
其次,大飞机制造,需要举国之力,当时除了美国、苏联,包括欧洲单个国家的在内的其它国家,这能力都不具备,所以出现几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联合,才能造出“空客”这样的世界顶尖飞机的例子。而日本起步晚,尽管有三菱、富士,川崎等几个实力雄厚的航空工业大公司,但是,没有国家层面的整合,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没有顶层设计”,各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单打独斗,仍显得势单力薄,难以顺利的造出大飞机也是在情理之中。

反观中国的大飞机制造,因为有举国体制,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飞机工业的起步,开始有苏联“老大哥”的启蒙,后来和苏联闹翻,西方国家的封锁、制裁,使中国人明白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起步阶段,就注定了我们有自己的东西,尽管那东西不那么先进,不那么完善,但是因为没有“拐杖”,使我们更早地学会了自己走路,多年的积累,加上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人,有钱,有举国体制保证,才使我们后来居上,造出了让老外刮目相看的大飞机。


防喷老司机


日本二战战败,受条约限制,所有日本产的飞机都不能升空。

很多飞机制造厂,不得不去制造汽车。后来受朝鲜战争影响慢慢解禁,但由于停产多年,日本恢复飞机制造的时候,已经落后西方多年,生产成本高,没有竞争力。所以原来的很多制造飞机的厂家不得不出受飞机业余。

你看到日本那些汽车机械制造商以前基本上都是制造飞机的。像三菱这种,都有飞机制造业余的。

当年日本经济很高的时候,想恢复飞机制造被一个广场协议把经济搞下去了。自此之后日本的飞机制造业一直没有多大起色。

最重要的是飞机制造越来越先进,日本技术落后制造出来没有竞争力。

而日本的飞机制造厂家都是私人的,他们二战前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叫中岛飞机公司,后来改名富士重工。

私人厂家以追求利润为主,大飞机的研发制造需要很大的财力支持,一家私人公司很难承受的起。

日本现在都以发展支线飞机为主,像三菱和本田都有制造。

日本以前也制造过大型运输机,但配件发动机都是美国的。

他的心神五代战机已经研究很久了,但试飞都没有完成。就更别提大飞机了。


一号风手


恰恰相反,日本在造大飞机,只是被很多媒体忽视或者处于某种考虑不愿报道罢了。日本航空工业还是比较发达的,特别是一些航空子系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二战期间日本海陆军的飞机给盟军造成了很大损失,所以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航空工业打压非常重,差点将日本的航空工业连根拔起。但是随着美国与苏联争霸激烈程度加剧,这才让日本航空工业得以存活并且发展壮大。

日本现在形成了以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JAMCO、昭和飞行机工业、日本飞行机等8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和修理企业,另外还有16家机载设备研发企业、上千家专业供应商,航空体系趋于完善。

日本对大飞机兴趣很大,而且用心很早。研制YS-11、C-1运输机就是练手,积累经验。到了C-2运输机、P-1反潜巡逻机就是真正开始研制大飞机。C-2的最大起飞重量141吨,是大飞机无疑。但相比之下,P-1才是最具日本大飞机雄心的,因为日本并不仅仅是把它当作反潜机研制,还想以此发展中程干线民航机。P-1最大起飞重量79吨,是与我国C919同级别的。所以对日本的大飞机发展不能掉以轻心。(S)


联合防务


日本经历过二战后,国内军工业被美国所限制,但是随着朝战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限制放宽了一些,日本也能自己自研一些武器,冷战末期,日本也推出过一些战斗机,但是在新世纪后,日本的航空就跟停滞了一样,战斗机方面,搞的大大咧咧的心神最近也没了动静,项目进展十分缓慢,除了战机,其他的那些大型飞机更是都没有,为何日本连自造大飞机都不行?日本军工业早已一落千丈,航空工业问题十分严重,包括发动机在内的一系列飞机部件都无法完成自产。

在二战前期,零战的表现着实抢眼,但是这也只是建立在前期美国空军飞机老旧的基础上,在后面美国新飞机出来后,零战就沦为了火鸡,最后也变成了神风特攻机,而整个二战时期的日本航空技术其实都不怎么样,只不过被零战神话弄得好像很强一样,进入现代后,飞机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飞机的心脏---发动机,是众多国家都难以跨越的难题,中国搞了几十年至今仍然未满足需求,而日本被美国压了将近60-70年,发动机技术更是惨,目前只能制造一些低推力的小发动机,而大型飞机通常是运输机,客机之类的,推力不够一切都免谈。

而日本目前的军工业也无法完成自主完完整整制造一架现代飞机,而如果说让美国支援日本技术呢?将各种先进技术拼凑起来,最终拼凑出来的还是个废物,这是日本军工的特点,在大件整合方面能力不足,再强的技术也支撑不起。


诸葛小彻


承蒙邀请。

前几年有个日剧叫《官僚们的夏天》看了自然就懂了。

同样的问题还有日本为什么有生产高级纺织机的能力确没能力在本土大规模自产名牌衬衫、西服?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任何想打入大飞机制造俱乐部的国家都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有钱:有一笔雄厚的产业启动资金

2.有技术: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3.有独立的政权:不受外国控制的政治意愿.毕竟军用和民用只有一线之隔。

4.有自己的市场: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或者周边友邦市场来消化早期产品,把产品熬成熟,再去拿海外订单。

日本很明显缺乏条件3和条件4。

很多航空强国都不能克服的一个问题是:它们的经济体量和本国市场,都完全不足以支撑起新一代干线客机的大量生产采购(特别是前期的巨额补贴)。因此至今为止,很多航空强国的产品,都只能停留在轻小型飞机和支线客机的层面上。 为什么同为日本的GDP与中国相差无几,中国能行,而日本不行? 原因之一就是本国的需求和市场。 C919还没试飞,国内大批订单就足矣撑起半边天,而日本呢? 环岛旅游,新干线即可满足。

在政治上战后日本都在美国的控制下,被禁止从事飞机及相关部件的研发生产7年,落后了世界一大截,之后虽然被许可生产却又被禁止输出武器,失去了国外市场而不能进行军用飞机的大规模生产而导致成本居高,没有竞争优势。

其次,日本材料领域虽然十分发达(例如碳纤维,单晶金属等)但大部分厂商安于与空客,波音进行共同开发或者单纯作为供应商进行合作,都各有私心。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气候,妄谈大飞机这种层级的集成。

针对目前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垄断的市场,显然是不愿意看到多一个竞争者的。说的难听点就是,爸爸自己都嫌少不够吃,你还想和我分享,抢我的蛋糕? 别说你不行,就算你行,爸爸也能分分钟叫你胎死腹中……就说日本的C2,美国让生产几架,你只准少,不能多,多了我就查你水表!


蒓潶铯灬Happy


首先日本有研制大飞机,目前日本就拥有自己研制的C-1,C-2和P-1等机型,另外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的P-3C等都是日本制造的。实际上日本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第一次建造的大飞机是YS-11,这个才是日本航空工业的在大飞机上的第一次尝试。


虽然有和平宪法的限制,但是在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上显然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日本航空自卫队除了装备从美国引进的C-130运输机之外就有日本川崎重工研制的C-1运输机,最近几年传奇重工又开发出了C-2运输机。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2运输机是与P-1同时研制,不过这款运输机竟只用了两台发动机。从日本研制的运输机看是故意设计成装备2台发动机,从C-1到C-2都是如此。


除了C-2之外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还装备了川崎重工研制的P-1海上反潜巡逻机,这是一款用来取代P-3C的先进机型,日本没有选择美国的P-8A而使用自己的产品,这个显示了日本在大型飞机研制上是具备一定实力的。


鹰眼战情室


日本的科技实力比较强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能制造航母,在抗日战争时代,日本凭借自己的科技实力,把中国打得稀里哗啦。所以我们普遍认为日本的科技一边倒的强过中国。

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日新月异。C919大飞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世界上掌握大飞机制造技术的国家。

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在某些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某些方面,日本现在技术还不如中国。比如大飞机制造,中国能制造,日本就不能制造。

当然,我们要正视事实。在诸多科技发展方面,我们还是不如日本,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学习日本的谨慎精神,努力科研,努力发展中国,为中国越来越强大而努力贡献。


冬日阳光141


日本也造C一5运输机,吨位级不大,的确算不上什么大飞机。日本工业基础好,高精尖加工是优势,但日本的集成能力和配套能为弱,其工业生产体系不够全面和完善。研制大型飞机,需要完善的先进的大型风洞设备,先进的航空理论的支撑、数字化智能化的各种试验平台,全系列高质量的配套生产能力。十余万个零部件,科学地集成到一架飞机上,布局科学合理,飞机重心不发生偏移,内部的有效空间不被占用,还必须保证强度、能正常起降,安全飞行。其难度之大,一般国家无法胜任。日本战败后,它的航空工业基本被毁掉了,其发展又受美国的限制。目前,世界能独立自主研制大飞机的国家只有美俄中和欧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