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史記》里的兩個字就能斷定孔子是私生子

春秋時期,宋國的貴族之間進行了一場權利傾軋,過程到底是怎樣的曲折驚心,我們今天不得而知。只知道失利的孔防叔一家被逼得逃往了魯國。孔防叔生孔伯夏,孔伯夏生孔梁紇。孔梁紇字叔,所以史書上又稱他為叔梁紇。

《史記 孔子世家第十七》開篇就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

就憑《史記》裡的兩個字就能斷定孔子是私生子

就因為《史記》上的“野合”二字,引發後世好事者無盡的遐想。說是一個老貴族於野外姦汙了純情少女,生下了私生子。對於這種花邊的新聞向來傳的是有鼻子有眼的,好象好事者親眼所見一般。

《史記 孔子世家》《索隠》和《正義》出於對聖人的崇敬,極力為聖人父母開脫。提出,叔梁紇與顏氏徵在年齡上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出於常理之外的結合叫做“野合”。——嗯,聽起來似乎是強詞奪理後的理屈詞窮。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就憑《史記》裡的兩個字就能斷定孔子是私生子

漢字承載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涵,用今天的字意去解釋古意蒼涼的“野合”二字本身就是一種分析方法的偏差。

叔梁紇原有一子,可惜是個跛腳的殘疾人,因此叔梁紇和他後娶的妻子顏氏徵到了魯國的一座山——“尼丘”祈禱,希望神賜給他們一人個健康的兒子。“野合”之後如願以償。

《說文》:“野,郊外也。從裡、予聲。”

《說文》:“裡,居也。從田、從土。”

《說文》裡明確的指出,“野”的字意由“裡”字引申而來,所以“野”字的本意也應當與“居”有關,也就是“野外的居所”,而絕非籠統的“郊外”之意。

及至書成於隋朝的《廣韻》上聲八語裡有一個“墅”字,其書註明“墅”與“野”字同小韻,即用同一個反切注音,說明當時它們是同音字。

《廣韻》:“墅,田廬。”

可見是“墅”字認領了“野”字的本意,在研究漢語言文字的時候,這種由後字認領前字本意的專門術語叫做:“後起本字”。

知道了“野合”的古本意,我們就很清楚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叔梁紇與妻顏氏徵在尼丘誠意祈禱,之後在郊外的草屋裡結合,果然有孕。

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別忘了,他還有個跛腳的哥哥呢!他的哥哥,字孟皮。

就憑《史記》裡的兩個字就能斷定孔子是私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