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高考狀元多是教師子女?北大教授分析原因,網友:果真如此

每年高考出成績時,有些城市的高考狀元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說:思維邏輯清晰,善於分析,喜歡讀書,有個人特色,書寫整潔等等。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高考狀元的家庭環境又是怎樣的呢?

或許有些有心的網友發現了,大多數高考狀元的共同特點還有一個,那就是:他們的父母多為學校教師。

為什麼高考狀元多是教師子女?北大教授分析原因,網友:果真如此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歷年來高考狀元有將近一半是教師的孩子,相比於其他一些收入較高或是自己經營公司的家庭,教師其實屬於所有行業的中等收入的職業。現在的富人家的孩子,能夠優先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家長能夠負擔得起也捨得為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投入大筆資金。

當然,這點原因可能比較侷限。

為什麼高考狀元多是教師子女?北大教授分析原因,網友:果真如此

就拿我的高中同學來說,他高考時雖然不是什麼狀元,但也是我們學校理科成績第一名,全省11名的好成績。你知道嗎?他的父親是本省211大學的教授,母親也同樣是大學教師。不得不說,在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中生活自然會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

北大教授根據這一情況,作出瞭如下分析:

01

教師父母可以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收集歷年高考狀元的資料,我們發現教師子女佔了一個很高的比例,有人發現“2010年,在媒體報道的高考狀元中,27人裡有14人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是老師,比例超過一半”。許多成績優秀、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也有教師家庭的背景。

書香氣息濃厚的家庭,孩子會更容易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書籍,而且在這樣人文氣息、知識素養較高的環境中,孩子自身性格的養成和思維邏輯的形成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快。

02

更快速的得到一手的教育資源

這裡說的“教育資源”不是什麼“真題”、“模擬題”,而是身為教師的父母會從學科角度實時的對孩子進行指導、輔導。而且除了教育學科之外,其他學科的知識家長也會涉獵一部分,孩子的發展就會比較全面。

03

親子溝通順暢

教師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瞭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教師父母在孩子學習階段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輔導,或者找的到人給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輔導,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變化也更敏感。親子溝通更順暢。

他們充分了解作為學生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遇到了哪些問題,並且可以很好的根據孩子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處理。不至於讓孩子在迷茫時得不到相應的幫助。

為什麼高考狀元多是教師子女?北大教授分析原因,網友:果真如此

作為教師,如若能夠找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點,使得家庭教育也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最大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