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永春敬老活动为归侨侨眷送温暖 9旬归侨乐享晚年

【讯】10月1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福建省永春县96岁高龄的印尼归侨黎菊钗收到了一份温馨的礼物,心里暖洋洋的。当日,2018“我的长辈”重阳节公益敬老活动走进归侨侨眷聚集的永春县东关镇,为包括黎菊钗老人在内的100位归侨侨眷和贫困老人送去关心与祝福,以及棉被、米、食用油、茶点等爱心物资和慰问金。

侨乡永春敬老活动为归侨侨眷送温暖 9旬归侨乐享晚年

志愿者为福建永春县100位归侨侨眷和贫困老人送去棉被、米、食用油、茶点等爱心物资和慰问金。(图片来源:中新网)

侨乡永春敬老活动为归侨侨眷送温暖 9旬归侨乐享晚年

96岁高龄的印尼归侨黎菊钗老人和儿子黄汉强。(图片来源:中新网)

黎菊钗的儿子黄汉强介绍说:“父母养育了7个子女,除了最小的弟弟外,其余6个兄弟姐妹都在1960年随父母从印尼归国,定居在永春北硿茶果场(即华侨农场),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58年。”

“父亲在印尼从事海洋捕捞,母亲则在家相夫教子。”黄汉强介绍,返华时自己还不到3岁,几个兄弟姐妹长大后一直跟着父母亲在茶果场工作,职工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都得到了妥善解决,生活起居都有保障。“96岁高龄的母亲身体很硬朗,几个子女轮流照顾,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日,志愿者们赠物捐资、施医赠药,为老人们理发、打扫,交谈甚欢。“对于老人来说,最需要的也许只是陪伴。”福建省微公益协会副会长杜炎煌说,为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协会每年都组织开展“我的长辈”系列微公益敬老活动,为空巢老人、低保老人、归侨老人派慰问品,爱心足迹已遍布泉州多地。“希望通过身体力行为老人干实事,传递温暖,也希望能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

永春北硿华侨农场创建于1954年,先后安置了来自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近3000名归侨。东关镇镇长张少堃介绍,1998年10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在农场基础上成立东关镇,加挂北硿华侨经济开发区牌子,隶属泉州市永春县管理。目前,东关镇仍有归侨侨眷1700余人,其中归侨460多人,多为印尼归侨,且年事已高。

泉州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调研员康彤明表示,无论是早年回归故土的老一辈归侨,还是希望落叶归根的新归侨老人,“老有所依”都是他们最热切的期待。康彤明说,如今,华侨返华定居政策已经日渐完善。同时,由于很多归侨老人的亲人都不在身边,生活难免孤单,他们的心理需求更要引起关注。

侨乡永春敬老活动为归侨侨眷送温暖 9旬归侨乐享晚年

广东普宁泥沟海内外张氏族人重阳节齐聚张氏宗祠,采用传统祭祀仪式“三献礼”祭祖。泥沟是广东知名侨乡。 (图片来源:中新社)

广东普宁重阳传统风俗浓厚 百余泰国乡亲返乡登高祭祖

在广东知名侨乡普宁泥沟村,100余名泰国乡亲17日返乡登高祭祖,共叙乡情。在泥沟村的祠堂内,海内外子孙后人庄严祭拜,乡间广场上,潮剧、木偶戏、英歌舞等富有潮汕特色的文化节目正在上演,洋溢着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

泥沟村位于潮汕三大母亲河之一的练江源头白坑湖畔。宋元时期,由于战乱,泥沟张氏先祖南下潮汕,在泥沟安家落户,至今已有600余年。近代以来,泥沟张氏族人沿练江顺流而下,乘坐红头船下南洋,如今泰国有泥沟乡亲约十万人。

泰国知名侨领、“米业大王”张锦程是泥沟村人,年近九旬的张锦程在重阳节前夕带着儿孙从泰国回到泥沟祭祖会亲。自1979年以来,张锦程每年都会返乡祭祖,近40年间从未中断。在此期间,张锦程累计捐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建设了“普宁职校”等公益项目,支持家乡发展。

行走在泥沟乡间,不时可听见行人用泰语交流,他们身穿统一的马甲,背部写着醒目的汉字“泥沟张氏”。

泥沟民俗学者张仲长介绍,重阳节是泥沟重要节日,甚至比春节隆重,每年重阳节,大批海内外张氏后人都会返乡祭祖,敦睦亲情。

张仲长介绍,长久以来,旅泰泥沟乡亲心怀家乡,1972年,泰国泥沟乡亲组织成立旅泰泥沟张氏族亲会,为的是使下一代能够返乡认祖归宗,泥沟人还在曼谷修建了张氏宗祠,以此凝聚族人。

在泰国的泥沟族亲张再理还用泰语、普通话、潮州话谱写了《怀想曲》,让旅居泰国的张氏后人能够思乡念乡,记住乡音。

当日,张氏族人在泥沟张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采用传统祭祀仪式“三献礼”,读祝文、颂嘏辞,众多海内外张氏后人齐聚在祠堂拜祭祖先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