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85個縣脫貧 啃下硬骨頭 找准發力點是關鍵!

2018-10-18 22:06 | 央視財經

10月17日,記者從國務院扶貧辦獲悉:經縣級提出、市級初審、省級核查和公示等程序,再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專項評估檢查,2017年第二批申請退出的85個貧困縣符合脫貧摘帽條件。至此,2017年申請退出的中西部20個省區市1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新進展?怎樣凝聚脫貧攻堅合力?10月17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到國務院參事湯敏以及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85個貧困縣如何摘的帽?

湯敏:以“兩不愁”“三保障”為扶貧標準

國務院參事湯敏:目前看來,扶貧縣主要是在西部,中部地區也有。扶貧應該按照2010年定下來的“兩不愁”“三保障”為基礎。

“兩不愁”指的是不愁吃不愁穿,比如說不愁吃,家裡面得有柴米油鹽,還要有餘糧。不愁穿指的是不但有衣服穿,還要有換季的衣服。冬天穿冬天的衣服,夏天穿夏天的衣服,家裡都有棉被這些東西。

“三保障”一個是住房保障,家裡不能有危房;第二個就是教育保障,在義務教育沒有輟學,到了高中和大學在助學資金上有保障,貧困家庭會給相對多一些的補助;醫療方面的保障是,一個是基本醫療大病保險,緊急救助貧困救助,而且如果貧困戶住院他的報銷比例一般不低於90%。

馬光遠:本次脫帽的高標準經得住歷史考驗

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事實上這幾年在整個脫貧的過程中,標準越來越細,而且標準在逐步提高,有利於量化。在整個考核的過程當中還有第三方機構來評估和檢查。

我到西部的很多縣去,當地的領導做介紹,主要是當地用了多少辦法讓貧困戶即使得了病以後也能夠有保障。現在看到的標準是一個組合標準,包括教育、醫療、吃、住、穿,從一個人基本的小康標準去講。大家看這些脫貧摘帽的縣都要經過審核的,這種高標準嚴要求,我認為經得起歷史考驗。

貧困縣脫貧摘帽硬骨頭怎麼啃?

湯敏:扶貧最難啃的骨頭是“三區三州”

國務院參事湯敏: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指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幾個地方目前要集中全國的力量在兩年裡面讓它脫貧。

馬光遠:產業和智力扶貧是啃下硬骨頭的關鍵

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扶貧要找自己當地的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另一個還是得智力扶貧,也就是這麼多年我們對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教育上,加大投入,讓他們有一技之長,這對下一步徹底脫貧會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摘帽之後貧困縣如何向前進?

湯敏:政策扶持力度不變扶上馬送一程

國務院參事湯敏:貧困縣脫貧摘帽只是階段性勝利,初步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接下來要繼續做好扶持政策的推進,扶上馬再送一程,確保脫貧的質量。

馬光遠:做優做強特色產業繼續加大智力和政策支持

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脫貧後當地特色產業怎麼樣進行深化?怎麼樣把產業鏈做大?如何把相關產品本身做到利潤更高?

我們發現企業進來了,大家都在想辦法來做,我覺得可以把這麼多年在很多地方做產業的經驗和這些貧困縣進行深度溝通融合,做優做強特色產業,持續加大智力和政策支持。

核心觀點:

湯敏:扶貧濟困需長期堅持

國務院參事湯敏:目前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在於,即使脫貧了,貧困縣會不會再返貧?我們扶貧需要長期堅持下去,而且還要有更多的政策跟進,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馬光遠:中國正在走完扶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

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1978年到現在,改革開放40年成績非常大,我們現在正在走完扶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留下的這600多個縣很多是深度貧困縣,脫貧的難度非常大,需要想的辦法非常多,大家要形成合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原標題《央視財經評論丨又有85個縣摘掉“貧困”的帽子!啃下硬骨頭,找準發力點是關鍵!》。編輯向冬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