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制度”改革的哈空调样本

2017年8月,哈尔滨召开国企深化改革推进会,全市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其路径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重点引进外部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等。

按部署,哈尔滨市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推动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实现深化改革。一年来,哈市陆续推出相关配套政策、举措,深化国企改革也在多重压力与障碍面前铿锵前行,其中一些企业、部门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探索出了先行实践经验,取得初步成效。即日起,本报针对深化国企改革的痛点,从三项制度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企业引资重组等维度推出相关企业与部门的先行实践报道,以期为更多正在推进改革中的国企提供一些参考。

浓浓秋意中,道里区滇池路7号的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正悄然变化:厂外变得“车水马龙”,职工私家车停泊地全部移到厂外空地,50余个被腾空的厂区车棚用来存放物料;厂内则“灯火通明”,用了多年的老式照明灯被节能LED灯取代。

更大的变化,来自企业内部。两个月前,哈空调对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改革。改革如一剂猛药,快速消解着这家老牌国企存在多年的运营瓶颈。

此前,因持续亏损两年多,哈空调A股股票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现在,企业迎来了向好发展的重大业绩拐点:8月至9月新增产品订货额突破1亿元,9月完成的产值是前7个月月均产值的近3倍……一举扭转亏损局面,为年底实现全面扭亏为盈夯实基础。

短短两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哈空调得以迅速“脱胎换骨”?一切,都要从“三项制度”改革的实施开始。

破局与开局,重大人事调整助推企业“突围”

7月27日,66岁的哈空调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人事调整。

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意见,市国资委会同哈空调主管部门哈工投集团,对哈空调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组建哈空调“新团队”。原班子成员被全部免职,原因是年龄结构老化、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动作迟缓、企业经营管理不力。

8月17日,哈空调对外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选举刘铭山为董事长,包括监事会主席田大鹏、总会计师陈维周等在内的5位副总人选相继确定。领导班子全员易主,“大动作”在哈空调及全市工业系统引发巨大震动。

“哈空调是哈尔滨较早的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它虽然完成了上市进程,但没有完全实现从工厂到公司的‘改造’。这也是我们这次痛下决心进行重大人事调整的原因。”市国资委主任于得志在哈空调人事调整大会上坦言,希望以此推动哈空调实现企业发展重大突破。

改革从无坦途,发展任重道远。哈工投集团董事长吕刚表示,这次调整是“刀刃向内”。一个现实是:2012年开始,由于市场萎缩、内部管理不到位,加之管理、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哈空调生产经营状况一路下行,优质订单无从消化、产品质量不稳定……内部沉疴,让曾为共和国空冷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创造了诸多中国制造“首台套”奇迹的哈空调出现经营性亏损,今年上半年被证券机构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一子落满盘活,施“新政”全员竞聘

临危受命的哈空调新任董事长刘铭山,敢闯敢试,是哈市国有企业负责人中有名的“改革派”。

在哈市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刘铭山参与过多家老国企的改组、改造、改制及僵尸、破产企业退出“收尾”工作。受命于哈空调之前,他担任哈市国企盈利大户哈古铁市场实业公司董事长。

市国资委、哈工投集团赋予哈空调新班子完全自主的人事任免权,履新的刘铭山自主选聘了新班子成员。新晋的5位副总中,两位从哈工投集团及其所属优质企业选调而来,另有3位是在哈空调内部提拔重用,均年富力强,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一子落满盘活”。哈空调新班子“组队”第二天,就启动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并制订相关方案。一周内,哈空调完成了机构调整和中层干部优化竞聘上岗。原中层干部全员解聘,重新竞聘上岗。竞聘成功的中层干部再重新选聘本部门员工。

全员竞聘时,哈空调新班子为竞聘者打分,一直研究到凌晨一点半。第二天迅速张榜公布结果,后期又三次补岗,创造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哈空调速度”。调整后,哈空调原31个部门精简至21个,形成“三个中心”和“三个大部”的新格局。

无能就无岗,无为就无位。哈空调中层干部由原来的57人精简至35人,有8名敢作敢为的干部得到了提拔;有7人职位下降。原先的“处长”称谓消失了,被公司化的“部长”称谓所代替。

竞聘成功并非就坐稳了“铁交椅”。一个月后,这些中层干部中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后有5人被免职、降职,真正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抢椅子”局面。一位被降职的中层干部心服口服,因为他自己制订并向公司领导打包票“没困难”的工作任务当月没有完成。

在员工层面,哈空调在梳理岗位需求基础上重新定岗定编定员,进行公开选岗竞聘,人尽其才。哈空调一名质检处处长在此次竞聘中落聘,由中层干部变成普通员工。公司根据他工作责任心强的实际,将他调整到计划部门负责全公司原材料采购计划,核算成本。目前,他工作十分出色,为公司多笔采购大幅降低了成本。他原本因落聘带来的心理波动很快在更适合的新岗位中平复了。

人事制度改革,让哈空调迅即形成了能进能出的员工聘用新机制。哈空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变员工薪酬制度等,还同步推出压缩员工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举措,“新政”得到员工积极回应。在哈空调全体管理岗位员工大会上,刘铭山一个小时的讲话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薪酬分配“革故鼎新”,从此钱赚得不一样

9月,哈空调开始按新的薪酬分配体系运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员工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车改补贴+浮动绩效”组成,既体现同工同酬,又区别对待。新考评方式,拉开了员工收入的差距,不同层面的员工除了基本工资,剩下的钱要靠自己双手赚取。“公司的旧体制是不当上中层干部收入就没有提高空间。这次改革才真正拉开所有员工的收入差距,多劳才能多得。”1985年入厂的老职工桑伟平说,很多一线员工对此心服口服。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推进,领导班子的决心和定力重要,但要保障改革的稳步落地,则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员工的利益。哈空调班子为此做了充分准备。“三项制度改革无论怎么改,首要任务是保障职工利益。”刘铭山说,哈空调在劳动关系改革中,最大程度维护了在竞聘中未上岗人员的利益。通过选岗竞聘,哈空调在册员工由原来的659人精简到478人。

在选岗竞聘中,一部分员工重新竞聘上岗后不适合现岗位工作,经本人同意可被退回劳资部门待岗;另一部分员工因自身原因,可主动提出离岗。在此过程中,所有人都心里有底。比如,距退休3年内的未上岗人员,可实行退养;距退休3至5年内人员,根据个人申请既可退养也可解除劳动关系;距退休5年以上者,半年内可以重新多次竞聘,直至选择到合适岗位,也可以自行选择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保证他们的最基本收入或补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种能进能出的员工聘用新机制,让所有人被公平对待,自始至终无一名员工上访。

做好“加减法”,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运转

人变了,生产效率随之提高。充满活力的哈空调开始做“加减法”。

为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哈空调成立了招投标管理委员会,扩大和纳新合格供应商,重新规范采购和外协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同价比质、同质比价采购,通过招投标实现了采购和外协成本下降6%的目标。

8月初,哈空调对一项采购报价1800万元的电站管道项目进行招投标,有一个供货商标价1500万元。为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中的低质低价现象,哈空调特派调查组前往供货厂所在地新疆地区考察,发现该厂报价低是占有地理位置优势节省了运输成本和电力支出。最终,哈空调选定从该供货商处采购,此举节约资金300万元。

精简人员后,哈空调全年降低人工成本500多万元;通过精细化管理,在水电、通信、房租等方面切入,预计全年累计可缩减管理成本250余万元;取消通勤车,由暗补变明补,普通员工车补津贴达到每月300元……多措并举,哈空调全年减少固定支出1000余万元。

做“减法”的同时,在订单质量上哈空调又做好了“加法”。过去因劳动生产率低、成本支出大而不敢接、不敢谈的优质高价订单,8月以来如雪片般飞来。

如今,走进哈空调,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还有一张张带着幸福感的笑脸。缩短了职工工作时间、改善了就餐环境和伙食,恢复了运动健身场所,与市交通部门协调拟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厂门口……

目前,哈空调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运转,设计、销售等部门加班加点,朝着年底前全面实现扭亏为盈目标全力挺进。

相关评论:

抓住“牛鼻子”激活新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