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築好挫折教育的四梁八柱——實現能力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和推進素質教育。無論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還是個人的成長,既需要硬實力披荊斬棘,也需要軟實力潤物無聲。個人的軟實力,關鍵在於是否具備與之學識相匹配的文明素養。而素養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必須在不斷的磨礪與失敗中獲得。如何正確的看待挫折,是教育應該思考的問題。必須加強挫折教育,實現學生能力培養。

申論熱點:築好挫折教育的四梁八柱——實現能力培養

2013年江蘇省招錄公務員暨選調生招考公共科目筆試舉行

知是行之始。深刻認識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知今必鑑古,歷史是一面鏡子,既顯示過去,也能照亮未來。自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之始,關於挫折是磨刀石的映射枚不勝舉。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述往事,憶來者,正是由於挫折的磨礪,古人大多著書成就。因此,必須認識到,挫折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基礎,教育應把對抗挫折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行是知之成。努力落地挫折教育重要理念。審視一個人的格局大小,眼界寬廣與否,不能只關注成功時的得意,更要看失敗之後的態度。縱然挫折虐我千百遍,依然絕地而起去反擊。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灘遭蝦戲。但龍和虎之所以被稱為王者,原因在於他們不會被一時的不安所嚇倒。擁有這樣對待挫折的心態的人,必然有所成就。如果,韓信遭受胯下之辱,從此一蹶不振,何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之狀語?在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的同時,必須努力推進挫折教育的落地。

教育是民生之本,強國之基。教育發展的核心在人,人的根本在於道德的塑造,而能否擁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情感價值,關鍵要看能否在成長的過程中正確的認識挫折,接受挫折。必須要出重拳,用猛藥,推動挫折教育的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凝心聚力,為能力的紮根添磚加瓦,為素質教育的推動注入核心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