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人把字寫在竹子上時,外國人把字寫在哪裡?

陽光者2


中國古代書寫文字的途徑太多了。文字寫在什麼材質和寫下這些文字的意義有很大關係。

殷商時期重神巫,巫覡之風盛行,目前看來存世最多的甲骨文其大部分內容就是占卜的卜辭。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商代也有金文,鑄在青銅器上,這是作器者的姓名或族徽,一般都是商代的貴族。也有篇幅略上的記事文字,記錄祭祀的因由和過程。

西周春秋時期的主要文字資料是金文,往往在青銅器上銘刻大量的文字。這些文字是王朝的貴族及大臣歌頌王的功業,記述自己先祖的歷史,或記錄下一些重要的事件。除了金文西周也有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卜辭。此外這個時期還有刻在玉或石上的文字,寫的是諸侯間的盟誓之辭,稱之為“盟書”,比如“侯馬盟書”、“溫縣盟書”等。

溫縣盟書

戰國時期的文字出現在很多材質上。青銅銘文裡記錄了作器原由、作器者名字等信息。也有像曾侯乙編鐘那樣大量記錄專業知識的。戰國時期的印璽文字數量很多,有官職名稱、爵位名稱等。此外還有簡帛文字,比如長沙楚帛書,記錄了天文、四時相關的神話等;西晉時期發現的戰國魏墓裡的竹簡上有《穆天子傳》、《紀年》等。比較特殊的是秦國,著名的石鼓文刻在石頭上的文字,就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石刻的還有秦國的詛楚文。此外戰國時期的文字還有陶文、漆器文字、錢幣文字等。

最特殊的是戰國時期的“鄂君啟節”,不是竹簡文字,但卻用銅仿製成竹子的形狀,上面的銘文是錯金的。文字的內容是貨物免稅,鄂君啟節相當於符節。按照“周禮”的規矩,最早的符節就是真正刻在竹子上的文字。

鄂君啟節

從文字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如果按照文字起源於繪畫的觀念來看,最早能追溯到一萬年前。早期的歐洲人用混合了血、油脂甚至是尿液的礦石把一頭野牛畫在山洞巖壁上。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美索布達米亞的象形文字也刻在岩石上。古埃及人用黏土製作書寫板刻了文字,但因為容易碎裂,又改用紙莎草的莖所製作的紙來抄寫。這種紙就叫作莎草紙。蘇美爾人把蘆葦做成楔形印入黏土板當作書寫材料。古印度人也是在印章上雕刻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明所使用的象形文字在樹皮、鹿皮上寫書。

當然這些都是紙發明以前的事。

史前野牛


沅汰


1、中國人開始用竹簡的時期,在中國大概應該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竹簡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漢代簡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

2、在西方,春秋戰國時期大約是波斯帝國、希臘城邦(希臘文明)、和馬其頓帝國時期,文字、文明所及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寫字多是採用羊皮紙。至於象北歐、中歐那些地方,還是蠻荒之地,用什麼書寫文字,似乎沒有記載。

3、在中國人用竹簡之前的古埃及,據說當時埃及人用尼羅河中一種類似於蘆葦的草製成的紙寫字,稱紙草或紙莎草,經修整、去韌皮、擠壓、粘接、打磨等工序,形成紙草紙,這種直接取之於自然的材料,可以用來書寫,在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國的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據說公元前2世紀的貝加盟圖書館藏書就有20萬冊,埃及亞歷山卓城圖書館藏書有70萬冊(後來毀於戰火),都是用紙草紙書寫的。後來埃及人怕貝加盟會後來居上,索性限制蘆葦紙出口,貝加盟國王Eumenes二世就叫手下的科學家研發出用獸皮也就是著名的羊皮紙,英文叫Parchment,源自貝城古名Pergamum。羊皮紙的發明對歐洲文明及基督教文化傳播貢獻很大,在中國的造紙術藉由十字軍東征傳到歐洲之前所有的聖經都是用羊皮紙寫的。

《米羅斯拉夫的福音》是西方著名的一部關於禮拜儀式的著作,採用的就是羊皮紙和西里爾安色爾字體。


西江書畫藝術


其實不用幫外國人考慮把字寫那兒,別說咱們用竹子寫字的時候,一直到中世紀,歐洲許多國王、貴族都不只是文盲的問題了,他們覺得教會里那些神奇的修士,居然可以把人說話的聲音畫下來,除了上帝的僕人,還有誰可以做到這樣偉大而神奇的事?!

所以他們乾脆只管打仗,領地上的行政和財務管理,他們會從教會請一個會畫聲音的神奇修士來給自己當顧問,負責管理,所以我們後來認為教會只負責精神領域,不管世俗事務是不對的。

好了,去把你書架上那本《巴黎聖母院》拿下來,不要買了書只裝門面從來不看,也不要只關心書裡吉普賽女郎的風流韻事或者鐘樓怪人的詭異行為,這本書的主線就是紙張和印刷術被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對神聖的教會在文化壟斷上,不可避免的產生衝擊,以至某教區主教信仰崩塌,性格扭曲的故事。好好讀讀這本書,別去操心外國人用泥板還是石頭羊皮什麼的寫字,否則下一次被人煽動,去衝擊巴黎聖母院,讓嘎西莫多用開水澆的愚昧人群中,就說不定有你。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五花八門。

第一,泥板。

周杰倫都唱了,將象形文字寫在泥板上。

古代巴比倫人有大量泥簡,這些泥簡都分門別類,並附有標籤和王印。

這種泥板很重,所以基本不能隨身攜帶。

第二,羊皮

聖經都是寫在羊皮上的。

古猶太人都是將羊皮搞得很薄,然後在上面寫字。

使用比較好的墨水,在羊皮上寫字是很清晰的。

而且羊皮本身也不重,似乎不錯。

實際上,可以用於寫字的羊皮價格極高,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好在古代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後來普遍用羊皮的歐洲白人,基本都是文盲,只有教士才識字,這個問題到不嚴重。

第三,銅板

中國人最早是在青銅器上刻字,羅馬人也是一樣。

羅馬人將重要的文件雕刻在銅板上或者銅柱上。

後來羅馬人征服埃及以後,才學會用莎草紙寫字。但這種莎草紙用不了幾年就會風化,只能臨時用一用。


第四,樹葉

古代印度人,將大片的樹葉當做紙使用。

這不是普通的樹葉,而是貝葉棕的葉子,非常的大。

這種材料一般先採取鮮花葉,按一定的規格裁條,壓平打捆,加酸角、檸檬入鍋共煮,再洗淨、曬乾壓平,用墨線彈成行,再用鐵筆按行刻寫。

不過,這種樹葉不能保存太長的時間。


薩沙


中國人把字寫在竹子上時,外國人把字寫在哪裡?這個問題其實等於在問紙張發明之前其它文明都是怎麼書寫的了。那今天桃花石雜談就給大家講講世界不同文明的書寫簡史。


寫字也是門力氣活

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書寫體系,基本都是刻在石頭或者土塊上的。比如現在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基本都是刻在石頭之上的。而且其實與其說最早的象形文字是文字,不如說是表達一定意義的圖畫,只是在後來一些常用的圖畫格式化之後,經過簡化成為了文字的雛形。

在世界各地的古文明裡,真正親手“寫”過字的,絕對都是壯漢

比如在古埃及就有專門的石匠負責把石頭精細打磨,把凹陷的地方用石膏或者水泥填平,然後再把文字雕刻在上面。而除了石頭之外,像青銅、鉛、金、銀等金屬,也都曾經被用於文字書寫,方式當然很多就是做好模子之後直接鑄上去的。所以在文字剛剛誕生的時代,其實寫字是不折不扣的力氣活,而且可以說完全離不開水與火的洗禮。

要寫字?先殺生!

但打磨石料或者熔化鐵水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幹的,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其它古文明也發明出了一系列相對方便一些的書寫方法。比如在埃及,人們從很早開始就發現了一種比較簡便的書寫材料,即紙莎草。

寫(畫)在紙莎草之上的古埃及文獻

紙莎草是下埃及地區生長的蘆葦,古埃及人把它的莖割下,並用利刃將其劈成許多細薄片,然後再用重物將其壓平,用膠水粘在一起,組成一張張跟紙差不多的書寫材料。用這種方法制成的“紙”就真正可以書寫了,而且可以說讓寫字脫離了體力勞動的範疇,真正地可以讓一些文弱書生們也能直接把想法變成文字了,也就是說真正可以“寫”字了。而這也對古埃及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保存至今的一片紙莎草紙

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好,但紙莎草卻是隻在下埃及小部分地區生長的一種稀有植物,所以後來越來越多的地區進入文明社會之後,書寫需求量大增,紙莎草也成為了埃及最搶手的出口產品,到後來顯著地供不應求,出現了“埃及紙貴”的情況,紙莎草變得極為昂貴,用得起的人少之又少。但有這時有書寫需求的人卻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羊皮紙加鵝毛筆,中世紀歐洲上流社會的標配

答案就是殺生!殺羊!歐洲人為了解決書寫材料不足的問題,就把羊皮製成了書寫材料。他們在把羊剝皮去毛之後,再用浮石軟化脫水,使其能夠書寫。而這種技術最早是在位於今天土耳其境內的城市帕加馬發明出來的,所以後來整個歐洲都把羊皮紙用這個城市命名,稱為Parchment。而羊皮紙造價因為也相對昂貴,所以在紙張傳入歐洲之前,能夠用其書寫的也主要是一些貴族和一些教士,因此其內容也經常顯得非常神秘。久而久之,羊皮紙本身也漸漸帶上了一些神秘色彩。而這也對後來的歐洲文化造成了影響,在前幾年流行的魔幻小說《哈里波特》裡,巫師們常用的書寫材料仍然是羊皮紙(Parchment)。


但無論用哪種方式,其造價都和價格低廉的紙張是沒法比的。所以在造紙術傳遍世界之前,認字和寫字在世界各地都是極少數人才配掌握的尖端技術,不然這個文明會連寫字的成本都沒法承受的。也正因為如此,在造紙術傳遍整個世界之後,其它的書寫手段也都迅速被拋棄了,只是個別作為藝術或者古董被保留了下來。


桃花石雜談


中國人開始把竹子製成竹簡用作書寫材料始於商朝,古史有記載為證《尚書·多士》就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不過至今考古發現最早的竹簡只到春秋戰國時代,此後竹簡使用廣泛,一直到公元4世紀,竹簡都是主要的書寫材料。

一、古埃及人以紙莎草為主

古埃及紙莎草紙

古埃及人常用的書寫材料有木頭、石頭、骨頭、麻布、皮革、陶片、紙草紙等。不過石頭、木頭、陶片等書寫材料太過於笨重,皮革、麻布等造價過於昂貴,都不是最佳的書寫材料。到了公元前2686年-公元2181年的古國王時期,行政辦公和交通通信對輕巧易攜帶書寫材料的需求使得輕便易攜帶、造價便宜、原料廉價易得的紙草紙擊敗了其他的書寫材料,成為了古埃及人書寫的主要材料,此後一直延續使用了很多個世紀。

二、古巴比倫人把字寫在泥板、石頭上

古巴比倫泥板地圖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就把文字刻寫在泥板上了,這種泥板書寫文化一一直持續到後來的公元前600多年的新巴比倫時期,今天考古發現,這是其甚至出現了描繪城市街道佈局且數量眾多的泥板地圖,堪稱“泥板地圖集”,同時石頭也是終於的書寫材料,如《漢謨拉比法典》就是刻在黑色玄武岩石上的。

三、古波斯人以羊皮紙為主

古波斯羊皮紙

古波斯人在公元前550推翻米底人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同時積極向學的古波斯人也吸取了納米底人的文化成果,用羊皮紙取得了傳統的泥板作為主要的書寫材料,這種輕巧便於攜帶的書寫材料,適應了波斯帝國的擴張步伐,帝國中央的政令能夠快速傳到邊境,促進了帝國經濟文化的繁榮以及對外擴張中對快速通信的需要。

四、古希臘人使用過泥板、石頭、鉛條、紙莎草、羊皮紙等

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亞瑟·約翰·伊文思在克里特島上出土了刻有文字的泥板,經驗證,這些泥板約刻於公元前1750-公元前1450年間,後來又出土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頭和鉛條,說明泥板、石頭、鉛條都曾經扮演過古希臘人的書寫材料。除此之外,古希臘人由於臨近埃及和波斯,紙草紙和羊皮紙也相繼傳入古希臘,由於方便攜帶,後期演變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並且被後來的羅馬帝國等繼承和學習。

五、古印度人使用過樹皮、樹葉

古印度樹葉寫本

公元3世紀,古印度人就地取材,利用其亞熱帶、熱帶氣候盛產闊葉林和樹木粗大易於剝取樹皮的特點,將樹皮、樹葉作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在古印度南部,社會最高等級的婆羅門之間表達祝福的方式就是贈送用樹葉、樹皮作為書寫材料寫成的《羅摩衍那》寫本,以至於在今天印度的許多婆羅門家裡都存放有《羅摩衍那》寫本。

總的來講,中國使用竹簡作為主要書寫材料的歷史時期起於商朝直到公元4世紀的魏晉時代,這一時期大致可對應西方的古埃及、古巴比倫、波斯帝國直到後來的羅馬帝國分裂。這一時期,石頭、泥板、木頭、樹葉、樹皮、陶片、鉛條、紙草紙、羊皮紙等都成先後作為書寫材料被外國人使用過。


國家人文歷史


刻在石碑和墓碑上的不算,在真正的紙發明之前,古代人正常的文字記錄載體有四種:

第一種是埃及人的紙草。埃及人會用尼羅河邊生長的蒲葦來製作紙張。這種紙張製作簡單、造價便宜、方便攜帶、適合書寫,是一種非常適合的文字載體,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用得起。所以埃及人的文字系統非常發達,識字率很高,現代發現的紙草古籍中甚至還包括一份政府公務員考試的練習冊,可想而知埃及的文字普及率到了什麼程度。但紙草最大的缺點就是難以保存,用不著多久就會腐壞,導致現存紙草古籍非常少,考古學家只能靠挖古墓和石碑來了解埃及文字。

第二種是蘇美爾人用的泥板。蘇美爾人用河邊的泥土製成板曬乾,用木筆在板上刻字,寫出來的文字像一個個楔子,所以稱作楔形文字。泥板製作簡單、造價便宜,但不是一種非常合適的寫字載體,用泥板寫字不僅是技術活,還是體力活。但泥板有個好處,特別容易保存,楔形文字差不多是所有古文字裡文獻保存最多的文字,目前發現的楔形文字的泥板超過20萬塊,比甲骨文還多,而且內容五花八門,法律、合同、賬冊、工資發放記錄、日記甚至小的記事本都有,可以說古蘇美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記錄在泥板上了。

第三種是希臘人用的羊皮紙。希臘人用羊皮硝制後在羊皮上寫字,此後一千多年歐洲人一直都是用羊皮紙寫字,直到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歐洲。羊皮紙製作複雜,雖然容易寫字而且容易保存,但實在太貴了,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只有天主教會這種土豪才敢用。就算如此,教士們會為了省錢也會重複利用,把寫在羊皮紙上的文字洗掉後重新寫,很多古希臘的文獻都是被教士們洗掉了。

第四種就是我們中國人用的竹簡。竹簡製作簡單,便於書寫,但缺點是不方便攜帶,也不方便保存。事實上商周時期的中國人都是使用竹簡寫字,但由於竹簡容易腐爛,大部分文獻都沒法保存下來。甲骨文其實主要是占卜用的,所以現在殷商的考古記錄裡多是卜辭,生活類的文字很少,不像楔形文字那樣內容豐富。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已經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挖掘了距今約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身上可見“竹”字符號,說明再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是我國人民研究和歷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研究表明,我國商代已經瞭解了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拿來做竹簡,把字寫在竹片上,再用繩子把它們穿在一起,變成了“書”,漢字“冊”,由此而來。


埃及人使用的是一種紙莎草來製作的紙張。紙莎草,一種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尼羅河下游三角洲的沼澤,淺水灣和溪流岸畔都可以看到它們。紙莎草有著長而直的莖杆,古埃及人就用這種莖杆內的纖維來製作紙。古埃及人還用植物細而硬的莖杆作為寫字的筆,同時還發明瞭用水混合黑煙灰及膠質漿製成墨水。


古巴比倫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與泥板書楔形文字是古代兩河流域一種獨特的文字。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發明了象形文字,最初,文字是刻錄在石頭上,但因美索不達米亞的石頭很少,同時不生長紙草,於是他們才把文字寫在軟泥板上,然後烘乾,泥板曬乾烘乾可以長期保存。

在中世紀歐洲,書籍大多數是有羊皮紙製成的,中世紀的羊皮紙,實際和紙沒有什麼關係,它是使用真正的羊毛。人們挑選皮膚光潔的綿羊或者山羊,將它們的皮用化學溶液浸泡,去除脂肪和羊毛,耐心鞣製,然後用木框繃起來,藉著陽光,風的的加工完成這個工序,所有結束後,就會獲得一張挺闊,半透明的,可以雙面書寫的羊皮紙了。


翠柔坊


看了回答,發現你們都錯了。當中國人在竹子上寫字的時候,外國人已經用電腦了。看看相當於中國春秋時期的古希臘大師亞里士多德,僅僅部分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有300多萬字(單詞),厲害吧,不是用電腦寫的並保存到光盤裡,現在我們怎麼能看到呢!

中美以前聯合地址考察過,埃及尼羅河沖積平原在7000年前還在海底,四周都是沙漠,然後古埃及的文明就至少有5000年以上了。看來之前他們都是在沙漠裡繁衍並創造文明的。


春花秋葉25


這問題問的有點弱智,中國發明造紙術是漢朝,距今兩千年左右,如果說把字寫在竹子上,那最少得是春秋時期以前,至少夏商時期就有甲骨文了!那時候,黃毛猴剛脫離了吃樹皮穿樹葉的時間沒多久!跟猴子比寫字,這智商是不是短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