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导读

浙江淳安农商银行以思想大转变、战略大引领,变过去的路径依赖为“公益+业务”模式创新:“一行一村”开展“整村普惠”示范工程;创新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开创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探索合作平台,凝聚大合力,构建民生服务的金融“生态圈”。一系列的改革,展现了该行敢于创新,勇于破题,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新先例,实现了公益事业与业务发展的完美融合。

通讯员:王卫玲 鲁慧琴

“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新先例’。”

“心在哪,客户就在哪。”

“办了多少业务不重要,客户体验和情感交流要充分。”

2017年8月,走马上任的浙江淳安农商银行董事长闻渊把思想创新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提出“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来经营”

思想一变天地宽。

该行通过思想大转变、战略大引领,变过去的路径依赖为“公益+业务”模式,在转型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行一村”:

开展“整村普惠”示范工程

扎根本土,做小做散,已成为中小银行的共识,但如何做?淳安农商银行有着自己的“打法”:

该行坚持“数量服务于质量”,强调“走”“访”的重要性,突出“面对面交流”,不以单纯营销产品为目的,重点讲情感、讲帮扶、讲声誉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与客户亲切交流。

淳安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方升兴告诉记者,在开展“整村普惠”示范中,该行创新“一行一村”,注重成效,发挥普惠金融的示范引领作用。

石林支行在石林镇千岛湖村开展的“整村普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该支行在千岛湖村的授信已达100%,用信已超过40%。

石林支行行长王胤告诉记者,“处于基层一线的支行,主要职责就是把普惠金融渗透到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让辖内的每一位老百姓享有平等、便捷的金融服务。为此,石林支行一村一户进行走访,摸清摸透每一户的真实情况,一户一档,并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淳安地广人稀,每百平方公里大概100人,而石林镇每百平方公里还不到35人。

如何在各支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让“整村普惠”效益最大化?

淳安农商银行指导各个支行大力推行“主账户归集”管理,通过做实主账户,抓住秀水卡、丰收互联和普惠签约率三个主抓手,实现多卡合一、一卡多用集约化管理。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村村普惠推进现场。

在打造“一行一村”中,淳安农商银行对城区支行开展“三新三实三转变”行动,即以党员干部先锋引领,激发员工奋发“新农商、新担当、新作为”意识,以“重实走、强实干、讲实效”工作干劲,实现“工作作风、服务理念和考核指导”三个转变。

围绕总行“三新三实三转变”,营业部开展了“红色走访”“红色回访”活动。营业部总经理方丽琴告诉记者,“走”与“访”是一个整体,既要前期“走访”,更重要的是后期“回访”,只有这样才确保普惠金融的成效。

在“三新三实三转变”行动中,淳安农商银行提倡“我行业务我知道,我行业务我营销”体验式营销,提升客户归宿感,不仅促进了柜面业务技能提升,而且使更多的柜面人员走出来,成为大堂经理,“赢在大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闻渊表示,“整村推进”普惠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在推进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未来三年将实现160家行政事业单位、423个行政村、14个社区等三类走访全覆盖,做到走访面达100%、有效授信面达100%、授信意向书送达率100%,将金融普惠服务推向新阶段。

“消薄增收”:

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

地处浙江省西部的淳安县,经济基础薄,2017年辖内425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在30万以下的薄弱村有294个。

在“消薄”攻坚战中,淳安农商银行主动扛起了乡村振兴新使命。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与石门村委对接公益林消薄政策。

“乡村振兴无处不在。”闻渊说,关键是打破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

淳安农商银行在当地资源禀赋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公益+业务”模式创新,实施“消薄增收”,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来经营。该行实施的金融“消薄增收”举措获得了淳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董事长闻渊出席乡村振兴会议并在会上发言。

“不仅要敢于担当,更重要的是勇于破题,创新思维。”方升兴告诉记者,淳安农商银行突破资金短缺、制度限制、考核局限等难题,充分利用该县249.74万亩生态公益林和每年的8400多万元公益林补偿金,向全县419个行政村创新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消薄贷款2.5亿元。

通过“公益林消薄贷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异地物业”的新模式,唤醒了全县集体生态公益林资源,2.5亿元的信贷资金预计每年带动全县薄弱村集体增收超过3800万元,平均每村每年可增收超过9万元

方升兴说,该行在“公益林消薄贷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异地物业”模式的有益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强与杭州联合银行合作信贷资产转让,全面融入村社治理体系,以“村集体闲置资产授权代管+”“村集体经营权附条件转让+”等多种融资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不断拉近与村集体的联系纽带,提速“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的“三变”改革,真正实现农村生态增值、集体增资、农民增收

凝聚合力:

构建民生服务的金融“生态圈”

在将业务发展融入公益事业中,淳安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合作平台,谋求政策融合,形成凝聚大合力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与淳安县人社局合作启动仪式现场。

加强政银合作。与淳安县人社局携手,助推“就近跑一次”改革,将人力社保服务搬进淳安农商银行28个营业网点大厅,整合加载社保、工商、税务、信息、房产等各类民生服务内容,把物理网点打造成民生服务便民点;与县农办建立战略合作,加强“益农信息社”建设,全面导入“益农信息社+丰收驿站”的“一站式”农村综合服务新模式,面向村民提供包括生产、加工等致富技术推广应用以及金融、保险、旅游、票务、医疗等各项便民服务;对接千岛湖建设集团,与千岛湖镇立体停车场停车收费项目进行合作,通过丰收卡闪付、扫码支付、签约代扣等方式,实现停车费用的快速支付;与学校合作,推进智慧校园项目的开展。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淳安县农合联会员,支持有机稻发展。

强化银企联盟。淳安农商银行作为淳安县农合联副理事单位,不断助推“三位一体”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信贷支农服务方式,为农合联会员量身定制了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贷款产品——“三位一体”融合贷。截至目前,该行对农合联成员授信比例达95%,授信额度2.51亿元,提供信贷资金1.86亿元。在为农合联会员提供信贷支持外,该行还成立“互助会会员担保保证金”,首批保证金存入1000万元,按放大3倍为互助会会员提供贷款担保。

问路转型丨把业务发展当成公益事业经营!一家农商银行扎根本土的创新实践

胡宏开

一个寻梦的人,脚步从未停歇。

庆幸做了记者可以走得更远,

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的微信号:hu183107233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