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檢監察報:檢查走過場,難怪「迎檢全靠台帳」

“不能一味要求基層填表格報材料,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評判工作好壞,不能工作剛安排就督查檢查、剛部署就進行考核,不搞花拳繡腿,不要繁文縟節,不做表面文章。”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點問題點到基層痛點上,出措施出到關鍵處,引來無數基層幹部點贊。 

安徽省安慶市幹部王某說:“早就該治理了!有的工作剛部署就檢查,查什麼呢?工作才開展,哪有內容可看啊,還不就是看材料,聽彙報?很多基層幹部整天忙於做臺賬應付檢查,哪有時間做實事?”

 “每天加班加點做臺賬”

作為一種激勵督促手段,必要的督查檢查考核對落實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十分必要。然而,凡事過猶不及。

政策剛出臺、工作剛部署就檢查,甚至倒回去檢查政策沒出臺、工作沒部署之前的內容,諸如此類的荒唐案例,在媒體報道中屢見不鮮。而督查檢查考核中存在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重留痕輕實績等問題,既不利於集中精力抓落實,也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損害黨群幹群關係,令基層幹部應接不暇、不堪重負。

一些工作,不管實際是否需要“留痕”、內容是否適宜“留痕”、有沒有條件“留痕”,都得建個臺賬,忙工作成了“忙臺賬”,這類現象最為基層幹部詬病。很多地方基層幹部普遍反映,不少工作的督查檢查考核都需要查看臺賬,不僅使臺賬成為部門的“光榮冊”,也使得“痕跡臺賬”成為給工作注水的“變形衣”。於是,“農村文化禮堂活動記錄本”“站長工作手冊”“道路養護手冊”“道路巡查記錄本”……各種各樣的記錄本、手冊應運而生,以確保有督查檢查考核時能拿得出臺賬。浙江省杭州市一社區幹部說,他們社區今年上半年光臺賬就做了30多本,每本都是厚厚一沓。“我們社區5名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做臺賬。”

一些地方和部門制定的考核方案照搬照抄上級要求,既不考慮基層實際,又急於出成果、見成效,變相倒逼基層在臺賬材料中造假。雲南省陸良縣有基層幹部反映,有的上級部門年底考核不深入基層檢查,而是直接要求各單位上報材料,憑材料定優劣。很多被檢查考核單位都是臨時加班“補課”,導致考核結果與迎檢材料掛鉤、與工作成效脫鉤,基層對此深惡痛絕。檢查走過場,難怪有人說“迎檢全靠臺賬”。

即便有了省時省力、省事省物的政務APP等新應用,也無法阻擋一些地方和部門督查檢查考核的形式主義之風。有的地方同志反映,當地實行APP巡河機制以來,本來河段長只需要將相關巡河信息通過APP上傳報告即可,但為了“面子上好看”“考核多加分”,依然重複製作紙質臺賬資料。為爭取考核“高分”,少數基層單位在製作臺賬時一味求全求多。河南省泌陽縣一名幹部反映,為積累做臺賬的資料,有的幹部下基層時光忙著照相留影、填寫日誌,用在真正工作上的心思有限,甚至“活兒不夠,留痕湊”。

花拳繡腿空架子,表面文章表面鮮

花拳繡腿空架子,表面文章表面鮮。遼寧省委黨校副教授鍾憲章認為,基層臺賬裡呈現的假、大、空、虛問題,一大根源正在於一些督查檢查考核流於形式、失之空泛,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急功近利,動輒將落實責任推給基層卻忽視自身落實。什麼都要留痕、什麼都要臺賬,一味要求基層填報表、報材料、定期報告,以至於出現了“督查檢查考核的人比抓落實的人還多”的現象,引發“以督查檢查考核代替落實”等問題。

歸納來看,督查檢查考核走形式、務虛績,危害不可謂不大——

勞民傷財。有的地方同志反映,應對各類督查檢查考核的材料摞起來比人都高。調查發現,湖南省岳陽縣一個村,今年前4個月就在扶貧費內列支打印資料費用達2萬多元,這些費用多數用於製作臺賬。數不清的檢查評比和迎來送往,不僅佔用時間而且靡費公帑,其中暗含的浪費和腐敗問題,不容小覷。

心神難穩。基層幹部不是“在陪同檢查”就是“在迎接檢查的路上”,檢查過後還存在挨批評、被問責的風險,如此這般哪還能安心幹工作?“幹得好不如彙報好,會工作不如會形式,會幹事不如會留痕”,這樣的反向激勵一旦風起成勢,豈不讓因忙於幹實事而顧不上搞總結、做臺賬的幹部暗自傷心?

凌空蹈虛。層出不窮的督查檢查考核,不僅助長了基層不務實效、不謀實績的問題,本身也在助長形式主義之風。有幹部反映,一些檢查負責人中午11點才到鄉鎮,11點半就要回縣城,下午還要去另一個鄉鎮督查。“10分鐘在鄉鎮會議室看材料,10分鐘在路上,10分鐘在現場”,督查檢查考核徹底淪為“走馬觀花”“到此一遊”,還能起到什麼實際功效?

督查檢查考核浮在表面,有的基層單位和幹部就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一些地方製作推拉式展板,內容大同小異,針對不同部門略有側重,哪個部門來檢查,就推出對應的展板。有的地方為應對名目繁多的“材料式檢查”,不惜在各鄉鎮設兩名信息採集員,專門製作各種表格,把“表面文章”做到極致。“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檢查者和被檢查者互相“演戲”,徹底成了“鬧劇”。

 讓督查檢查考核“是其所是”

督查檢查考核氾濫,臺賬太多壓得基層透不過氣,出路在哪兒?

鍾憲章認為,《通知》出臺得非常及時,一些具體的措施,既有極強的針對性,也有極強的操作性,為解決督查檢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指明瞭出路。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領導幹部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充分認識督查檢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嚴重危害,認真貫徹落實《通知》的要求。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錶示,首先要改變領導幹部的政績觀,充分尊重工作實際和客觀規律,不能把政策執行本身視為工作目標、政策效果,使改革空轉、程序空轉、制度空擺,更不能只重視過程而忽視督查檢查考核的實質意義。

《通知》專門提出,“改進督查檢查考核辦法,必要的記錄、臺賬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實績”。這意味著,要突出問題導向,既著重發現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又及時瞭解有關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要多到現場去,多看具體事,多聽群眾說,更多關注改革發展、政策落地情況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還要創新督查檢查考核方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優化第三方評估,提高督查檢查考核的質量和效率。而這些,《通知》中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此,莊德水認為,要摒棄惰性思維,不能過分追求形式上的臺賬和記錄,而應關注政策實效和群眾感受,讓基層真正從繁瑣的迎檢工作中解脫出來,做到在“減負”的同時“提質”。“另外,領導幹部要提高革新意識,創新督查檢查考核的評價方式,特別是在檢查有關制度措施是否完善時,不能僅僅關注那些成文成冊的文本、制度,而應關注那些真正好的做法和措施。實際上,在現實工作中,一些好的措施和做法還沒有成文,而成文的又不一定能得到落實。這些都應注意。”

“其實,無論是檢查者還是被檢查者,很多人都反映,雖然忙忙乎乎挺累,但是沒有實效。要使督查檢查考核工作起到實效,真正發揮激勵鞭策作用,不應該停留在紙面上、臺賬裡,而應該從尊重基層現實、尊重客觀規律的內在要求出發,讓督查檢查考核‘是其所是’。”鍾憲章認為,減少督查檢查考核的頻次、從以往重視臺賬轉為在看必要臺賬的同時,主要看工作實績,並不會降低督查檢查考核的威力,而是會更有力推動其發揮效用。更重要的是,落實《通知》要求,也不能搞形式主義。(華寧 未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