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的突厥族名将阿史那社尔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文史砖家


阿史那社尔(以下简称社尔)是突厥人,唐初少数民族军事将领,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他替李世民守宫门,唐太宗驾崩后他请求为李世民殉葬,以表对李世民的忠心。活人为死人殉葬,是突厥的野蛮风俗。即位的唐高宗否定了他的请求,所以社尔在唐初非常出名。

攻占半个西突厥

社尔智勇双全,11岁起担任部落首领,一干就是10年,从不征收赋税。有人劝他收取厚赋以供自己享用,社尔道:“部落富裕,我便满足了。”

626年薛延陀、回纥等部落反叛突厥,击败欲谷设。社尔救援欲谷设,也被薛延陀击败。社尔率部西走,投奔可汗浮图城。

630年东突厥灭亡,西突厥内乱,社尔乘机出兵,攻占半个西突厥,获得兵马10余万,自立为都布可汗。

不久,社尔发誓报仇雪恨,亲率5万骑兵征讨薛延陀,恶战100多天,社尔部下纷纷逃回西突厥,薛延陀趁机追击,迫使社尔败走高昌国。

归附大唐

635年社尔害怕西突厥进逼,便率部归附唐朝,唐太宗将皇妹衡阳长公主嫁给他。

640年社尔随侯君集平定高昌,唐军众将纷纷谋取战利,而社尔分文不取,唐太宗非常赞赏他的廉洁谨慎,赐他宝刀、锦缎,让他统领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

645年社尔随唐太宗远征高句丽,他与高句丽交战屡屡中箭,仍拨箭前行,所部奋勇作战,最终大获全胜。

征讨龟兹

647年社尔与契尔何力、郭孝恪等将领征讨龟兹。

648年社尔击破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龟兹为之震动,龟兹王率5万兵马抵抗,也被社尔击退。不久,攻克龟兹都城,龟兹王仓皇西逃。社尔率精兵追击600里,龟兹王退保大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社尔连攻40日终于生擒龟兹王。

社尔先后攻破龟兹大城5座,小城700余座,俘获男女数万人。唐军灭龟兹,西域震动,西突厥、于阗等国争送驼马、军粮。

649年唐太宗驾崩,社尔请求以身殉葬。唐高宗不许,改任他为右卫大将军,653年进封镇军大将军。

655年社尔去世,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赐谥为元,陪葬昭陵。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阿史那·社尔是唐初名将,突厥处罗可汗次子。据说因为机智勇敢,十一岁时就被任命为部落首领。他爱民如子,担任拓设十年,从不征收赋。后因突厥内部纷争,率部归附唐朝。 对于突厥王子的归顺,唐王李世民给予极高的待遇。不仅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又将皇妹衡阳长公主嫁给社尔,让他统领屯兵灵州。归附唐朝的社尔对李世民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唐朝。一生为唐朝拼杀征战屡获战功。



最主要的功绩如下,社尔担任交河道行军总管,随侯君集平定高昌。被赐宝刀、锦缎,封毕国公。后来社尔随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在与高句丽交战时,社尔虽屡中流矢,仍拨箭继进,所部奋勇作战,最终大获全胜,回军后兼授鸿胪寺卿。与各路唐军一同平定曾经反叛自己的薛延陀。薛延陀的被灭终于消解了社尔心中的仇恨。也使唐朝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



平定龟兹是社尔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当时社尔被任命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与契尔何力、郭孝恪等将领征讨龟兹。此战大获全胜,生擒龟兹王。平定龟兹使西域震动,西突厥、于阗等国都争相臣服唐朝,给唐朝纳贡。至此,唐朝势力深入到西域的纵深地区,控制了西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


后来唐太宗驾崩,社尔请求以身殉葬。突厥有活人殉葬的野蛮风俗,阿史那社尔想以这种方式表明对唐太宗的忠心。李世民深知社尔的为人,生前嘱咐唐高宗,任他为右卫大将军。后又进封镇军大将军。社尔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赐谥为元,陪葬昭陵,坟冢被修成葱山的形状,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


乐乐爱收藏


阿史那社尔,是东突厥汗国处罗可汗的次子,在公元609年出生,以下是他的生平:

620年,11岁的阿史那社尔在漠北设立牙旗,统帅薛延陀等铁勒部族;

626年武德九年,铁勒部族趁颉利可汗南下攻打唐朝指使突厥国内空虚而起兵造反,击败了阿史那社尔和欲谷设二人率领的突厥军队;

628年贞观二年,阿史那社尔被剥率领部族西迁,击败内乱的西突厥汗国,自立为都布可汗。在成为可汗后,阿史那社尔不顾劝谏,一心要攻打薛延陀为主的铁勒汗国。阿史那社尔以5万骑兵攻打薛延陀,激战3个多月都没有击败薛延陀。阿史那社尔部下发生士兵逃叛,最后被薛延陀趁机击败。阿史那社尔不得不退守高昌。

635年贞观九年,阿史那社尔因为害怕西突厥的报复,率领一万部族投奔唐朝,唐太宗封他为左骑卫大将军;

636年,

唐太宗将妹妹衡阳长公主赐婚给阿史那社尔,并封他为驸马都尉,掌管禁苑的兵马;

640年贞观十四年,阿史那社尔担任行军总管,和侯君集共同攻灭高昌国。攻下高昌国后,包括侯君集在内的其他将军都将高昌国的财宝占为己有,但阿史那社尔以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允许为由而丝毫不取。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因为阿史那社尔没有不问自取导致最后只能分配得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特意从自己那一份里拿出高昌宝刀和杂彩1000段给阿史那社尔,并让阿史那社尔验校北门左屯营,封其为毕国公。

645年,阿史那社尔又先后参与唐朝和高句丽和薛延陀的战争;

647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负责在西域的行动。阿史那社尔和铁勒将领契苾何力共同以突厥、铁勒十几万人击败龟兹国,迫使于阗国臣服唐朝。

649年,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尔表示愿意为唐太宗殉死。但唐高宗李治非但不同意,反而升任阿史那社尔为右卫大将军。

653年,阿史那社尔被封为镇军大将军;

655年,阿史那社尔去世,年47岁,被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配置昭陵。为了纪念阿史那社尔平定龟兹的战功,他的坟墓被建成葱岭的形状。

简述,处罗可汗儿子、统领漠北、自立为都布可汗,最后投降唐朝,成为一代名将。阿史那社尔在唐朝的经历,正是唐朝开放精神的见证,也是唐太宗部分汉人、蛮夷都视为子民的国策的见证。

唐朝的开放,就开放在它实行一个民族身份平定的国策。这才有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铁勒人契苾何力、栗特人安禄山、高句丽人高仙芝、突骑施人哥舒翰等非汉人名将。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阿史那社尔请求殉葬,高宗不允,6年后,阿史那社尔去世,陪葬昭陵算是得偿所愿了。

阿史那社尔十一岁时就当上了部落首领,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至于这个孩子有什么背景?相信不是每一个十一岁且机智勇敢的孩子都能当首领(•́⌄•́๑)૭✧,因为他是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

欲谷设共同建立雏形政府机构,关键人物有三:

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

颉利可汗之子:阿史那·欲谷设

本文的主角:阿史那·社尔

合伙人:欲谷设&社尔

统治区域: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

值得称道:社尔担任拓设(部落首领)十年从不征收赋税

可以说社尔是个缺乏有效管理的人(被管理)

明明是一员悍将,老天偏偏让他去做首领,做可汗,结果当然会非常糟糕,人品解决不了打仗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军事上在战略级别素养奇差,并且还不听劝说,最终被西突厥所乘,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最终促成他归顺大唐帝国。


左骁卫大将军→灵州(今宁夏吴忠)。

皇妹衡阳长公主嫁社尔,驸马都尉。

交河道行军总管。

统领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

加兼授鸿胪寺卿。

瀚海安抚大使。

昆丘道行军大总管。

借用一句评价:

刘昫:历代武臣,壮勇出众者有诸,节行励俗者鲜矣,矧蛮夷之人乎!如冯盎智勇守节,社尔 廉 慎 知足,苏尼失恩惠,史忠清谨。凡用兵破吐蕃、谷浑,勇也;心如铁石,忠也;不解万均官,恕也;阻延陀之亲,智也;舍高突勃之死,识也。

知足:

有人劝他收取厚赋以供自己享用,社尔道:

“部落富裕,我便满足了。”诸首领因此对他非常爱戴。

廉洁:

侯君集平定高昌。当时,唐军众将都私取战利社尔以未曾奉诏为由,分毫不取,后来接到敕旨,才领受一些老弱仆户和残次物品。唐太宗对他的廉洁谨慎非常赞赏,赐他宝刀、锦缎,并让他统领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

战功:

简单列举就是随太宗征讨高句丽、平定薛延陀、平定龟兹、大破羯猎颠、生擒龟兹王。

社尔先后攻破龟兹大城五座,共得小城七百余座,俘获男女数万人。社尔召集城中父老,宣示吊民伐罪之意,立王弟叶护为龟兹王。唐军攻灭龟兹,使西域震动,西突厥、于阗等国争送驼马、军粮。

总的来说是个廉洁奉公的好人,战功卓绝的好将军,帝王座下的得力下属,忠心耿耿的臣子。


古今通史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个朝代,基本上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汉人的统治也占了大部分时间,但是中国古代也是强敌环伺,干掉一个又有新的对手出现,主要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威胁着中原王朝的安全。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北方边境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防御重点。北方游牧民族民风剽悍,全民皆兵,以游牧生活为主,擅长马上作战。而中原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经济文化都高度发达,中原的繁荣一直为北方部落所眼红。

所以一直以来中原与北方部落都处于战争状态,势不两立。在中原王朝强势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相对来说会老实一点,但是中原王朝衰落时,他们就会趁火打劫,成为政权的催命符,而且往往是彻底消灭一个对手,又会有新的对手在草原上成长起来。比如汉朝和匈奴,晋朝和先辈族,唐朝和突厥,宋朝和女真族、契丹族,明朝和满族、蒙古族等等。

但是,唐朝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突厥族的名将,为唐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知道,唐朝跟突厥是势不两立的,突厥的颉利可汗甚至直接打到了长安城门口,要不是李世民心理素质强大,采用了心理战术,当时长安旧的被攻陷。那这个突厥名将是怎么回事呢?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的王族,突厥帝国强盛时期,东到辽河,西至咸海,用兵数十万,与唐朝针锋相对,战火不断。阿史那社尔原本是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他因为智勇双全被任命为部落首领,与颉利可汗的儿子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

阿史那社尔统治的部落,实行宽松的休养生息政策,甚至十年都未征收过赋税,其他部落的首领都对他十分爱戴。当时,颉利可汗一直想侵入中原,阿史那社尔也经常劝阻颉利可汗进犯中原,但是他的建议没被颉利可汗采纳,在渭水之盟中,阿史那社尔第一次见到了李世民。

渭水之盟不久后,东突厥发生内乱,薛延陀和回纥等反叛,阿史那社尔率兵救援也被薛延陀击败,不得已,阿史那社尔只能率部落往西逃走。之后,西突厥也发生了内乱,阿史那社尔趁机前去诈降,设计得到了西突厥大半的国土和兵马,自立为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重新崛起后,成为了突厥新的霸主,但是他始终忘不了薛延陀的反叛,一心想击败薛延陀,为先可汗报仇,部下劝他先稳定势力再说,阿史那社尔不听,执意要出兵对付薛延陀。两军交战一百多天,薛延陀再次打败了阿史那社尔阿史那社尔败走高昌国。

随后阿史那社尔只身入长安,向李世民投降,将自己和部下全部归顺唐朝。唐太宗封阿史那社尔为左骑卫大将军,并将自己的皇妹嫁给了阿史那社尔,阿史那社尔就成为了大唐的驸马,负责镇守灵州。

阿史那社尔归唐之后,与之前的屡战屡败简直判若两人,有史料记载阿史那社尔得到了唐朝军神李靖的指点,作战才能一路飙升,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侯君集奉命前往平定高昌国时,阿史那社尔作为副手随军,立下了赫赫战功。瓜分战利品时,阿史那社尔拒绝了自己的那份,唐太宗称他“清廉”,并封他为毕国公。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阿史那社尔亲自上阵,带着士兵奋不顾身的杀敌,丝毫不顾高句丽的箭雨,阿史那社尔中箭了也毫不在乎,士兵见他如此勇猛,也被鼓舞,随后也跟随主将奋勇作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

在大唐收拾外患时,阿史那社尔作为“天可汗联军”的统领率领十几万军队进攻薛延陀。联军所向披靡,连破鬼兹、处密等国的都城,又不断击败曾经的老对手薛延陀。阿史那社尔的一连串胜利使整个西域震动,他将大唐的边界推进到西域和帕米尔高原。

李世民去世时,举国同悲。突厥人有一种风俗就是活人为私人殉葬,阿史那社尔亲自面见唐高宗李治,要求为唐太宗殉葬。此时阿史那社尔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李治虽然为之动容,但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六年后,阿史那社尔去世,追随唐太宗而去。李治将阿史那社尔埋葬在了昭陵中离唐太宗最近的那块地方。

阿史那社尔虽然是突厥的可汗,也曾与大唐为敌。但是他爱护部落子民,为了部落子民的生存,他低下了头颅,投降李世民。归唐之后,对唐太宗忠心耿耿,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悍马功劳。最后唐太宗让他领兵击败了薛延陀,打破了他的心魔。阿史那社尔对唐太宗也非常感激,甚至为了唐太宗自愿殉葬。如此跨民族的君臣情义,在历史上也是很难得了。


历史风云阁阁主


阿史那社尔是初唐名将,是外族加入唐王朝并屡立战功的悍将之一,他对得起唐王朝,唐王朝也对得起他。

1、基本情况:

突厥王族,部族内部争斗失败投奔唐朝,之后在征讨高昌、薛延陀、高句丽、龟兹、于阗战争中屡立军功,51岁去世,毕国公、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谥元,陪葬李世民昭陵。唐安西都护府就是阿史那社尔平灭龟兹后建立的,下辖龟兹、于阗、碎叶、疏勒四镇,社尔大功。

2、人物评价:

(1)不错的谥号。忠肃恭懿曰元,从谥号可以知道,社尔一生没犯过错误,对唐王朝忠诚、恭敬,是个比较高的评价;与社尔齐名的铁勒族契苾何力谥号是“烈”,也不错;但比如百济族黑齿常之,被周兴陷害,死了就死了。

(2)不错的风评。从《新唐书》《旧唐书》记载的几件事情就可知道,此人很恭谨,不贪心,深得李世民信任。贞观十四年他刚来5年,平下高昌后,众将私下拿战利品,社尔说没圣旨不敢拿,圣旨下来之后也只拿破旧不好的,李世民很高兴;郭孝恪是社尔副手,好享受,用具奢侈,失误战死。之前要给社尔送这些东西,社尔没接受。李世民在郭孝恪死后也大发感慨,觉得社尔比郭孝恪强多了;

(3)史书评价:《旧唐书》说社尔廉慎知足,这四个字评价不低。

3、唐初重用胡将造就了盛唐气象,开元之后失去控制造成安史之乱。

唐初,阿史那杜尔等一大批外族将领加入唐军,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唐末。但唐初,文官任节度使,或者由李靖、侯君集等领兵大将为帅,胡人为冲锋陷阵的将领,既重用又控制。而开元之后,李林甫为了防止节度使入朝为相威胁自身,开始由胡将任节度使,唐玄宗接受了这个愚蠢的建议。之后安禄山不但直接任节度使,还同时兼三个重要军镇节度使,后来还被封王,唐王朝因此失控。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理工男读历史


在民间传说中,门神的历史原型被认为是唐太宗手下的两员猛将秦琼、尉迟恭,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他真正历史原型,其实是突厥族名将阿史那社尔。更鲜为人知的是,阿史那社尔本是突厥可汗,在降唐后又成为唐太宗的妹夫,并且在皇帝去世后一度还要以身殉葬,人生经历可谓极具传奇色彩。今天,我就来聊聊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出身东突厥王族,是处罗可汗的次子、颉利可汗之侄。阿史那社尔自幼便以智勇闻名于国内(“年十一,以智勇闻。”见《新唐书·阿史那社尔传》),年仅11岁便被任命为拓设(部落首领),并建牙旗于漠北,与颉利之子欲谷设分别统治属国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


阿史那社尔管辖漠北诸部十年间,从未向属部征收过赋税,由此遭到其他首领的嘲笑,说他不懂得经营致富之道。对于同僚的奚落,阿史那社尔却说:“如果属部丰衣足食,对我来讲就是最大的富足之事。”其他首领听后,都倍感惭愧,此后对阿史那社尔都倍加敬重。


颉利可汗上台后,先后数次入侵中原,导致两国间兵连祸结、仇怨日深。对于颉利可汗的举动,阿史那社尔严重不认同,他认为东突厥最大的威胁在于西突厥,而非唐朝,为此曾多次劝阻颉利可汗,但均未被采纳(“颉利数用兵,社尔谏,弗纳。”引文同上)。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颉利可汗再度大举攻唐,此时铁勒、回纥、薛延陀等部乘漠北空虚,全都反叛东突厥,并大败前来镇压的欲谷设与阿史那社尔。两年后(628年),阿史那社尔再次被薛延陀击败,因担心会遭到叔父的惩罚,便率众逃奔可汗浮图城。


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被唐朝击灭,而此时西突厥也陷入混战之中,由此给阿史那社尔壮大势力创造了绝佳条件。阿史那社尔为扩张地盘,便派人向西突厥咄陆可汗诈降,在麻痹对方的情况下,突然大举偷袭,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攻占西突厥近一半国土。阿史那社尔既然兵强马壮,便自立为可汗,史称都布可汗。


后遇颉利灭,而西蕃叶护又死,奚利邲咄陆可汗兄弟争国,社尔扬言降之,引兵西上,因袭破古蕃,半有其国,得众十余万,自称都布可汗。见《旧唐书·阿史那社尔传》。



阿史那社尔自立为汗后,对薛延陀当年的背叛行径耿耿于怀,于是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发重兵讨伐薛延陀,结果大败亏输。阿史那社尔兵败后,不敢重返可汗浮图城,便一路东向逃至高昌国,数年后又因畏惧西突厥前来进讨,索性便率部归降唐朝,时在贞观九年(635年)。


唐太宗此时正致力于用兵西域,所以在听闻阿史那社尔归顺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为表示笼络之意,不仅将他的部落妥善安置在夏州,还下令阿史那社尔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并把皇妹衡阳长公主嫁给他为妻,与其结成至亲关系。



阿史那社尔入朝后,因为忠诚勇敢深得皇帝信任,不久便被授予宿卫重任,屯兵于皇家苑囿之中,负责保护皇宫安全(“九年,率众内属,拜左骑卫大将军。岁余,令尚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典屯兵于苑内。”引文同上)。虽然正史没有明言,但“门神”真正的历史原型,无疑是阿史那社尔,而非秦琼和尉迟恭。


阿史那社尔守卫皇宫长达五年时间,期间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深得太宗皇帝信任。从贞观十四年(640年)开始,阿史那社尔作为朝廷倚重的大将,先后参加过讨灭高昌、远征高句丽、平定薛延陀、攻拔龟兹等战事,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毕国公,极受朝廷礼遇。


因为唐太宗对阿史那社尔有庇护、提携之恩,所以在太宗驾崩后,阿史那社尔出于对恩主的感激之情,请求以身殉葬。新即位的唐高宗闻讯后,赶紧派人加以劝阻,并言明先帝遗诏不许阿史那社尔殉葬,后者这才作罢(“属太宗崩,请以身殉葬,高宗遣使喻以先旨,不许。”引文同上)。



此后数年间,阿史那社尔继续辅佐唐高宗,并接连晋升为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所受宠遇不减于前朝。永徽六年(655年),就在太宗皇帝驾崩6年后,阿史那社尔带着对故主的深深思恋,也在病榻上寿终正寝,享年才52岁。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阿史那社尔,系唐朝名将,并且娶了唐朝公主,突厥族,同时是唐朝驸马。

阿史那社尔堪称唐朝名将,真正做到了南征北战——他为唐朝,向东,打过高句丽,向西,打过突厥和龟兹。

可谓一生战功显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