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欢的那一个?

一只安静平头哥


因为孝顺的孩子性本善,他们会将自己父母当做天,他们对父母的孝顺从来就不求回报。我父母过去一直不太喜欢我,心里只有弟弟,他们二位的养老一直是由我来负责,但是他们一直看不上我,他们的身体我一直操心,有病就带他们去医院,一次带爸爸去医院爸爸和我吵架,说我就知道带他看病,还是儿子好,一回来就带他去旅游,说我照顾他们太啰嗦了,嫌我烦,我说,如果不是自己的父母我才懒得管你们呢,我自己出去旅游好不好啊?整天还要操你们的心,为了你们我牺牲了我很多的自由时间,老公都说我,那么爱玩的人楞让父母给缠死了,然而爸爸还说过他的一切都留给儿子,我说行!谁让你们是我的父母呢,我一切照办就是了,照顾爸妈十几年,虽然辛苦有时也很委屈,爸爸去年去世,还剩下一个痴呆将近十四年瘫痪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妈,我再尽最后几年的义务,待老妈百年后,我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善待自己,将自己过去所失去,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梦想尽量地一一实现,为父母养老送终我无怨无悔,将来我不会留遗憾,坦然地潇洒地过好自己的后半生。


小财神71016950


说一个昨天看到的真事吧,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老家大娘有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大堂哥、二堂哥。大哥在杭州开公司当老板,二哥在家里做点小生意一直没啥起色,属于半玩半挣钱的性质。这是家庭基本情况。


半个月前大娘头上长了带状疱疹,在镇卫生院、县医院一直没看好,二哥就给在杭州的大哥打了电话,大哥当天就风风火火地赶到家,第二天就开车从老家把大娘带到了省会,然后直奔省人民医院。


大哥托人找了专家,从就诊到住院到各项检查一路多加关照,又说趁着这个机会,把大娘长时间的慢性胃病好好治治,又在医院附近找好了宾馆,说是哥俩一替一天在医院照顾着。而二哥呢,一会上个厕所去了半小时,回来就在病床边看手机,说去吃饭,在网上看到附近有一家好吃的,明明5分钟的距离,却吃了1个多小时才回来,问他,他嬉皮笑脸地说“走错路了,走了半小时才重新找回去。不过饭是真好吃啊。”


我明显看出大哥脸色不好,质问二哥为何去了那么久,还跟我说“你看你二哥搞笑不搞笑,一顿饭1个小时”,语气中带着抱怨和不满。我隐约觉得兄弟俩之间有一些矛盾,但二哥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在旁边无所谓的样子。


晚上一起出去吃饭,我刚要给大娘夹菜,大哥立刻说:“那个菜你大娘不能吃,我给她叫了***菜,一会上来”,再看二哥,自顾自地喝着酒、吃着菜。大哥又开始说话:“真能喝酒啊。”语气中满满的嘲讽,让我这个堂妹都觉得有点尴尬。我不太明白,几年不见,为什么现在大哥这么嫌弃二哥呢?


吃完饭我们回去,由于不太远所以我们是走路。路上二哥突然说:“妈咱们先去宾馆歇一会呗,我想洗个澡。”但大哥说,能在医院就在医院,万一有不舒服呢?要洗你自己去洗!


然而这个时候大娘说话了:“**(二哥的名字)要洗澡,那就过去呗。”二哥像赢了一样笑了,大哥也笑了,无奈和失望的那种笑,然后扭头就是一脸的不甘和微微的怒气——我瞬间明白了,明白了大哥为什么总是言语之间奚落二哥。


我们继续往宾馆方向走,但到了一个小路口,一阵风吹来,大娘顿时头疼起来,险些站不稳,疼得喊了起来。大哥喊道:快扶咱妈回医院!还洗什么澡!


大哥说完那句话,扔下我们就走了。我猜想他是有点生气了吧。



回到这个问题上,“为什么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欢的那一个?”


在我看来,大哥要能力有能力,孝顺父母的物力财力实力也有,然而他对父母的给予还不及弟弟对父母的一个请求,好像是你帮助我们是应该,而老二向我们索取也是应该。这落差未免是太大了。但二哥“致胜”的法宝是什么?是陪伴——他常年在母亲身边。


人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我替大哥感到委屈,但又能理解大娘喜欢二哥。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可能就是如此微妙又复杂吧。


智汇魔方服务号


六个指头有长短,就是孩子都孝顺,也会有优劣之分的。

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对于孩子的评价,往往适得其反,谁最孝顺谁落的不是就最多呢?这是因为:

一是最孝顺的孩子没事有事总是往父母家里去看看,也不在乎老人说些什么。所以老人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总是发泄到他的身上,显的不孝顺一样。而不孝顺的孩子平时就不怎么登门,如果你嘟囔他一会,说不定十天半月的不离你了你还敢说他们不沾弦吗。

二是老人家里有活,谁孝顺谁帮忙。干的好了应该的,干的不好说你不好好干,落下话把子让父母数落。不孝顺的有活也不干,也就没有了干好干不好的事儿,所以反倒落不下不事,显得倒是好孩子了。

三是孝顺孩子没事跟父母拉拉家常,逗父母开心,但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言差语错的惹到了老人,反而会嫌你贫嘴。不孝顺的孩子很少找老人唠嗑,偶尔有一次也是净找好听的说,不惹老人着急。所以反而得到老人的赞誉。

四是孝顺孩子不敢跟父母吵闹,怕惹老人生气,所以会逆来顺受。父母知道说他没事,就会说长道短,埋怨批评。不孝顺的孩子不等老人说道,就已经急不可耐了。那敢有半点怨言,因为怕人家就不敢说人家,就显得他们好了。

其实老人也知道谁好谁坏,只是孝顺的孩子能受气,才可以骨头里挑出刺来。而对那些不太孝顺的孩子,就是敢怒不敢言了。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这种现象真的很普遍,十个指头总有长短,难得一般齐的,一方面,大小先后有不同,一方面父母真的喜好偏心不公,也有各人立场,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形成的,造成的原因必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爱哭的孩孑有糖吃,老实的孩子多吃亏,孝顺实干的往往不会说,会说的多不会干。人都有好捧不爱被责的特点,上了年岁的人就更突出,实话实说常不受喜欢,付出越多越不讨好,曲意逢迎,谎话连遍,会哄会骗的却是得宠爱,孝顺的爱管事儿,更易被评说不讨好,不做事的,只会哄哄蒙的却得褒奖。老人形成了固定思维,总有细婆煮饭㶶㶶香的偏心,不喜爱的那个怎么做都是不讨好的,喜欢偏心的那个做得多不好,也是好的。父母不公,过分偏心溺爱是主要的一大原因,儿女自私,各打小九九也是一大因。儿女多的,父母往往偏爱溺小的,对大的却严要,结果就出现两极端,大的怎么孝顺多做,也不落好,小的被偏爱溺爱娇惯了,根本不知孝不去孝也不今被责备,如此的事,在千千万万家庭中,实在太多了,我见过不少,我的父母也是如此。





树德汉硕


我赞同,我们家也是这样,我爸兄弟五个,我爸是老大,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但是最能吃亏和最孝顺的一个,家里🈶好吃好喝的,爷爷奶奶就说弟弟在长身体,给他们吃,家里🈶重活,就是弟弟们还小干不了,后来我爸爸结婚生子,家里所有活,就我爸我妈干,我爷爷奶奶说最多一句就是,长哥比父,长嫂比母,到后来二叔三叔都结婚了,到分家的时候了,爷爷奶奶更过分,就只把我们分出来,就分给我们一间房子,那个时候我几个月大,我姐三岁,爷爷还说,都是女娃,一间房够住了,后来我爸为了养活我们学了木匠,没有几年我们家生活改善了,盖了三间房子,是我们哪里最好的房子,爷爷奶奶又经常去我们家,说你当哥的,长哥比父,生活也宽裕了,你弟弟小孩还小,你当哥多帮帮,为这我爸我妈吵过好多架,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爷爷一去我们家,我爸我妈就吵架,后来长大了,爷爷奶奶年龄也大了,我们家又都是女孩,更偏心里了,从我记事重来没有吃过奶奶家的饭,以前还恨爷爷奶奶,都是孙子,为什么待遇不一样,农村的重男轻女严重,也不能怪爷爷奶奶,现在爷爷奶奶都过世了,


maomao8557


其实没有之回事,我家兄弟姐四个,父母都疼爱,我是最小的儿子,现在工作是最轻松的,哥哥们都是国家干部,处厅级领导,姐姐在国外,所以父母由我照顾,哥哥们工作忙,他们连自己家都顾不上,孩子从小自我料理能力很强,嫂子们也是公务员,对于父母,他们过年过节,放假时,来看望,每月寄些父母的赡养费,父母身体不好,去住院,他们请护工照顾,说我平时辛苦不让我太累,我父母对我们是从来不偏心单独喜欢,我们的孩子都是他们带大的,当年爷爷奶奶也一样对我父亲兄弟妹七个都一碗水端平,也没有谁不孝顺,谁最孝顺,当然我老婆家就不一样,她们家重男轻女严重,从小把大舅哥小舅子当祖宗供,老婆和小姨子当佣人,老婆和小姨子都远嫁,小舅子是岳父母最疼爱的,现在只有他很孝顺,岳母去年摔倒断脚,他请一个月假回家乡照顾,岳母伤好了,又接到他家住半年,我让老婆给岳母一万,老婆不肯,被我骂了之后,她把当年的辛酸苦难事告诉我,原来她小时候过年,家里有筺桔子,她和小姨子只准吃两个,小舅子大舅哥随便吃,所以父母最不喜欢的子女最孝顺这种说法不正确。



南国观望


说说我自己的事吧,我爷爷总共有四个儿女,但是都不喜欢女儿,我爸也不喜欢我,更不谈我爷爷了。从小我爷爷就不待见我,从来不跟我买吃的买穿的,甚至抱也没抱一下,话也懒得跟我说。只要我表哥回来了,完全不同的待遇,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他。我上初二那年爷爷就去世了,我爸叫我那天别上课了去看爷爷,老妈说爷爷这么不喜欢我去了干嘛呢?于是就没去了。再等我毕业以后,我基本每年都会从外地回来跟爷爷奶奶烧纸钱,除草什么的,他生前疼爱的儿孙们没有一个去看他,连我爸都不去了,知道我会去,这个事就象征性的全权交给我了。每次一大片坟墓,只有我只身一人去……不过我觉得没什么,也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张镱霖


我想说,为啥不孝顺的往往是不待见的那个,就是因为孝,顺二字来的,既要孝还要顺,往往不孝顺的是那些不能顺着父母说,做的孩子,也就是不能由着父母做的事和人,看到父母做了不对的事就说,不由着父母性子,但该说说,事还是该做做,就是不落好,因不懂得顺也是孝。

我就有亲身体会,我父亲生前几年就跟我说,你看你哥以前老跟我拌嘴,不听话,我说什么都要说几句,现在不了,就你还跟我犟。我说您年龄大了,看到您在外,有说的不太适合的话我被后跟您说一下,注意一下,省得以后让人误会,虽然我说的不好听,但是为您好,跟父母家人长那心眼啥用,是提醒一下。可父亲就是不爱听,但父亲有啥话还是爱跟我说。有一次父亲明明是做错了,但父亲就是不承认,父亲说让我给你认错,是不可能,我就说,不是让您给我认错,有啥意思,我就说这个理,只要您明白就行了,谁让您认错。

说白了,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那种人,费力不讨好,我总觉得,做自己该做的就好了,待见不待见都是父母就行了,不待见肯定有不待见的理由,就是孝,顺二字组和没有做好。


东72607259


很委屈,是吧?也很不可思议!这个现象也确实存在,让人费解。

我老妈时常说到一件往事,很感慨。

老妈说,她和我爸结婚以后,一锅两碗一大炕就开始了独立过日子。我老爸是大城市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们这里当老师。

我妈那时候是代课老师,还是农村户口。经人介绍,老爸工人家庭出身,老妈农民家庭出身,都根正苗红,互相也不挑剔,就结婚了。

老妈那时候一边教课,还一边种她那二分地。老爸这个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虽然从来没种过地,既然已经成了农民的女婿,就也入乡随俗,有时间就到田间学着干农活。

老爸虽然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却特别勤快。三下五除二把自己家的农活干完了,就屁颠屁颠的去给我姥姥家干农活。

你说人家一个知识分子这么任劳任怨地给你家干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是我姥姥姥爷不但没表扬我老爸,还把我老爸给抱怨了一通!说我老爸间苗,苗没留下,草儿都留下了!当时说得我老爸面红耳赤,一声都没吭!

还有一次,老师们分肉票。我老爸用分到的肉票辛辛苦苦排了两小时的队买了块肉,自己一点都没舍得吃,就拿去孝敬给我姥姥姥爷。

可是我姥爷一看那块肉,就抱怨到:哎呦我的傻姑爷,你咋买块血脖儿回来了!都没人要的破地方儿,卖给你了!我老爸当时又弄了个大红脸!

有意思吧,就这样屡次三番地受打击挨埋怨,可我老爸孝敬岳父岳母的心依然不变。很执着!我老妈也是的,当代课老师挣的工资全数交给我姥姥。平时自己啥也舍不得买,只要我姥爷一说想啥吃了,下血本去给淘换!

可是我老爸老妈在我姥姥姥爷那里从来都排不上号。只要我大姨、大姨夫,老姨、老姨夫一回来,我姥爷就跟招待客人似的招待两姑爷。可对我爸从来没这待遇。

唉,寒心呐!

可是念叨归念叨,我老妈老爸对我姥姥姥爷那份孝心从来没改过。吃点啥换样儿的,新鲜的,好的,首先得给老人送过去,否则自己吃不下去。

以后,我老妈转正成了正式老师,老妈老爸工资也都高点了,对我姥爷姥姥就更经心了。

大姨老姨都嫁到外地离得远,偶尔回来一趟也都跟客人似的。我老妈老爸伺候我姥姥姥爷很多年,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位老人生活直到姥姥姥爷去世。

后来老妈再念叨这些往事的时候,我老爸就说:父母也就是发发牢骚,做儿女的何必计较这些,只要无愧于自己的心就行了!


爱化绕指柔


今天跟安然妹妹聊天,她有些情绪激动,跟我说了很多话,她说父母偏心的厉害,好事都是哥哥和弟弟的,没有她什么事。😄

她说哥哥没钱了,回家跟父母说,父母就慷慨解囊😄,弟弟要用钱,父母也给,轮到她就没了。

她说有一次交养老保险的机会,缺两万块钱,父母没给拿,借也没有,她错过了那个机会,到现在也没有养老保险。

安然妹妹说,有一次妈妈病了,她当机立断送妈妈去了医院,妈妈恢复的很快,妈妈大小便失禁,都是她在身边护理的,哥哥弟弟都没来。

我也有点为安然妹妹鸣不平,她的父母有点过分,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一马当先的还是她。

如果父母当初肯借钱给她,她的养老保险问题已经解决了,不会像现在这么难。

她以前是老师,是通过考试去的,后来被辞退了,我很奇怪,通过考试,当了好多年教师,会被随随便便的清退吗?她们的养老保险去哪里交呢?谁来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