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古道史话,跟随历史的脚步追溯闽广通衢重要节点


揭阳古道史话,跟随历史的脚步追溯闽广通衢重要节点

旧时揭阳县全景地图




揭阳在潮州与惠州之间。在古代,这里是潮汕地区通往珠三角地区间的重要通道,其驿道系统是南粤古驿道六条线路中潮惠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181年,时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平定潮州“沈师之乱”返回广州途中,写下了《揭阳道中》诸诗,为我们今天命名揭阳境内的这段古代驿道,提供了文献依据。事实上,清乾隆之前,桃山都铺前渡就已立有“闽广通衢”“揭阳古渡”的牌坊,早就勾勒出揭阳古道的历史地位轮廓。


揭阳古道史话,跟随历史的脚步追溯闽广通衢重要节点

大溪古道是揭阳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揭阳古道以其作为“闽广通衢”的重要节点,固然也就可称广东重要古道之一了,其地位仅次于梅关古道。

揭阳古道也就是“闽广通衢”潮州至惠州这一段,故而也叫潮惠道。潮州通往省会,有南北两条驿道,一北(上)一南(下),此为其南部分,因此也叫潮州南(下)路。其北路大抵在今梅州境内,故揭阳古道为潮州南路潮汕境内的最重要部分,在研究与发掘利用上,有不可代替的地理信息价值。


揭阳古道史话,跟随历史的脚步追溯闽广通衢重要节点

揭阳炮台古驿道


绍兴间林安宅《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是最早记载今称揭阳古道的这条官路建设的最早文献。写及此路长度、特点以及建驿植树以方便行人的过程。元代所修《潮州三阳志》曾予收录。只是当时所设驿铺数量与名称、铺兵数量等没有具体记载,不得而知。

根据《元史》卷15《站赤三》所载,元时把宋的驿馆改称站。同时增辟由抚州,经汀州、梅州至潮州的道路全长1600余里。南路除了驿改站外,没有太多的变动。但是水路得到了加强。

明初所编《潮州图经志》(彭妙艳辑校)《公署》一节目,对于南路驿铺有着具体记载,这是洪武四年建设成果的体现:“南往惠州府海丰县(当时陆丰县尚未建置——彭注)界,馆驿四所:桃山驿,系揭阳县管。马五匹,驴三匹。灵山驿、武宁驿、北山驿,以上三驿系潮阳县管。每驿马五匹,驴三匹”。嘉靖初,惠来县建立以后,武宁、北山二驿及原属海丰的大陂驿俱在境内,成为本文所记揭阳古道的重要设施。从上可见,潮州南路出入口与主要路段都在揭阳境内,这是我们把它纳入揭阳古道的客观依据。


揭阳古道史话,跟随历史的脚步追溯闽广通衢重要节点

揭阳炮台古驿道上的牌坊


还有一条由递运所管理的“急递铺”,从明初起覆盖于这条官路上:由潮州城南抵惠州府海丰县界,由揭阳、潮阳二县(嘉靖后增加惠来县),铺舍(每铺设一铺司四铺兵)计三十三所,其中属当时揭阳县管者有凤翥铺、登岗铺、桃山铺、官溪铺、渔湖铺、县前铺(从官溪铺到县前铺是桃山铺的西叉线)。东叉路则由桃山铺过京北渡入于潮阳。从潮阳县城再西转惠来而至海丰,其中在今惠来境内,由东到西,有黄岗铺、山内铺、武宁铺、径口铺、新径铺、茶市铺、新市铺、禄昌铺、北山铺等。此外还有从海丰析入的大陂、葵潭等铺。

入清以后,揭阳古道逐渐向西转移,不再迂回于潮阳。其主要铺递节点为桃山、官溪(塘埔)、渔湖(钟厝洋)、揭阳县前(中山路)、普宁县前(洪阳)、乌石、云落、葵潭。在民国期间由于公路的开辟而退出官路系统,部分残余成为历史交通古迹。

其存在七八百年间,为揭阳乃至广东的经济、军事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贡献有待发掘、总结,而对其进行活化利用,发展旅游事业,价值与潜力都不可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