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儿子北伐失败两国以叔侄相称,老爸却因此沾沾自喜

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时,南侵结果金败匆匆撤退。这本应该是南宋的胜利趁机收复中原的最好时机,但是高宗得过且过无意主动北伐,因此丧失了北伐收复中原的最好机会。此时朝廷形势发生变化主和派迫害立下战功的刘锜被气的吐血而亡。此时宋高宗决定用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为最高军事统帅。但此人为人谨慎,对高宗皇帝是惟命是从。引起朝中哗然遭到大臣们反对,主战派控制朝中局势,高宗诏命居然被否决了。高宗迫于压力被迫禅位给赵昚(shèn)后来的宋孝宗。

五十步笑百步!儿子北伐失败两国以叔侄相称,老爸却因此沾沾自喜


而赵昚在做建王时,就表现出和宋高宗不一样的政见。当时金兵南侵时他曾主动请求迎敌,他在对金态度上是十分鲜明,孝宗即位后朝廷气象一新。孝宗6月即位一个月后便下诏为岳飞父子平反官复原职改为后葬。命人寻访岳飞后人准备录用。第二年三月,拜自己老师史浩为右丞相,提拔宋高宗宁愿亡国都不会使用的主战派有名的抗金将领张浚为枢密使统领军事大权,带领江淮兵马开赴建康与金兵对峙。在孝宗皇帝抗战情绪高涨一心锐意北伐影响下朝廷开始对金采取强硬措施。

五十步笑百步!儿子北伐失败两国以叔侄相称,老爸却因此沾沾自喜


孝宗新皇登基一心要做出政绩,在四月份张浚便上书孝宗决定北伐,当时两位宰相极力反对,觉得发动北伐尚不充分有点冒进,孝宗皇帝不听急于北伐树威信。然而张浚长期被打压排挤压抑久了,好不容易遇到了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也想摩拳擦掌利用北伐建立功勋便和孝宗皇帝一拍即合,派两员大将带军对金进攻,发兵6万号称20万大军进军淮水备战。这场战争发起的实在太仓促,军心不稳定,战术不充分,两员大将间也是矛盾重重。在符离被打得大败。经历符离之败对孝宗的打击非常大,锐意进取抗金决心被动摇了。便罢免了史浩右丞相,重新起用主和派汤思退为右丞相。而汤思退是秦桧的余党迫害主战派刘錡的背后元凶,靠山是太上皇赵构。他一上台便积极主张投降求和,气得孝宗皇帝大骂其为卖国贼,然而孝宗也摇摆不定自己主张北伐却又惨败。想战又有失败的阴影。而自己心腹龙大渊和曾觌又天天叫着各种不足不予支持,再发动战争似乎也不能胜利。孝宗便动摇再次北伐决心。孝宗举棋不定时主和派汤思退便搬出太上皇赵构。孝宗在位二十七年,有二十五年都是活在太上皇的阴影里。汤思退甚至说,国家大计,必须面奏太上皇后从事,要挟他交还权力。孝宗皇帝越来越倾向于和议。终于导致了隆兴和议。这也成为在孝宗皇帝执政的27年里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北伐,这次的和议是继秦桧绍兴和议以来又一次屈辱的和议。除割地赔款外,由君臣关系就变成了叔侄关系了。国书称呼变更叔侄关系言辞恭谨。就是这种屈辱的和议赵构却沾沾自喜。他曾与金国自称臣,现在孝宗称金帝为叔。君臣变成了亲戚自己的身份变成金国的大哥,因此非常得意。

五十步笑百步!儿子北伐失败两国以叔侄相称,老爸却因此沾沾自喜


此时主和派汤思退及其同党却攻击张浚“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孝宗在汤思退主和派的唆使下最终于四月便召张浚入朝罢相 。四个月后,张浚在离京途中含恨而终。至此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

事实上隆兴议和是基于一种新的政治地缘的实力平衡,金朝的让步在于内部的不稳定,而宋朝的妥协则在于战场上的不争气。离开这点,空谈议和是否平等或者屈辱与否,都是意义不大的。因和议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而隆兴北伐也成孝宗皇帝执政27年里唯一一次北伐,而孝宗也因此成为南宋历史上唯一最有作为的皇帝。

总有一个人在坚持,总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诗为媒,驭歌而行。不喧哗,自有声。—— 诗音传媒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有不同见解畅所欲言让我们互动起来!请关注点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