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名將爲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文章標題“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歷史上的歐陽修不僅是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更是宋仁宗時期非常重要的高級官員,他對於國事盡心盡力,為官盡職盡責,總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並勇於承擔責任。堅忍不拔、剛毅不屈是歐陽修性格特徵,正是這種性格讓忠臣歐陽有時候也會辦錯事,歐陽修的一片愛國之心,卻讓另一個大忠臣蒙受了不白之冤,成為宋史上一段難解的公案。而蒙受了不白之冤這位忠臣就是北宋名將狄青最終卻因六個字鬱鬱而終。同樣忠心的歐陽修為何會害死忠心耿耿的狄青呢?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宋仁宗的嘉佑元年夏天,東京汴梁暴雨連綿遭受水災。就是在這樣遭水災的情況下,歐陽修向皇帝上了兩道奏章《論水災狀》和《再論水災狀》論證水災發生了以後和朝政有什麼關係。歐陽修列舉三條引發水災原因其一:宋仁宗長期不立皇儲,對祖廟不敬致使上天降雨懲罰。其二:朝廷埋沒人才沒有選賢任能使得上天震怒。其三:天人感應理論罷免樞密使狄青“以塞天變”。那麼歐陽修為什麼要罷免狄青?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在北宋時期由於宋太祖趙匡胤吸取唐朝滅亡教訓,以及自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一事實。便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並且處處削弱武將權力進行制約。然而此時的狄青身處高位樞密使相當於是武宰相,而狄青本是武將出身此時權力過大這樣就打破了宋朝為抑制武將的基本目的。所以歐陽修、文彥博等人就以天人感應“以塞天變”提出罷免狄青。歐陽並且在《論狄青札子》中說“水者,陰也。兵者,陰也。武將者,亦陰也。”所以上天才下雨示警。那麼狄青何許人也?是怎麼被宋仁宗所賞識,從當時地位卑微的軍人當上位高權重的樞密使的呢?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狄青是山西人,在北宋和西夏的戰鬥過程當中成長起來的一位軍事家。狄青作戰非常地勇猛,作戰中披頭散髮,戴著一個銅面具對敵人非常有威懾力。他有萬夫不當之勇是一員驍將。而且作戰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在同西夏四年的戰役當中,他一共參加了二十五次戰役身中八箭,有很多是致命傷,所以在西夏作戰過程當中因為屢立奇功。被當時負責西夏作戰的范仲淹拔冗親自召見,覺得他是個可造就之材。於是贈狄青《左氏春秋》反覆叮囑:如果身為將領,不知古今之事只是一介粗鄙武夫而已。得到范仲淹的慰勉,狄青鞍馬之餘手不釋卷閱讀了大量的史籍兵書。讀書之後狄青無異是脫胎換骨,很快在西北軍界聲名雀起並且得到了宋仁宗的賞識。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慶曆四年六月,宋仁宗決意提拔狄青知渭州,此舉立刻在朝堂之上引發了一場強震。朝臣一致強烈反對此項任命,尤其是諫官餘靖接二連三的上書,他認為渭州乃是國家西北重鎮,從前范仲淹都不能專任其政。如今卻要讓狄青一介武夫主持當地軍政事務,實在是難以讓人接受。多年來宋祖宗家法的浸淫之下,在士大夫文臣心中早已對武夫不得專任地方一事形成了共識。而宋仁宗非常賞識狄青認為他的軍功就應有相應的身份地位,在西夏李無昊稱臣後,狄青歷任副都總管、防禦使、節度使,數年後召回京師,改任樞密副使。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而在狄青當上樞密副使不久,廣西就爆發了少數民族的起義,起義軍一直打到廣東,當時滿朝震驚派遣很多的人去剿滅起義軍但都失敗。在這樣的情況下狄青主動請纓,並且率軍平定廣西內亂。在狄青得勝歸來,宋仁宗在朝中大臣再三勸諫過程中還決意擢升他為樞密使。而狄青也在朝臣的非議中做了樞密使。以戰功而位極人臣這在北宋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歐陽修等人極力勸諫宋孝宗罷免狄青,並且給出了充分的理由。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第一:歐陽修認為狄青此人出身低微。由於在北宋凡是像狄青這樣做將軍出身的人,他出身確實很低微。在奏章裡明確地講狄青算不上是古今名將,過分地重用頗為不妥,會影響到朝廷整體的觀感和印象。第二:在北宋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以戰功而位極人臣。這樣會造成天下的軍人都會仰慕狄青要追求這樣的政治的地位。讓軍人身處高位對國家不利,朝廷不需要一個軍人做到宰相的位置,不符合朝廷制約武將體制會使國家利益受損。第三:狄青以如此低微的出身,僅憑軍功而做了宰相,對國家沒好處,對狄青本人也沒好處。就算狄青本人忠心耿耿難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被亂兵裹挾引起叛亂。所以罷免狄青離開樞密使的位置是對他最好的保護。


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以上理由確實是依據充分,然而狄青忠心耿耿同樣也深得宋仁宗信任。在奉行文官治國的北宋,武將不僅地位比文官低,而且在朝中不掌握話語權,狄青出身低微,卻能夠位居武將之首,以歐陽修忠誠剛直的為人來說,同樣不會故意陷害狄青,而歷史根源造就了武將先天不能位居高位掌握實權的基本事實。就算狄青再忠誠也會受到朝廷質疑,最後宋仁宗還是罷免了狄青。然而狄青也曾找過主張罷免他的一人文彥博申辯此事,而文彥博就用了六個字“無他,朝廷疑爾。”讓狄青非常地驚恐,連連倒退了好幾步。意思沒有別的理由,朝廷不信任你。後來狄青去了陳州做知州,朝廷依然不放心他,每個月兩次派宦官去探望他,實際是觀察他的變化。而當時狄青嘴生毒瘡,一個月後抑鬱而終時年四十九歲。就這樣一位軍功赫赫的忠臣在另一幫忠臣的非議中逝去,不免讓人哀婉讓人痛惜!

歡迎閱讀“北宋第一名將為何因六個字鬱鬱而終?歐陽修是忠臣蒙冤的始作俑者”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