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琪死了」上熱搜,患這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古裝劇《如懿傳》正在火爆熱播,永琪因病早逝的劇情讓很多觀眾惋惜,這位乾隆皇帝的第五子文武雙全,深受乾隆喜愛。但是25歲卻因病離世,讓很多網友感到疑惑的是,永琪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皇親國戚患的這種病很少見嗎?如今患了這種病也會危及生命嗎?

“永琪死了”上熱搜,患這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永琪患的病本身不難治 誤治加重病情

據史料記載,永琪一直被“附骨疽”這種病所困擾,且是逐漸加重,以至於乾隆對其倍加憐惜:“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以慰其心。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副主任醫師介紹說,附骨疽屬於中醫外科病名,是生於骨上的一種瘡瘍。據清代著名中醫著作《醫宗金鑑》所述,此病不是什麼不治之症,“系調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時也是可以治癒的。

那麼,皇子永琪怎麼會死於這種病呢?根據太醫院記載,永琪病重曾大量服用人參。服藥後,病情卻未見好轉,日漸加重,沒多久就辭世了。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陳可冀教授曾就此評論到:“五阿哥以弱冠之年日進半兩,亦嫌過量。”由此可見,永琪病重時候的治療方法有欠妥的地方,至於是不是宮鬥劇中的那些劇情,尚有待考證。但是,這說明附骨疽即便是可治之症,如果辨證不準確,用藥不合理依然會耽誤治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說白了,就是年紀輕輕的五阿哥,每天吃那麼多人參,實在太過。補藥吃多了,對人體不助反害。這點對現代人也尤為重要。

年輕人患骨結核並不少見 喜歡熬夜的最容易中招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副主任醫師介紹,網上說永琪患的附骨疽就是骨結核,這個不完全準確。因為附骨疽是中醫病名,類似於西醫的急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及骨結核。但是,從易誤診、危害性等綜合分析,永琪患的病的確可能是骨結核,該科收治的來自全國各地的骨結核患者中,年輕人比例越來越多,僅該科近五年的收治病例就增長了十倍。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副主任醫師介紹,以骨結核中的胸椎結核為例,早期症狀是腰背部痠痛,或者病灶部位附近出現不明原因腫塊,低熱、盜汗,有時併發有雙下肢乏力、麻痺。很多患者在出現腰背部痠痛時誤以為是神經痛、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等,到後期檢查時才知道是胸椎結核。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副主任醫師介紹,年輕骨結核患者大都喜歡夜生活,比如12點以後還喜歡上網玩遊戲、加班或者從事其他娛樂活動等等。這樣很傷身體,容易降低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由於結核桿菌很可能就隱藏在你路過的某個地方,通過飛沫、塵土都能傳播,一旦感染上結核桿菌很容易“中招”。如果及時治療,預後一般很好,但是如果被誤診,拖到症狀很嚴重的時候,這種病也會危及生命。

預防骨結核病關鍵是提高抵抗力

隨著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不少青壯年的抵抗力下降,骨結核病開始出現新的特點,以前患者多為偏遠山區和營養不良的人群,現在很多一二線大城市的青壯年也會患上這種病。那麼怎樣預防這種病呢?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副主任醫師介紹說,預防需要注意以下5點:1、接種卡介苗,主要是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可明顯減少;2、儘量避免長期熬夜,堅持體育鍛煉,多做戶外活動,多接觸陽光,新鮮空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3、增加營養,忌食發物;4、保持精神愉快,情志舒暢;5、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口腔衛生,如發現鼻炎,咽炎,扁桃體炎,齲齒應及早治療,防止繼髮結核桿菌感染。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副主任醫師介紹說,一些急性期骨結核患者可以通過中西醫結合方法保守治療。化膿期的骨結核患者宜結合手術治療。慢性期骨結核患者多已氣血兩虛,不易收口,形成竇道或死骨,治以手術為主,輔以補益氣血,化腐生肌的膏方等調理。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