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今社會明星比學者待遇高?

不止是在中國,在國外戲子比學者待遇高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還是以咱們中國為例吧:在咱中國,當紅明星的片酬讓人無法想象,動不動就是上千萬,而且許多鏡頭還都用替身演員,至於演技更不要談了,成名不靠演技,好像是個人就能拍戲。靠整容,炒作,一個個弄得不男不女,拍個難度大點的動作都靠替身,靠自己的背景在各個劇裡混臉熟。負面新聞多,潛規則戰隊,出軌戰隊,吸毒戰隊,嫖娼戰隊等等等屢見不鮮,身為公眾人物,很多人的偶像,這種行為竟然輕易得到原諒。露個臉,代個言,排個爛片動輒片酬千萬,“將軍墓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今社會明星比學者待遇高?

但是反觀那些真正搞研究的學者,工資不能算低,但是也實在稱不上高,如果有什麼研究發現的話,獎金也實在不高。拿最高國家科學技術獎來說,500W人民幣在一千萬片酬面前實在寒酸,而且500W裡面的50W歸個人支配,450W拿來做科研經費。


民國是中國近代文化難得出現百家爭鳴的重要時期,所以著實出了不少學術大師,大批有性格有學識有思想的文化學者匯聚一堂,讓人心馳神往。雖然文化學者眾多,但是整個社會下有學識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社會各界對學者都非常推崇。民國時期一個普通警察每月工資是2塊大洋,而普通國小的教師工資卻達到了40塊,讓人驚歎。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今社會明星比學者待遇高?

普通教師的工資就如此高了,更不用說那些名聲在外的文人了,當時像魯迅這樣的文人,在大學當老師的工資在100到180之間,當然這些文人還有外快,就是稿費,那時候的稿費和版稅高到嚇人,魯迅在北京打拼了幾年後,每年光是稿費和版權的收入就達到了15000塊大洋,而當時魯迅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才花了800塊大洋,而魯迅在當時也只能算中等偏上的文人,還算不得第一等。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今社會明星比學者待遇高?


那民國時期的當紅影星收入又有多高呢?二三十年代上海最紅的明星,像胡蝶和阮玲玉之流,她們的收入的確很客觀,胡蝶最高的片酬收入是2000塊大洋,阮玲玉最高片酬是1000,這樣的片酬魯迅三個星期的稿費就賺到了,明星收入高這是理所當然,但是民國時期能達到如此高度的也只有胡蝶一人而已,像周旋這樣的明星片酬也只有200左右,而且還是月薪沒有片酬拿。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今社會明星比學者待遇高?


那民國時期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生活費又是多少呢?二十年代,北京一個四口之家要想維持小康生活,每月十二塊大洋就能做到每天有肉吃,當時魯迅請一位朋友吃了頓頂級魚翅宴,一桌菜花了12塊大洋,一塊大洋可以吃35碗烏雞面,買150根大油條,雖然說當時的一塊銀元摺合人民幣也就在100到200元之間,但是當時的一百塊能幹許多事。看完這些,是不是很驚歎魯迅的收入竟然這麼高。

前面說過,不只是在中國,其實在國外戲子收入也很高。但是別忘了比爾蓋茨、喬布斯的學者身份,別忘了愛迪生、諾貝爾的科學家身份。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今社會明星比學者待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