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擬徹底關店!又一家零售巨頭將退出中國市場

這一刻來得比想象要快得多!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

繼樂天瑪特將93家在華門店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團出售後,餘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鋪也擬在年內徹底關店。

能賣的就賣,不能賣的就關!

這意味著樂天瑪特徹底告別中國市場的日子即將到來。

從高調進駐,到不斷關店,到“薩德事件”後表態“絕不放棄中國業務”,再到如今的徹底斷臂求存。

樂天瑪特用11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商業邏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年内拟彻底关店!又一家零售巨头将退出中国市场

另據環球網的一項調查,樂天瑪特已連續兩年高居“最不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外資連鎖超市品牌”榜首。

既然已經看不到前景,那麼主動離開也就成了必然選擇!

(一)

和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連鎖超市企業相比,樂天瑪特在名氣上雖明顯差一大截,但其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樂天瑪特是“亞洲零售業之最”韓國樂天集團旗下專營大型超市的子公司。

而樂天集團作為韓國五大集團之一, 業務領域已涉及零售、食品、旅遊、石化地產及金融等多個方面。

曾有人這樣形容樂天在韓國人生活中的地位:

韓國人可以買到樂天巧克力,在樂天影院看電影,在樂天瑪特購物,用樂天信用卡付錢,然後回到由樂天保險保護的樂天公寓中,韓國人就生活在一個“樂天世界”裡。

樂天瑪特正是在韓國如此高調的發展十年後才決定進入中國市場的。

2008年5月,樂天瑪特宣佈收購北京萬客隆8家門店。

待到2009年10月,樂天瑪特又擊敗本土零售巨頭物美集團,以48.7億港元對江蘇時代超市進行全盤併購。

或是因為在韓國太過順風順水,彼時的樂天瑪特對自己相當的有信心,更計劃:到2018年將中國門店增至300家,銷售額實現2000億美元。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隨著競爭對手增多及電商的興起,大賣場蕭條業態盡顯,絕大多數的連鎖超市都不得不開始靠關店來止損。

樂天瑪特亦如此!

2015年7月,樂天瑪特甚至同時關閉了包括青島店在內的山東四家門店,而那裡卻曾是樂天瑪特登陸中國的代表處所在地。

可即便這樣,樂天瑪特的業績依舊慘不忍睹。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6年間,樂天瑪特在中國四年間損失約合人民幣29.4億元。

可以說,從2013年開始,中國市場對於樂天瑪特來說就已經是不小的負擔了。

年内拟彻底关店!又一家零售巨头将退出中国市场

命運的徹底轉折發生在2017年2月。

彼時,韓國樂天集團表示,將為薩德反導系統提供一塊高爾夫場地。

此舉徹底激起了中國顧客的不滿,樂天瑪特隨即遭到了強烈抵制。

對此,樂天瑪特起初的態度是 “絕不放棄中國業務”。

但虧損卻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樂天集團曾表示,截至2017年8月,樂天瑪特因“薩德”風波在中國已損失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

於是,撐不住的樂天瑪特,也只能走上賣店、關店的道路了。

(二)

樂天瑪特為何在中國這麼“狼狽”?

有人會說是因為“薩德事件”。

事實上,“薩德事件”的發生只不過加速了樂天瑪特離開中國市場的進程。

在此之前,中國市場對於樂天瑪特來說就已如雞肋, “食之無味,卻丟之可惜”。

究其原因,誠然這裡面有行業大環境不景氣的問題。

但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不會經營的企業”,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一味將業績下滑歸咎於外部環境,就如同一塊遮羞布一樣掩蓋了更為嚴峻的真相:經營模式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才是最致命的。

正如我們看到的,面對生存空間的擠壓,其他外來連鎖超市紛紛開始迎合中國新時代的消費理念,積極擁抱新零售,並拓展多元業態。

比如沃爾瑪。其就主動選擇和騰訊深度合作,試圖極大發揮線上線下的聯通功能,來提高消費體驗。

結果樂天瑪特在中國的發展模式始終照搬韓國市場,依舊採用傳統的超市運營模式。

不僅如此,其還不太懂得“變通”,所有策略竟僵化到依舊需要層層上報至韓國總部。

據相關報道,樂天瑪特在華業務的重要位置的管理人員都是從韓國派來的,重要決策也均需要總部拍板。

對於任何一家外來企業來說,若其跟不上行業改變的步伐,又得不到消費者在情感上的認可,那麼離開就是必然的事情。

樂天瑪特無疑是自己被自己“趕出”了中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