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1977、78、79级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称为新三届,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新三届以平均不足5%的超低录取率创造了历史。

有点人因高考数学不理想而不得不多次高考,如马云同学。李安导演也有类似经历。在第一年参加台湾联考,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差了0.67分,再度落榜。也有的人因为高考数学不错,而能考入好的大学,如王小波和刘震云。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当今科学界的大名人饶毅教授也曾对高考数学有过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个记忆倒不是说他技不如人,而是他认为高考数学题有歧义,耽误了他的发挥,导致最终只能去一所不太好的医学院。他甚至还曾因此试图再次高考。

我们先看看饶教授的回忆:

1978年考数学时,有道“三角形ABC三内角成等差数列”的题目坑了我。我在复习时做过一道题,其中除了这句话,还有另一线索提示哪个是中位角,而不能假定B是中位角。考试时我绞尽脑汁寻找另一线索,当然没找到。那时年轻,考试因此慌了,对其他题目也做得不顺利了。这道题目,我记了一辈子,曾做梦重新考。二十年后,发现网上有全套考题,一看都好像没见过,只认识这一道考题, 不知道是谁出的,对我来说刻骨铭心。

大一的第二学期,家里安排我悄悄到外地(樟树)中学复读。但其间有人好像觉察到了而威胁我父母要曝光。那时大学录取了便不能退学,退学的惩罚比较重。我父母当时并没对我完全说清楚原因,只说不得已要我回大学继续读。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下面是1978年的这道令饶毅当年绞尽脑汁的题目和解答: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这道题确实有点“歧义”,不很明确。可能是B=60°,也可能是A或C=60°。

不过有许多学子默认B是不大不小的那个角(即饶毅教授说的中位角)。

让北大教授饶毅落榜名校的高考数学题

但从数学上,这不算歧义。数学中很多问题应该分情况讨论。如果是A=60°,则可以直接从条件tgA·tgC的值“算出”C的大小,从而可得B的大小。

虽然对一个中学生是难了一点,但饶教授完全不必耿耿于怀题目有问题。饶教授受到此前做过的类似题目的限制,也可以说是不够灵活,做“死题”了。

饶毅教授后来对数学有点恐惧,更是大为不必了:

我介绍数学家,只能是诚恐诚惶。

像我这种学医后改研究生物的人,特别是到了四、五十岁的男子,虽然认为人的能力和智力都不应该只由小学老师制定唯一标准来判断,但内心难以摆脱数学可能与智力关系较大的魔影。至少,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蠢,而且是被数学所证明了的——因此是无可辩驳的——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