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郁一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木匠师傅继鲁班之后,还有两位声名斐然。一位是元顺帝,另一位则是明熹宗朱由校(还都是皇帝兼职,也挺凑趣的)。

有看官说了,那这朱师傅的木工手艺到底怎么样啊?

不会是因为他皇帝的身份,后人吹捧的吧?

有书君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您,就这朱师傅的木匠手艺,那真不是吹的,说他是鲁班第二,一点不为过。不信您听我细说缘由。

一、他天赋才能,木工活儿基本功扎实。

朱由校师傅从小对木器制造感兴趣,喜欢捣弄木工的工具。他有一双巧手,不管是锯斧刀凿还是油漆的木匠工作,他都要一一尝试亲手制作。

这位皇帝的寝宫里堆满了各种木料,以及锛、凿、斧、锯、刨等木匠工具,做起木工活来,可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他不爱打理朝政,却热衷于天天和一群木匠在一起切磋技艺,并亲自动手刨削打磨。

制成一件作品后,满意的会反复赏玩自得其乐;不满意的就扔了重做,孜孜不倦。

据史书记载,朱由校这个爱好从少年时就开始了。他曾经把大型的铜桶和木桶改造人工喷泉,灌满水后开动机关,就会立刻喷涌不停,场面非常漂亮。

当时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他并且曾亲自动手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

话说,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他不可能亲手制作出来这么高规格的工艺品。

二、他的境界高远,堪称“木痴”。

做过那么多精美的木器,朱师傅自己并不用,只是一味地做,因为他享受的是做木匠活的过程。

《诗经》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这12个字来形容朱师傅的工作状态和他艺术创造一般的精工细作是非常贴切的。

明熹宗的木工活儿并不像普通木匠制作没有生命的器具。他倾注的是他的艺术追求和品质。

比如他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赋予木材玩具小人灵性与生命力。

当时民间流行傀儡戏。梨园弟子们就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

明熹宗是傀儡戏迷。高兴时,他就会施展自己的手艺,雕刻木像。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均涂着五色油漆,栩栩如生。

他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比如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冬天滑冰季,他为自己设计并亲手制作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

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其设计精巧别致,古今难寻。

熹宗还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操作。

据说,朱由校一旦开始做木工活,就一门心思陷入其中,对其他事不闻不问,就连肚子饥饿,外界寒冷也一无所觉。这种痴迷的状态,简直就是为木器而生,心随神往,绝非是一般世俗工匠可以相提并论的。

三、他的每件木制品都是绝世珍品。

朱师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样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

他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不但做工精巧,而且花纹彩饰异常漂亮,每件都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据说,他曾派人把自己做的木器拿到集市上匿名出售,精湛的做工一下子引起轰动,有人出到三万两银子的高价买了去。

曾有人评价,只有像他这样制造的木器作品,才称得起是“奢侈品”,而现今所谓纯手工制作的不过是“日用品”而已。

因为有皇帝这个身份作为经济后盾,他的才能技艺得以发挥到极致,并成为那个时代里,惟一一个只为爱好不为面包的木匠。

如今,明式黄花梨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是中国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艺术收藏热点,天启皇帝的率先垂范,开一代奢侈木器之先河的伟大实践居功至伟。

最后,我们引用《寄园寄所寄》里面的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吧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也。

就事论事,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应持有的基本历史观。

至于朱师傅为什么醉心木匠,而在治国方面无甚建树,那就是历史学家们操心研究的事了。

抛开朱由校做皇帝的功过不谈,有书君在这里只想说,仅在木工方面,明熹宗绝对称得起是行内精英,业内翘楚。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说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对号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极度的木匠痴迷爱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不免俗,咱先讲讲这位大明朝传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传奇一生。

朱由校是他的本名,他的年号是天启,明熹宗朱由校老爹明光宗的大儿子,明朝第15代皇帝,他老爹那是明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了,仅仅登基了二十九天,就一命呜呼了,野史记载是被后宫毒死导致死亡的,所以这个事件也称为有名的“红丸案”这个以后有机会咱们在讲 ,就这样父死子继,朱由校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大臣们推举拥立成了天启皇帝,他总共在位了七年,这七年政事荒废,大太监魏忠贤掌权,导致和东林党人党系斗争极为激烈,加上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使得大明民生凋敝、日薄西山。而天启则醉心于‘木匠活计’的痴迷创作中,天天拿着一堆的家伙事在皇宫干的是锯末横飞。

凡事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加上一点点天赋,弄不好就会在这里领域干的风生水起,而咱的这位天启帝就是这样,做皇帝不成,做木匠那真是高手,还真别说,他特别的有木匠天份,大明史上有一段明确的记载:称天启帝“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改毁,唯快一时之意。你看看有这样的痴迷程度和专业的工匠精神的态度,皇帝这个职业简直是耽误了这位在世的活“鲁班”了,还有其他大臣的记载,说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木制的宫殿模型,按照乾清宫的母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成品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细节爆炸。

当然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他曾经让內官的太监把他的木工作品拿到京城工艺品市场匿名出售,以测试下木工圈对他作品的认可程度,没想到这件木作一下子引起轰动,据说竟然卖到了三万两白银。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水分了。

不过还有一份记载出自一个内宫太监刘若愚写的《酌中志》,里面记载天启帝“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园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说白了就是他利用大木桶做成了一个自动的喷泉,构思巧妙,而且成功了。还有这位天才皇帝还曾经搞出一件木制的全自动木床,能折叠,能调角度,超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可以说在木工领域,这位天启帝真是没谁了。

但正是由于他的政务荒废,醉心于木工和游山玩水,终于在某次的外出游船活动中不慎掉水里后,开始身体受损,免疫力大为下降,不就便吃了霍维华献的“灵露饮”后边一命呜呼,享年23岁。。。。


老猪的碎碎念


朱由校:土木工程鼻祖,雕刻大师,木器大师。

朱由校,1621年-1627年在位,光宗长子,性格好玩。在位7年,党派斗争激烈,宠信乳母客氏及宦官魏忠贤, 屡兴冤狱,迫害忠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患日益严重。他则因嬉乐过度成疾,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




我这么夸朱由校过分吗?一点不过分吧,一生钻研木艺,专注啊人家,作品也有很多。他的漆器,床,梳妆匣子都是自己做,因为根本瞧不上别人的手艺,人家做的精致小玩意不仅饰有五彩,而且精巧绝伦,就说床吧,他嫌弃宫里的床笨重,所以索性自己做,能折叠还轻巧,朱由校大概是发明折叠床的鼻祖吧。另外他雕刻的小木人,真的惟妙惟肖,为了检验作品质量,特意找太监去宫外售卖,结果呢都以高价卖出,后来又做个屏风也以高价卖出。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 们欣赏评论。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 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之后呢还做了玉雕,其精美程度不言而喻。他如果不做皇帝绝对是一流的木雕大师,同样名流千古吧



熹宗喜欢看 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偶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 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 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 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 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没办法就这么有才,不仅做的东西精美还引领潮流特别畅销。木器的造诣真的在当时可以拿个鲁班大奖了。


脱离高级趣味的王闪烁


都说宋徽宗是被皇帝职业耽误的艺术名家,明熹宗是被皇帝职业耽误的木匠大师。这句话说的一点不假。



宋徽宗在书画上的造诣极高,2008年,拍卖了一幅宋徽宗的书法珍品《临唐怀素圣母帖》,拍卖价格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8亿港币,也因此据说其瘦金体书法,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而明熹宗朱由校在木工上的造诣,能够和宋徽宗在书画上的造诣相提并论,以此可想而知。

朱由校是明朝的第15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7年。朱由校一生短暂,仅仅23岁便去世了,因为不事政务,导致了国家内忧外患,险象丛生。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木工的痴迷。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由校也不例外。因为痴迷木工制作,所以每天都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去创作不同的木制品,也因此在木工上获得了极高的水平。

关于朱由校流传最广的的一个故事是,有一次朱由校为了检验自己的木工水平,于是让太监把制作好的一扇可折叠的屏风,放到了市场上匿名出售,结果这个屏风迅速引来了哄抢,售卖也就变成了拍卖,最终卖了3万两白银。

除了上述民间流传的故事外,正史中还记载了朱由校经常制作小的木制工艺品,下图就是朱由校亲手制作的手工工艺品。



有一次朱由校在宫内庭院中,用木料亲自雕刻了一个微型宫殿,曲径幽深、小巧玲珑,被很多人认为是巧夺天工之作。

朱由校还改良了当时很多的家具。比如当时的床,样式普通,用料又多,而且还极为笨重,朱由校看到后,决定打破这一现象,所以开始亲自操刀设计。一年的时间设计完成,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是极其方便的,而且床板上的雕花精美异常,让当时的匠人都自惭形愧。



除了这些普通的木工之外,朱由校还酷爱建筑。天启五年(1625年)到七年(1627年),朱由校亲自设计,并且还亲临现场指挥监督,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这些事情足以证明朱由校的木工水平极为精湛。如果朱由校不是皇帝的话,估计朱由校凭借着自己的木工技术,或许可能和鲁班齐名。


我是越关


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还是不赖的,远的不说,单说曾传他雕刻的墨玉笔架“江山在握”拍出了过亿的天价。

(墨玉笔架.江山在握)

有人会说那是玉石雕刻,与木工何干?

其实,古代木工可远远不是现在的木匠所能比拟。比如让现在木工去做个木牛流马试试,即使是做个水车也够呛。古代木工博而精,木匠都深谙工程学、力学、机璜、雕刻、乃至亭台楼阁的设计建造之道,绝非现在区区木匠只会刨花做凳所能比拟。

古代木匠之所以广博精通是因为以上列举均与木头有关,特别是古代亭台楼阁,何曾有水泥钢筋建筑,也不会有专精于设计建筑等的师傅,诸艺精于一身。古代大多数建筑还是红木雕梁为主,而这些,都是木匠该精通的活。古代木匠既是原材料的加工师,也是建筑的设计师,建筑师。

朱由校喜欢上木匠活得缘于万历三大殿的一场大火后的重修。年纪尚小的朱由校在宫里便天天与重修大殿的木匠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居然爱上了木匠活,还有股子天赋,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光宗被仙药弄死了,朱由校便被一班东林党大佬扶上了皇位。但是,荣登大宝的他不思国政,没点要励精图治的精神头。总之,人家朱由校本来就没打算要去当皇帝,都是被杨琏他们一帮子人赶鸭子上架坐上去的。他这辈子原本就想着无忧无虑做个小木匠就够了,在皇位上坐地哪能心甘情愿。

朱由校渴望自由,不止一次想从皇位中脱身而出做一个木匠,因此,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朝政上的利令智昏。朝政之后便一门心思地扑到了他的木匠活里。


这其中,魏忠贤就很有心思,抓住了朱由校厌倦朝政痴心木匠的心理,总是把一些至关重要乃至杀伐决断的大事留着等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堆到一起提。

刚开始,朱由校还能耐心处理,但是架不住日子久了魏忠贤的明枪暗箭。每次朱由校刚要做木匠活,魏忠贤便来说事儿,于是便开始不耐烦地说“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了!”

魏忠贤要的就是这句“看着办!”,也就是靠着这句“看着办!”慢慢把昔日老敌人东林党一个一个拉下马,最终九千岁当道,紊乱朝纲。

那么,朱由校为何如此不爱江山爱木工呢?他的木工水平到底如何?

天启年内宫太监刘若愚曾写《酌中记》或可略见一二。《酌中记》载“朱由校曾经用铜捅和木桶,凿孔内设机璜,往里面灌水,打开机关,竟然能够像喷泉瀑布一样喷洒淋漓,美妙得很。”

后来,朱由校经常在木工房子里一待就是好几天,废寝忘食,累了的时候又嫌自己卧室太远,把自己的龙榻搬过来又笨重。于是,朱由校自己亲自下手设计,做出了一张木制的折叠床,轻巧方便还易于搬运收藏,人躺在上面,还能依据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调整仰度,精巧的很。


此外,朱由校还独有一番匠人精神。

他经常灵感一来,便会起手设计搭建一个袖珍版的亭台楼阁,别看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花草树木,亭台水榭,往来人仆,飞鸟走兽均栩栩如生,甚至连房梁上的镂刻花纹也与真的一般无二。


一次得心力作完成后,他总会让亲近宦官过来评价,但凡听到半个不字,马上手起锤落砸了重新开始做,直到无可挑剔为止。

可以说像是亭台楼阁、生活家居这些都不在话下了。只要他有兴致,理论范围内一般还真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东西。

以下一例故事反应朱由校木工水平最为详实。

据说,朱由校每次一件无可挑剔的得心力作出来,总会让亲信带出宫外到城里最高档的拍卖行去与同行一争高下,结果屡次力挫群雄。每次的作品都被竞拍出上万两白银的高价,而且渐渐地,有不少玩家每逢拍卖行拍卖就冲着他的作品来。

别不服气,朱由校在木匠界还是个实干家,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人。当时三大殿要翻修,人家索性自己上手设计、监工、施工,到后来三大殿翻修甚少,且设计精美,历经年代久远依然焕然一新如昨日之铸。


(朱由校)

听说,明之前北元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与朱由校有异曲同工之好,如果两人同时为南北王,弄不好两人还能烧黄纸、拜把子,两朝止刀戈也不一定!


不书公子


据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熹宗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

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



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据说他曾经制作了十座护灯小屏,上面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当然,这种歌功颂德的拍马屁诗文到底有多少真实性,那十万缗的价格如何确定的,咱也还真得不能太在意。既然已经沉迷于这行,和大多数的当官的人一样,天启皇帝也非常喜欢把自己得意的作品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包括雕琢玉石,印章等。这倒让我们想到当今一些领导同志也好这口,他们附庸风雅,喜欢写写书法,画几笔丹青,画完了还喜欢把它送给属下,自然,有时候这些作品水平不咋地,可是当属下的不接受是不行的,不但要接,还得装着如获至宝的感激样子,想想,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有出处的。


凤求凰ONRX


首先一条必须说,别看明熹宗朱由校,一直顶着“木匠皇帝”的绰号,但即使在皇帝业界,他的木匠手艺,热情度别看高涨,但论技术水平,却绝对排不上第一。

为何这样说,先看看酷爱木工活的朱由校,几件最得意的代表作,以刘若愚《酌中志》里的记录,他曾经把大型的铜桶和木桶改成人工喷泉,灌满水后开动机关,就会立刻喷涌不停,场面非常漂亮。亲手设计的折叠床,可以随意拆装变形,携带非常方便。还有他亲手设计的桌椅物品,

匿名拿到京城的工艺品市场上,露面就引起轰动,一气卖了三万两白银。

实事求是说,如果没有皇帝身份,那么热爱木匠工艺的朱由校,也必然会在中国工艺品大师界,留下自己响当当的名号。但是哪怕手艺精湛到如此等级,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他依然难称木工活第一。有位比他早出生二百七十五年出生的亡国之君,在木工活业界,手艺绝对能完爆朱由校——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昏君,元顺帝也是会玩一族,他在位的年代,正是元末天灾大乱大爆发的灾难时代,可是他却心态极好,该玩还是玩,尤其是他酷爱的木匠活,更是玩出了远远甩开后辈朱由校的“高境界”:造个小喷泉折叠床算什么?人家元顺帝从来挑战高难度,要造就造大场面!

场面有多大?就连元顺帝身边的宦官家里盖宅子,热心肠的元顺帝都是立刻手痒,亲自设计宅院模型,那可不是在纸上画画,而是正儿八经找来木料,认真按照缩放比例,做一个微缩版的木头模型,就连模型里的宅门墙壁,元顺帝都精雕细刻,模型上镶满金银珠宝,做的无比逼真。名号也在当时的元大都传开:鲁班天子!

这般工艺水平,翻翻后辈朱由校的相关记录,真心没有。

而且这“鲁班天子”元顺帝,可不止是有手艺,更有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每次做好一个模型,都会把身边宦官叫来品评,只要听到批评意见,立刻抄家伙把模型砸的粉碎,然后再埋头重做。

日久天长,身边的宦官们也长了心眼,只要元顺帝开口问,立刻假模三道的找毛病,把元顺帝的心血作品批的一钱不值,待到元顺帝恨恨把作品砸碎后,这群人再一拥而上,把上面散落的金银珠宝哄抢走。如此“匠人精神”,不知叫多少太监发家致富。

比起这远远领先朱由校的工艺水平,匠人精神强大的元顺帝,更有无穷的创意。甚至堪称元朝最杰出机械发明家,他经常驾着亲自设计的自动龙舟,在宫廷的海子里招摇,不但外观气派无比,而且内部设有机关,龙舟上的龙头龙爪龙尾,都可以操作转动,堪称古代版的全自动轮船。

如果说这款龙舟,见证了元顺帝对中国古代造船业的传承,那么他另一款强大作品,更可谓中世纪东西方科技完美合璧的产物——宫漏。即自动报时器。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钟表,而是高六七尺的大家伙,上面更有天神日月狮凤等各种小模型,全程水力操纵,每到整点报时,整个宫漏上的模型,就会有条不紊转动,一派神仙飞升狮凤起舞的场面,满眼美不胜收。就连明朝人编修《元史》时都叹服: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无。

所以,只要翻一翻《元史》,朱由校这“木匠皇帝”桂冠,他自己肯定不好意思收。当之无愧就是这元顺帝。可是,也正是这位“木匠皇帝”元顺帝,在位时期一通胡糟,大江南北动乱四起,最后白白断送掉元朝江山。人生结局比起后辈朱由检,堪称更加悲惨。可见皇帝这个行业,终究不是工艺品大师能做的了。木匠手艺再好,也守不住大好江山。


我们爱历史


水平相当高,可以称得上是三分之一个鲁班


都说奇葩皇帝看明朝,其中木工爱好者朱由校可以说是奇葩中的奇葩了。朱由校不仅是木工爱好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家。如果不是皇帝这个身份束缚了他,相信他也会用发明家的身份在历史上发光发彩。

说那么多,那朱由校这个不务正业的皇帝,木工水平到底有多高呢?

根据史书记载,在天启年间的时候床一般都很笨重,用料多样式还不好看。跟东北的土炕没什么差别,每次移动都需要十几个人,可以说是非常不方便了。朱由校知道这个事情之后,自己设计出了一张可以折叠的大床,而且这张床移动十分便利,床上的雕花都十分精美。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自己欣赏自己的才艺,经常在做成一个家具后,托太监们偷偷的到外面匿名售卖。传说他亲手设计的桌椅物品拿到京城的工艺市场上叫卖,一露面就引起轰动,卖了有足足3万两白银。要知道朱由校卖东西从来都不透露自己的名声。

而且朱由校十分喜欢看傀儡戏,经常会有戏班子演给他看。后来他一个高兴变作了一个微缩花园出来,花园里有很多栩栩如生的木刻小人,这比现在很多微观咖啡厅之类的玩具要高级多了。
朱由校还亲自指导过朝廷对紫金城的重建工程,可以看得出他十分有建筑天赋。如果没有皇帝的身份束缚他,他一定会以“再世鲁班”的名号被记载在历史上吧。


史之策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寄园寄所寄》

个性皇帝朝朝有,大明王朝特别多。明代皇帝共有十七位,都很有个性。有要饭当和尚出身的开国者太祖;有为了争夺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辈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开酒楼卖猪肉自封大将军的武宗,还有就是擅长木匠手艺的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喜好木匠活,对于一个近于文盲而又身份特殊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资质聪明,秉性贪玩,醉心木作。

如果生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建筑学家。在木工技艺方面,他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 。当时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不仅用料费,而且样式也极其普通。

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了一张床 —不仅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 。而且床架上还雕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故宫黄花梨折叠床 】

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的天份,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和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 ,一般工匠望尘莫及。凡是他所看过的木作器、亭台楼榭,他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他亲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 “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 “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 形象极其逼真 《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 “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 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不仅厚而且,明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以红绸缎为栏 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往往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另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 三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 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明熹宗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他孜孜不倦,“膳饮亦忘” 由此可见其创造欲的旺盛。他曾经在宫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 高不过三四尺 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后来他终于在现实中过了一把建筑师的瘾,天启五六年间,朝廷对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三座主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明熹宗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

明熹宗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爱木工。玩木成痴,是以为被皇帝耽误了的好木匠。


家居观止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明朝第15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年号天启,也称“天启皇帝”。16岁即位,在位7年。

天启皇帝在木匠行业里有着无与伦比的工艺水平。

同时期太监刘若愚《酌中志》记载:

先帝……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天纵聪明非人力也。

也就是说他曾经开动脑筋,把大木桶、大铜缸之类经过改造改装制成人工喷泉,场面非常华丽壮观。

清人赵吉士的笔记作品《寄园寄所寄》记载: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朱由校还曾经亲自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折叠床,不但重量极轻,抬举轻便,而且里面用机关,可以用机关操纵随意折叠,堪称17世纪的乐高玩具变形金刚。

朱由校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

朱由校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样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艺术价值。据说他曾造过一座微缩小宫殿,四尺来高,玲珑巧妙,鬼斧神工。

对于他的工艺水平,吃瓜群众也特别买账:他曾命太监徐元文把他的木工产品拿到京城工艺品市场匿名(注意是匿名)出售,一下子引起轰动,每件产品都能卖出高价。

古代所谓木匠,其涉及领域其实和现代所谓木工不完全一致,某种意义上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工程等诸多范畴。

证诸于朱由校,也正是这样,皇宫里诸如油漆打造更各类活计,天启皇帝是亲自上阵,全程营造,皇极等三殿皆落成于天启之年,他更是亲自监工,处处关心,完全是现代监理工程师的范儿。

《酌中志》中对此有明确记载:

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

正如张鸣教授在《历史的坏脾气 有为政府的代价》中指出的那样:

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

史书记载他不识字,是个白痴皇帝,只怕有很大的因素出于士大夫的偏见。

至于朱由校的理政治国和用人,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以后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