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01


最近,老师、家长、作业,成了网络热词。

上个月,刚发生爸爸深夜微信diss女老师的新闻。昨天,一则“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狂怼:将来孩子和你一样可悲”的消息又登上了热搜。


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消息一出,网友立刻炸了锅:

“现在怎么成这样了。”

“这次站家长,什么叫只会让你的孩子也是走你的路,这路怎么了?”

“批改作业不是老师的事吗。”


说实话,我非常理解这种“对批改作业“极度厌恶的情绪,因为不知道从何时起,作业成了家长不能承受之痛。


“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这是我一天中最烦躁的时刻,孩子不是这儿不会就是那儿不会,还磨磨蹭蹭,我在旁边忍不住想发火,经常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现在小学生的作业都这么难了,我一个本科生,都没法说,不会,还百度不到,简直要疯了。”

更有因长期辅导作业,最后连身体也陪垮的。

“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患上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37.1%的受访家长每天都会陪孩子写作业,44.2%的受访家长平均一次陪伴时间在30分钟~1小时,84%的受访家长因陪孩子写作业而头疼。

更让人的是郁闷的是,一旦没陪好,孩子作业出了问题,就会被老师批评和责备。

自己难受不说,还担心孩子因此心理难受,被老师另眼相待。

小小的作业,到底有多少家长说不出来的痛。


02

家长委屈,老师也未必轻松。

曾听一个很较真的朋友,讲过一个真事。

去年,她儿子光荣的上了一年级,她也成了辅导狗,不是帮着批改监督,就是陪写。没过几天,就受不了了,大中午的跑到学校去投诉。

午休时,她看到孩子们在休息,老师们却都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备课。

曾经菜贩多收5毛,都会举报到物价局的她,那天憋了一肚子的话,却站在那不知道去骂谁。

她是从那一天知道的,哪怕家长曾经批改过的作业,老师也会二次批改的,而且老师还要批改课堂作业。

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而老师面对的却是几个班,上百名学生。哪怕二次批改的量可以少很多,但以上百的倍数递增,恐怕依然是家长难以想象的。

而除了作业,老师还要备课、管理班级、迎检、教学评价...

中国家长是最累的家长,老师又何尝不是最累的老师。

在美国,学校班级在20人以内,在韩日,学校班级在30人左右,而在中国,学校班级普遍在50人,甚至60人以上。

更不要说,我国教学任务之重世人皆知。

评论里,有人气愤的说,不想当老师就不要当啊。

这很可能是目前,中国教育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2018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教师辞职比例,正在逐年攀升,仅杭州某区3年间辞职教师翻了一倍。除了辞职增多,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新招聘的老师中,学历正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原因无他,就是沉重的教学压力、不匹配的工资收入、整个环境的苛责与恶化。

在这场作业大战中,老师也不是赢家。


03

我曾问一个做老师的朋友,减负真的这么难么?

她沉默了一下说,如果家长不以升学率择校,学校不以成绩评价老师,应该可以。

但谁能做到?应试教育的一锤定音,导致起跑线之争已经烧到了幼儿园。

除了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国的,除了那些有一流名师、能让孩子事半功倍的,教育已经演变成一场关于作业和时间的军备竞赛。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而睡眠则少1.5个小时。

曾有人到学校采访,问学生平时做作业可以做到几点?回答10点的,已经是比较早的了。

而随即称了一个学生的书包,竟然有9公斤之重,但孩子却笑着回答:“我觉得还蛮重的,但也习惯了。”

家长怨声载道、老师苦不堪言,但都是成人,还能调适。但这些孩子,面对作业压力,微笑背后是不能承受之重。

2017年,一名12岁女孩被作业折磨得苦不堪言,留下遗书试图割腕自杀: “妈妈,我好累,睁开眼睛看看,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完。”还好经过抢救才有惊无险。

同年,还有一个12岁女孩跳楼身亡,而在女孩的遗书中,她写道“我恨你们,天天作业的,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


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剧场理论”,意思是假设大剧场忽然起火,每个人都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迅速逃向求生出口,结果造成拥堵,最终酿成集体惨剧。

在现在的教育不就是这样么?

家长和老师都拼命想让孩子更努力一点,在考试中多赢一点,但最终恶性循环,让孩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04

其实,对于教育而言,赢在起跑线,从来就是伪命题。

知乎作者“李永乐老师”写过他堂弟的故事。

曾是典型的学渣一枚,中考时只考上一所三流高中,但高二时,堂弟却突然立志,现在开始努力,看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

努力了半年,效果还是不明显,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又半年后高考,表弟以630分的成绩震惊了所有人。

相比之下,许多在小学成绩很好的孩子,到了中学往往会掉队。

学者李义丹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年纪的提高,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都会大幅度提高。

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初中就可以赶超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而且越往后优势越大。


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狂怼:中国式的作业,到底毁了谁?



去年,刷屏文章《牛蛙之殇》中,那位亲眼看到外孙摧残的外公,最后说:你给我一片星辰大海,都不如给我一个能慢点长大的小孩。

是啊,让孩子慢下来,让作业降下来,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

学校要为老师减负,减少无谓的迎检、总结、会议、抽查、评价,让老师主业主攻,踏踏实实的去教书育人。

老师需要适当减少作业量,既让孩子花时间学,又让孩子有时间玩、有时间做家务、有时间全面成长。

家长则既要监督孩子,也要学会放手,自私一点,让孩子学会独立、养成习惯。

更重要的是,带着孩子去见世面,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见众生,懂得人间悲苦和努力的意义;见书本,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收获精神的力量。

只有大人们不焦虑了,孩子们才能在解放中收获真正的笑容与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