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價美元的USDT暴跌,暴露通證經濟致命傷

穩定幣USDT跌了。

USDT發行方Tether公司承諾,每一枚USDT通證,都會對應1美元儲備金。

理論上,用戶可以拿1個USDT,向Tether公司兌換1美元。

這種類似“金本位”的制度,保證每個USDT的價格等於1美元。

但最近,USDT價格波動引發了恐慌性拋售,使其價格跳水。

而接連不斷的黑料,更是讓這個原本最成功的資產通證化(Token化)項目,不再為投資者所信賴。

USDT灑落的一地雞毛,正是目前區塊鏈行業資產通證化的致命傷——無法分辨上鍊資產是否真實。

資產通證化的基礎:數字身份

有一種觀點認為,通證(Token)比區塊鏈更偉大。

而CSDN創始人孟巖則將通證定義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它讓資產變成數字化憑證,可以更高效的流轉。而區塊鏈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設施。

曾經USDT是資產通證化最成功的案例,或許沒有之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講,USDT所做的事情,比以太坊等項目更具意義。

1USDT價格永遠錨定1美元。用戶購買1USDT等於購買了1美元代表的權益。

它代表了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他國主權貨幣並使用,從而讓主權貨幣自由競爭,購買力弱的貨幣會被自然淘汰。

USDT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似乎可以看到資產通證化的未來。

但此後,似乎有什麼力量將這扇窗口關上了。資產通證化項目再度陷入黑暗中,舉步維艱。

首先,項目方無法辨別上鍊資產是否屬實。事實上,由於信息披露不透明,我們無法辨別Tether公司是否真有儲備金對應已發行的USDT。

此外,上鍊資產如何定價?若資產損壞,Token如何進行相應銷燬?資產如何託管、如何贖回等等,這些問題阻礙資產通證化發展。

究其原因,目前沒有辦法將實物資產完全數字化,讓每一個事物都擁有自己的數字資產憑證。

比如我們還不能用一串數字來代表一瓶可樂,更無法感知這瓶可樂是否漏氣,或者已喝光。

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會是實物資產數字化的基礎,但現在還無法做到。

若某一天事物都有自己的數字身份,就像我們每個人都對應一串身份證號,每個商家賬戶都對應收款二維碼,那資產通證化時代才會真正到來。

STO或成資產通證化開端

實物資產數字化尚需物聯網加持,但這並不意味著現階段資產無法上鍊。

前不久,美國紐約金融服務局(NYDFS)批准穩定幣GUSD、PAX發行。

與USDT一樣,GUSD、PAX背後也有相應的美元儲備金,使單個通證與1美元等價。

區別在於,GUSD與PAX藉助現有金融資產監管體系,對儲備金資產進行監管審核,是合法合規監管條件下發行的通證。

此類通證類型被稱為STO(Security Token證券型通證)。

在若干年後,或許STO會成為人類最偉大的金融發明之一。

從目前來看,STO會促使區塊鏈創業公司以美元形式融資,通過收購或創造美元資產的形式,發行通證。

此外,全球用戶可自由兌換美元資產,進行自有資產保值。

從長遠來看,證券型通證是貨幣重新錨定價值的開始。

事實上,目前法定貨幣發行並沒有明確的價值錨定。

金融危機時,美聯儲大量”印鈔“,挽救房利美、房地美,致使美元嚴重超發。但承受美元貶值成本的,確實擁有良好儲蓄習慣的美國貿易伙伴國們。

而資產證券化,發行可流轉的通證,則可以讓貨幣購買力反映到人們對其現實資產的需求上。人們對於資產的喜好,將影響該貨幣的價格,這正是哈耶克所描述的”貨幣非國家化“的表現。

相對於的,美聯儲等機構也將從”運動員“變成”裁判“。

近期,有消息稱,納斯達克(Nasdaq)交易所正計劃推出通證化證券平臺,將證券通證化。

現階段,我們還無法給予實物資產數字身份,將其上鍊,但我們可以在數字金融領域做出勇敢的嘗試。

正如孟巖在對話元道時所說,“之前區塊鏈圈子有人說,過五十年、一百年回頭再看今天,物聯網可能只是新文明到來之前的一段小插曲,一個新世界的社會基礎設施的構建時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區塊鏈。”

(作者:囚徒戈多,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