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三顧茅廬」,邀丘處機當國師,出山後丘處機卻別有用心

王重陽於公元1167年創立了全真教,全真教的教義是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全真教著名弟子丘處機,生於公元1148年,金代時期山東棲霞人氏,字通密,號長春子,而後有人贈其號為長春真人,丘處機和“丹陽子”馬鈺、丹陽子的妻子“清靜散人”孫不二、“長真子”譚處瑞、“廣寧子”郝大通、“玉陽子”王處一、“長生子“劉處玄一起,合稱為“全真七子”。

成吉思汗“三顧茅廬”,邀丘處機當國師,出山後丘處機卻別有用心

丘處機作為王重陽的第一位弟子,虔誠機敏、勤奮好學的他深得師父王重陽的器重,在後來王重陽病逝後,自然而然就繼承了全真大業。此後的6年一直隱居在磻溪穴,外出的時候必定是戴蓑頂笠,所以後人又叫他為“蓑笠先生”。隨後,丘處機趕赴寶雞的龍門山隱居潛修了7年,成為了“全真龍門派”的創始人。丘處機一生主張三教平等、互融、相通,主張“修道就應出家”,斷絕世間一切的塵緣,丘處機認為,清心寡慾才是成仙之本。

成吉思汗“三顧茅廬”,邀丘處機當國師,出山後丘處機卻別有用心

那麼,丘處機原來只是一名小小的全真教道士,即使是後來接任了全真教掌門人的職位,那他也是一名修行人士,他怎麼會和成吉思汗扯到一起發生關係呢?時局動盪,金人在攻打進入中原以後,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水深火熱,這個時候的人們往往是非常需要一個精神寄託來支撐。於是全真教就應時應景的創建起來了,人民視應運而生的全真教為黑暗之中的光明,對全真教也是極其的信賴。統治者們也需要一個能夠幫助他們安撫民心的角色,而正是在這一特殊時期,丘處機的名望無疑在當時的社會是很高的,那麼成吉思汗自然也能夠了解到丘處機的信息了。

成吉思汗“三顧茅廬”,邀丘處機當國師,出山後丘處機卻別有用心

當時成吉思汗的軍事力量日益壯大,他在規劃著天下統一的大業,應該去如何進行實施,肯定是希望賢能之士越多越好了,能夠幫助他統一天下。在得知了丘處機的文采卓越、才能超群以後,成吉思汗就非常想把丘處機任命為國師,為他治國安邦。於是,前後兩次分派遣使者專程去傳喚丘處機,哪知丘處機卻隱居於山林,深居而淺出,對成吉思汗的使者根本避而不見。但是成吉思汗並沒有就此放棄,又於公元1219年,第三次特遣侍臣劉仲祿專程前往、並且攜帶手諭去請丘處機出山,其心誠的程度絕對不亞於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請諸葛亮。丘處機最終也還是被成吉思汗打動,於是,公元1220年,丘處機決定去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三顧茅廬”,邀丘處機當國師,出山後丘處機卻別有用心

其實對於丘處機本人來講,作出這個決定不僅僅只是被成吉思汗的誠意感動,他其實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丘處機試圖通過這次的西行,遊說成吉思汗放下屠刀,終止戰爭早日撤軍。

成吉思汗“三顧茅廬”,邀丘處機當國師,出山後丘處機卻別有用心

丘處機帶領著十八個全真教弟子,不遠萬里,到達了中亞的撒馬爾罕一帶地區,丘處機利用成吉思汗給他的糧食,煮粥送給當地的飢餓百姓們。在丘處機的所到之處,都無一例外不是受到了熱忱的歡迎和接待。後來,成吉思汗見到丘處機本人鶴髮童顏的樣子後,就更加堅定了丘處機就是將來要幫自己一統天下的那個貴人,所以,對待丘處機也自然是犒賞大增。這就是後世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絕不亞於三顧茅廬,只不過,沒有一本像三國演義一樣的書籍去詳加描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