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灵魂出现

90后与50、60、70、80后最根本的区别是,他们不再是集体主义者,而更倾向于个人主义——一切从自身出发为最终考量。

“一个人挺累的,就怕两个人更累。”

在90后看来,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三十不是“而立”,三十只是“而已”;不是到了岁数就生孩子,而是做好准备后再谨慎地考虑要孩子的事儿。

尽管他们的父母常把“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挂在嘴边,也改变不了他们“绝不为了结婚而结婚,更不为了养儿防老而生孩子”的信念。

“是外卖不好吃,还是游戏不好玩,现在结婚如果注定要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那我为什么要着急结婚?结不了,就不结呗。”

关注自我感受未必就是一件自私的事儿,相反,这或许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进步。

俞飞鸿最近接受采访时的言论,受到社交媒体上大批90后的追捧,他们认可这样的婚恋观:结婚或单身,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哪个舒服,选哪个。

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灵魂出现


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灵魂出现


比起“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他们更认可的是:

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应以“25岁结婚”、“28岁生娃”这种年龄线划分,每个人的步伐是不同的,或快或慢,适合自己才好。

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灵魂出现


他们当下选择不结婚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不婚主义者,也不代表他们就不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唯一契合的灵魂出现。

90后嘴上说着随便,“大不了离婚呗”,但从内心里,依然憧憬“白首不相离”的感情。

他们希望做好心理、物质和事业上的准备后,再从容地进入婚姻,不愿匆匆忙忙、稀里糊涂地结婚生子。

“我自己还没长大没活明白呢,我能处理好婚姻吗?能照顾好另一半,养得起我孩子吗?”

90后觉得结不了婚,说到底是自我要求的提高,不愿凑合将就,也不想依赖家里,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因此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多了一份谨慎,这是他们更负责任的表现。

谨慎、理性和负责,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