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上最激励的三场辩论

在1929年10月的一场物理学辩论会中,我们无法领会到会议当中的精髓,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场辩论会中的火药味,一次演讲过后不是掌声支持而是疑点问题的攻击,如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谁也不服谁。真相终究会在辩论中产生,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学术是无法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物理学上最激励的三场辩论

1930年秋天的会议中,爱因斯坦在玻尔的精彩说辞中不得不认可逻辑上不存在缺陷,但是也指出了量子力学中的不完备。这对于玻尔来说可能爱因斯坦确实也戳中了他的软肋,一个信心满满的理论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可,一切心血不就等于白费吗?这种来自精神上的压力确实很难承受。

物理学上最激励的三场辩论

世界最大“爱因斯坦展览”武汉展出

1933年的会议中由于爱因斯坦缺席其他人不想与玻尔辩论,这让玻尔大大松了口气,可是这并不代表已经把爱因斯坦说服。直到1935年3月的第三场辩论,对爱因斯坦来说玻尔的古怪理论还是完全不可接受。玻尔和爱因斯坦之间的战争其实是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之间的战争,据说玻尔死的时候还一直耿耿于怀,口里不停的念叨爱因斯坦,笔者觉得玻尔是无法解答爱因斯坦在辩论中提出的漏洞。

物理学上最激励的三场辩论

著名的爱因斯坦公式,用塑料做的

物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辩论成为了此次物理学理论之战的导火索,可以说这根导火索必将在未来引发物理学的一场大爆炸,谁才是物理学的主宰,很难预料,爱因斯坦已经去世,而玻尔于1962年心脏病突发去世,去世的前一天还念念不忘在量子力学辩论中,爱因斯坦提出的漏洞,在他的工作室的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盒的草图。

物理学上最激励的三场辩论

玻尔和爱因斯坦之间的争辩是真相的争辩,同样也是对宇宙万物起源以及万物千丝万缕纠缠的解答,爱因斯坦坚持的是以哲学因果为依据的经典常识,而玻尔执着于微观世界引发的整个宇宙人生的动态现象。可是他们的理论中没有解释到宇宙的本来面目“蕴”状态以及宇宙的运行状态“涡旋”状态这两个概念,所以他们各自理论上的鸿沟就很难相连接。能够实现超距离作用的是“蕴”状态,能够实现“上帝掷股子”的是引力大小的不确定性所起的作用,去除神秘面纱就是要去除“上帝掷股子”,没有上帝这一说,唯有各自力中的不确定性在起作用。欢迎下方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