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2018年10月15日,“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诉讼一审开庭,这个经过了4年“预热”的案子,终于开打了。

很多人感慨,特朗普政府终于干了一件造福亚裔的事情,亚裔学生的春天来了。

国内留学教育媒体也几乎一边倒谴责美国教育领域的“平权政策”多么歧视亚裔申请者,我们站在“正义”的一边,彷佛这个案子胜券在握。

但实际上,“哈佛歧视亚裔案”有一些关键细节被忽略了,没有这些细节你无法勾勒出“哈佛歧视亚裔案”的全貌。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图丨支持SFFA状告哈佛的华人到联邦法院听审,并在休息期间在门口举牌表达立场。(美国《世界日

一、其实有2组数据,你可能只看到1组

美国大学招生时是否应该适用种族平权,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喜欢用数据说话,而最常被拿来印证自己观点的2组数据都来自普林斯顿大学(这所学校因招生问题接受过美国教育部长达9年的调查,被调查期间公布过很多数据)。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图丨普林斯顿大学

第一组数据是国内留学教育媒体经常引用的一组数据,来源于普林斯顿大学2009年的一项调研:

在满分为2400分SAT标化考试中,亚裔学生必须比白人学生高出140分,比拉丁裔学生高出270分,比非洲裔学生高出450分,才能在入学申请中平起平坐。

第二组数据大家则较为陌生,因为国内媒体很少引用,这组数据是普林斯顿大学2005年的另一项研究结果:

如果没有种族平权措施,精英大学非洲裔学生的录取率很可能会下降近三分之二,从33.7%下降到12.2%拉丁裔学生的录取率可能会下降一半,从26.8%下降到12.9%

反对平权的人(亚裔居多)喜欢引用第一个数据,他们认为目前的平权政策对他们构成“逆向歧视”。

支持平权的人喜欢用第二组数据,它可以证明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群体需要这个政策的庇护来实现教育公平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上世纪60年代,平权政策的出台来源于社会各方利益的博弈,在博弈中寻找平衡。

这项政策的时代背景是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初衷是鼓励在大学招生、政府招标等情况下照顾少数种族、女性等弱势群体,保障他们不会在教育及工作方面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这个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障了很多少数族裔的受教育权利,包括很多社会经济条件不好的亚裔学生也从中受益。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纵然现在这项政策受到很多亚裔和白人中产阶级的抗议,认为它已经对自己族群构成“逆向歧视”,但如果彻底废除这项政策,如第二组数据所示,造成的录取变化更为显著,这会转化为新的劣势群体学生(非洲裔和拉美裔)申请率和就学率的降低,将会对顶尖大学学生的种族分布带来更激烈的影响。

如果仅从博弈论的角度预测,这项政策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原因很简单,它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太多,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目前反对平权政策的亚裔力量不足以撼动它。

二、亚裔群体有2种声音,你可能只听到1种

这次针对哈佛大学的诉讼发起人是亚裔教育联盟,它联合了63个组织向美国司法部(相当于中国的检察院)和教育部提起诉讼,它们认为哈佛大学在招生中存在“种族平权歧视”,

种族平权对亚裔不公平,当种族以外的其他条件相似时,亚裔学生的录取率远远低于其他族群。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以上这一种观点是我们听到的“主流”声音,我们非常熟悉,但它并不能代表“亚裔美国人”,因为美国亚裔群体里也存在另外一种声音,他们支持平权政策。

如果再剖析一下这2个声音背后的族群群体像,你会发现2类不同的人。

反对种族教育平权的很多人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他们背后是中国的崛起,他们早已不再弱势,他们拥有很多资源,经济富裕。

支持平权的声音是曾经或现在受惠种族平权的亚裔,以及有多元文化意识的社区运动人士和高校教育者,代表性的组织是美国亚裔推进正义联盟、美国亚裔法律辩护和教育基金会、以及美国亚太律师协会等,它们曾经在德州大学VS 费雪案中敦促最高院支持教育平权。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图丨“费雪案”以白人学生阿比盖尔·费雪(Abigail Fisher)败诉为终结

第二类亚裔的观点认为,在不考虑种族因素的情况下,美国大学很难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估(Holistic Evaluati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平权方案为很多亚裔学生打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帮助了很多贫穷但勤奋的亚裔学生圆了大学梦

持有这一观点的群体诉求点是“为了服务于社区最脆弱的成员”。

这两者的对比很有意思,它正好体现了现代政治中的2大母题:自由和平等

在大学录取这个话题中,他们分别提出了2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是条件优秀的亚裔(包括经济条件),有没有抛开种族差别进藤校的权利?”以及“如果我们面临重大的教育障碍(同样包括经济因素),我们有没有可能因为种族,多一份进大学的保障

”?

这个选择,能一刀切吗?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三、你可能不知道的真相:

原告即使赢了官司,对大陆生的影响也会忽略不计

虽然大家很关注这次对哈佛大学的起诉,很期待一个胜利的判决让哈佛大学对中国学生敞开大门。

但实际情况是,判决即使胜利,影响的也是亚裔美国人,可能也会部分影响到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但对大陆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018年哈佛大学(本科)在中国大陆地区只录取了6名学生,2017年只有8名,之前也很少超过10名

哈佛在中国大陆录取的学生数量微乎其微,即使提高亚裔总体比例,大陆生基数太小,拍起的水花有限。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第二,就这个案子来说,打赢的概率有多大呢?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罗生门:你说歧视亚裔,哈佛在读亚裔学生数量却仅次于白人;你说没有歧视,哈佛亚裔学生进入哈佛的难度确实要比其他族群更高。

罗生门带来的一个尴尬之处在于,不管从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上来看,亚裔都可能被解读为“既得利益者”。

程序正义上看,过去的平权政策考虑了处于弱势的亚裔群体,保证了多元化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亚裔学生;从结果正义上看,亚裔享受的优秀教育资源比例远高于亚裔人口比例,亚裔是全美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25岁以上的亚裔占比53.2%,远高于全美31.2%的平均水平

这一点给法庭辩论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反观哈佛大学,其采用的Holistic Evaluation(全面评估)的评估方式

为它带来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从法庭辩论的角度更容易自圆其说。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最后,从美国法律体系来说,如果仅仅按照法院的判例,深刻改变现状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变天”,那还得通过立法

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关于这个话题的各种调研,就因为采样的细微差别导致结果相差很多,即使录取政策发生变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作为亚裔,长期的努力必不可少,但是近期的改变却更加实际,比如你是否关注到哈佛、普林斯顿这类顶尖大学最诟病的亚裔缺点——缺乏区分度

作为一个接触过很多学生的留学从业者,我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的。对申请者来说,不做雷同的优等生,要做就做独立的不追风的大写的人,毕竟后者才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有影响力,改变世界的人,这才是顶尖大学们不变的追求。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案,让你惊讶的3个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